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沙烏地阿拉伯在很多人眼裡就像是扶不上牆的爛泥,而伊朗則常被看作是一個「硬漢」,似乎是中東的力量象徵。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的發展卻讓我大跌眼鏡。沙特某些領導人的睿智與深遠的戰略眼光,讓人不禁重新審視這個國家。而伊朗,作為中東的重要力量,似乎一直在重複著「色厲膽薄」的命運——儘管手中握有許多謀略,卻常常缺乏行動力,無法有效地實施戰略。
過去幾年,伊朗的表現幾乎完美詮釋了什麼叫「空有謀略,無力決斷」。伊朗似乎總是在局面關鍵時選擇「犧牲」,一方面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斷地調整策略,另一方面又因小利而忽略了大局的風險。這種軟弱的表現並不足以讓它成為真正的英雄,反而更像是一個屢屢錯失機會的中東「大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中東袁紹」——明知大勢已去,卻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
伊朗的內部問題尤為嚴重。從領導人到科學家,伊朗在過去幾年中接連遭遇暗殺事件,國內局勢動蕩不安。而即便如此,伊朗似乎並未意識到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軟肋,反而依舊執著於無效的軍事與政治行動。最為令人失望的是,伊朗的所謂「反抗」行動,時常只能以示威和口號為主,缺乏真正的實質性突破。它的「黑騎示威」就像是一種無牙的抗議,無論如何嚎叫,也沒有人真的為其所動。對於外界來說,伊朗的抗議並不具有威懾力,反而成為了西方國家輕蔑的對象。

中東的錯失與自誤回顧伊朗的外交策略,它的處境很像是90年代的中俄關係——一種複雜而充滿矛盾的局面。伊朗試圖擺脫西方的影響,尤其是美國的壓制,展示出一種「高人一等」的姿態。無論是在對待東大(指中國)關係上,還是在與西方的互動中,伊朗都顯得非常擰巴。它總是試圖通過展示自身的獨立性來提升國際地位,但在實際行動中,伊朗又無法完全切斷與西方的關係。它一方面試圖走出西方的陰影,另一方面又缺乏堅定的決心,導致自己在戰略布局上始終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伊朗與俄羅斯的關係更是充滿波動。雖然兩國在某些領域有合作,但伊朗始終沒有能夠像俄羅斯那樣通過戰略調整和合作,在全球格局中重新站穩腳跟。伊朗的領導人似乎沒有吸取俄羅斯的經驗教訓,未能從失敗中汲取力量,反而在困境中繼續重複錯誤。每當伊朗試圖展示強硬態度時,往往又因為內外壓力而做出妥協,失去了贏得國際支持的機會。尤其是在「阿拉姆黑旗」事件中,伊朗的反覆無常讓外界對其信任感下降,許多人不禁開始懷疑:伊朗到底能否兌現自己的承諾?
敘利亞局勢與伊朗的失策敘利亞的戰爭無疑是伊朗失誤的重要節點之一。原本,伊朗可以藉助敘利亞的局勢,鞏固自己在中東的地位。然而,關鍵時刻伊朗未能堅定果斷地採取行動,反而在局勢變化中屢次搖擺。儘管伊朗在敘利亞派出了軍隊參與戰鬥,但其作用卻始終未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反而,由於與庫爾德人和其他勢力的衝突,伊朗的軍事部署和政治策略屢屢遭遇瓶頸。
這一局面的延續讓人感到遺憾,因為伊朗原本有機會通過敘利亞,重塑其在中東的戰略地位,甚至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打破美國與以色列的聯盟。然而,伊朗的軟弱和錯失機會,最終導致了它的戰略目標一一落空。當敘利亞局勢逐漸向以色列和美國傾斜時,伊朗不僅未能有效制衡,反而被逼入了戰略困境。雖然伊朗在最後一刻曾提出所謂的「大三角」戰略,試圖回歸主動,但時機已晚,戰略已經發生了逆轉。
伊朗的處境也反映出中東局勢的巨大變化。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消耗和國際地位的變化,伊朗原本可以藉此機會拓展自己的影響力,但其頻繁的戰略搖擺與內政不穩,使得它始終無法在這場大國博弈中佔得先機。即使在俄羅斯精疲力盡的情況下,伊朗依然未能抓住機會。與此同時,土耳其也在這一時刻加緊了自己的布局,嘗試在俄羅斯力量削弱之際從中獲利。伊朗則繼續在這一變局中遲疑不決,最終只能被邊緣化。
伊朗目前的困境不單是外部力量的壓迫,更是其內部政策與戰略短視的結果。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伊朗曾通過「反美」情緒贏得了部分地區的支持,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國際政治格局迅速變化的今天,伊朗未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戰略和外交政策,導致它在這場全球大博弈中逐漸失去話語權。
回顧中國過去的戰略選擇,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拒絕依賴外部力量,力求在各個領域實現自給自足。無論是在製造業、軍工,還是糧食安全等方面,中國都逐步邁向了完全自主的目標。這種戰略思維的背後,是幾十年艱苦努力的積累和不依賴任何外部力量的決心。
與之相比,伊朗在很多時候依賴外部力量來維持自己的戰略目標,尤其是在面對西方的壓力時,伊朗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應對措施。儘管伊朗也嘗試過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合作,但它的內外交困,始終使其難以真正站穩腳跟。中國的成功,正是因為它堅定的戰略決策和強大的內部凝聚力,而伊朗則因為軟弱的戰略執行力和頻繁的內部動蕩,始終未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伊朗的未來與中東的走向如今的中東局勢正發生深刻變化,伊朗的軟弱和屢次錯失的戰略機遇,使得它逐漸被邊緣化。無論是敘利亞的戰局,還是與其他中東大國的博弈,伊朗似乎都處於一個無法突破的困境之中。而中國,則以其獨立自主的戰略布局,牢牢把握著自己的未來,未曾依賴任何外部力量,也未曾被任何大國左右。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伊朗的失敗其實也折射出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戰略成功,往往來自於堅持不懈的自主努力,而不是依賴外部援助或偶然的機會。中國的崛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通過自身的努力,逐步積累了無可比擬的實力。而伊朗,如果不能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未來可能很難在中東局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最後,中東的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伊朗的軟弱和失策,也提醒著我們,只有真正擁有硬實力的國家,才能在國際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而對於中國而言,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在全球複雜的政治環境中穩步前行。
沒有,沙特本來就是處心積慮欺騙中國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