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妙了,就像埃蘇丹狠狠插了普京一刀,馬克龍插了老習一刀更狠。法國支持烏克蘭武器僅次於美國,還不像美國那麼收錢。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日前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在阿斯彭安全論壇上,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及台灣問題上法美立場一致,若台海危機爆發,法國已準備好與美國站在一起。
博納此番表態跟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回程時說,歐洲應該盡量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避免捲入到中美因台海博弈產生的漩渦中,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與中國支持法國獨立自主的主張相背離。
那麼,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作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親信的博納,發表這種跟此前馬克龍立場完全不同的表態,向外傳遞了什麼樣的信號呢?這對於東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博納

首先,博納的表態其實並不能完全代表法國政府在中國以及台海問題上的態度,眼下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國內面對著很大的政治壓力,包括此前的養老金改革,以及前不久的「黑命貴」運動,某種程度上都變成了反對派攻擊馬克龍的理由。
而這背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美國的影子存在。
正因如此,面對著國內的政治危機,馬克龍政府是有改善跟美國關係的訴求的,博納此番參加阿斯彭論壇時對美國媒體說的話,就是 明顯向美國示好的表現。
馬克龍和拜登

但這並不代表著法國的政策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前不久馬克龍拒絕北約在日本設立第一個亞洲辦事處,就能看出他不想破壞跟中國關係的本意。
只能說,在越加複雜的國際關係格局之中,法國其實處於一個跟隨美國和獨立自主的兩難之中,他們在儘可能的嘗試不破壞法美同盟,但同時也不傷及中法關係。
其次,從歐洲戰場上來看,最近俄烏戰事出現明顯升級的信號,不管是美國向烏克提供集束彈藥,還是決定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機,包括烏克蘭攻擊克里米亞大橋,俄羅斯對敖德薩展開大規模的導彈和空襲。
F-16

凡此種種,都呈現出俄烏戰爭有可能再次升級,甚至把北約直接捲入的跡象,這種背景之下,歐洲面對的安全威脅其實增加了。
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盟跟美國之間的盟友關係,其實更多的建立在歐洲對美國的軍事依賴之上,現在歐洲局勢緊張,面臨戰爭的風險增加,自然就意味著歐盟對於美國的依賴進一步得到加強。
這種背景之下,法國在涉及到中國以及台海問題的態度上,出現傾向於美國的轉變,實際上也應對眼下歐洲局勢惡化的體現。
馬克龍

接下來如果說俄烏戰爭沒有升級,不會讓北約和俄羅斯爆發直接衝突,那麼博納的此番表態也就僅僅是個表態而已。
但如果接下來俄烏戰事升級,甚至演變成整個歐洲直接參與的戰爭,那麼在無法擺脫對美國軍事依賴的基礎之上,法國選擇在台海問題上跟美國站同一個立場也就不難理解了。
法國的這種變化,其實是基於法國國內政治動向,以及眼下全球安全局激烈變化導致的結果。
美國挑動俄烏衝突大發戰爭財

而目前來看,不管是法國的內部問題,還是歐洲面臨的戰爭威脅,都還只是一個趨勢,不足以讓法國徹底決定倒向美國。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法國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那麼歐美進一步靠攏,歐洲淪為美國的附庸,其實是 可以預見的,這事實上也是拜登政府極力推動的事情 。
而從東亞地區的安全局勢來說,美國加強了對歐洲大國的影響和操縱,自然也會影響到東亞的安全,日前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在發表文章,標題叫做《中歐關係對世界和平至關重要》。
楊榮文

其中談及如今歐洲國家一些領導人,在沒有搞清楚歐洲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就附和美國打壓遏制中國的政策,這實際上是會影響到中美博弈的天平的。
楊榮文的觀點顯然是正確的,歐洲對美國的盲從,其實會助長美國打壓中國的策略,最終逼的中國不得不強硬回擊,甚至導致中美之間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
一旦這種最壞的情況出現,歐洲的境遇不會比現在更好,只會更壞 。
馬克龍和馮德萊恩

說的直白一點,一個在和平年代都沒有信心保衛自身安全,需要依賴美國來保證自己安全的歐盟,一旦真的世界大亂,他們在更加激烈的大國博弈之中,又有什麼優勢呢?只會以更快的速度衰落。
其次,新加坡前外長的警告,其實也體現出亞洲國家對於歐美沆瀣一氣,試圖破壞亞洲和平穩定發展環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