可以說,從目前的局勢來看,特朗普在對中國的經貿博弈中確實打出了一些「漂亮仗」,尤其是在關稅和供應鏈重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這是否等於「贏麻了」,還得具體拆解。
* 一、對中國的「戰果」:精準打擊供應鏈轉口貿易封堵:通過與越南、柬埔寨等國簽署新貿易協議,美國對「第三國轉口中國商品」加征40%懲罰性關稅,直接打擊中國企業「洗產地」出口的灰色路徑。
越南「零關稅」換關稅豁免:越南對美商品實施零關稅,換取美方降低對越關稅至20%,但代價是配合美國打擊中國轉口貿易。
柬埔寨跟進:柬方也草簽協議,對「轉運商品」加征40%關稅,換取美方降低對柬關稅。
中美談判結果:雖然中美在日內瓦達成關稅緩和協議,但美國保留了對中國商品的「死亡關稅」30%,並未完全讓步。
出口路徑受阻:中國企業通過越南、柬埔寨等地「貼牌出口」的模式被封堵,鋼鐵、紡織、電子等行業首當其衝。
合規成本上升:企業需提供完整的供應鏈溯源材料,合規成本增加8%-10%。
倒逼轉型:這也促使中國企業加快「出海建廠」、提升本地化率、拓展非美市場。
從戰術上看:特朗普確實在關稅、供應鏈重構、拉攏東南亞方面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對中國形成了實質性壓力。
從戰略上看:中國仍保有稀土、製造能力、內需市場等「底牌」,並未被徹底壓制。
從全球視角看:歐洲、日本等盟友對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也心存疑慮,甚至出現「黃金搬家」潮,反映出對美國的不信任4。
「贏麻了」更多是政治修辭或粉絲用語。從現實來看:
特朗普確實打痛了中國部分出口路徑,尤其是轉口貿易。
但中國並未被壓垮,反而在加速產業升級和市場多元化。
這更像是一場長期拉鋸戰,而非一錘定音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