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時報報道了一位中國著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胡偉的觀點,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爭議。胡偉在接受採訪時說,美國總是試圖遏制中國的說法不正確,中國一無所有的時候,美國從不吝嗇伸援手。如今兩國關係惡化誰造成的?他認為責任不在美國。胡偉表示,中國沒有理由抱怨美國不再幫助自己了,「如果我們不再是朋友,我為什麼要幫你?」,「幫助自己的競爭對手變得更強大,不是很愚蠢嗎?」 ***.com ***.com
胡偉的這番言論被認為是一種崇美宣言,與中國政府和民間對中美關係的基本判斷和立場相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中美關係惡化的根源和責任在於美方一些人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霸權心態,對中國發展抱有敵意和恐懼,採取了一系列打壓遏制中國的錯誤行動。強調,中方始終致力於同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但這需要雙方相向而行。 ***.com
胡偉的觀點也遭到了國內外多位專家學者的批駁和反駁。他們指出,胡偉忽視了美國對中國進行長期戰略競爭、價值觀政治化、盟友圍堵、科技打壓等一系列挑釁和干涉的事實,也忽視了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和尊嚴、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他們認為,胡偉的觀點是一種自我貶低和自我否定,是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不尊重和不負責。 park.com
據悉,胡偉是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創始院長、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曾多次發表有關中美關係、東北亞安全等問題的文章,並參與了多個政府智庫項目。他也是東北亞名人會中方成員之一。但他近年來在中美關係問題上的一些言論引發了爭議。例如,他曾主張「降美棄俄」,即中國應該放棄同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轉而尋求同美國改善關係;他也曾主張「新範式」,即中美應該建立一個新的戰略框架,在競爭中在競爭中尋求合作。這些觀點被認為是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需求的,也不符合中美關係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的。 ***.com
胡偉教授的最新言論再次引發了對中美關係的熱議和思考。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也是最複雜和最敏感的關係之一。中美兩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和重要的共同責任,也存在著一些分歧和摩擦。如何正確處理好中美關係,是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都需要認真思考和努力實踐的重大課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理性、客觀、建設性的聲音,而不是偏激、主觀、消極的言論。 ***.c***.com
我要說,胡偉教授的觀點是一種有趣的嘗試,他試圖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中美關係的現狀和未來,他認為中國沒有理由抱怨美國不幫助自己,而應該主動調整自己的戰略,降低對美國的敵意,提高對俄羅斯的警惕。他的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創新性,也有一定的現實依據和理論支持。 ***.com
但是,他的觀點也有很多的問題和漏洞,他忽略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也低估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性和互補性。他的觀點是一種過於簡單和片面的分析,沒有充分考慮到中美關係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中俄關係的穩定、友好、互利等多方面的優勢。他的觀點是一種過於理想和樂觀的設想,沒有充分考慮到中美關係的矛盾、衝突、競爭等多方面的挑戰,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中俄關係的共識、協作、共贏等多方面的機遇。 ***.com
他的觀點是一種過於主觀和偏激的表達,沒有充分尊重和理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感情和意願,也沒有充分尊重和理解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民族的感情和意願。他的觀點是一種過於冒險和危險的建議,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國家利益和戰略需求,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現代化進程和世界和平發展。 ***.com
總之,胡偉教授的觀點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討論的,但也需要我們批判地分析和評價。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或拒絕他的觀點,而應該從一個更全面和客觀的角度來看待中美關係和中俄關係,從一個更深入和細緻的角度來研究中美關係和中俄關係,從一個更積極和建設性的角度來發展中美關係和中俄關係。
送交者: 牛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