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個同事喜歡說笑話,有人問他:什麼是尼姑?尼姑就是女的和尚!那什麼是和尚?和尚就是男的尼姑!如果妳現在問他:什麼是內卷?內卷就是躺平的原因!那什麼是躺平呢?躺平就是內卷的結果!
兜圈子,雖然說明了一些兩者的關係。
但是內卷躺平的關係,絕非尼姑和尚那麼簡單。兩者基本是不同的概念,沒有必然的聯繫。內卷充其量可以是躺平的部分原因,但不是必要,或者充分的條件。
什麼是躺平解釋起來就很累了,內卷還要更微妙。內卷是一種低效,浪費,雙輸。
內卷要看範圍,世界範圍,大戰就是一種內卷。國家範圍,醫療系統,教育系統都可能內卷。單位辛辛苦苦培養了一個人,結果跳槽了。中國培養了人才,結果出國給美國打工。當然更多時候是指個人,人才跑美國,如果最後洗盤子,就還是內卷了。毒品黑幫打成一團,也是。美國兩黨相爭是不是?民主制度,選舉,都是內卷?阿拉伯帝國兩次內戰,算不算內卷?李世民殺了兩個兄弟,十個侄子,在李淵看來就是內卷。
但大部分內戰不算內卷,無論俄國,美國,還是中國。。。因為是革命。
現在大學生畢業後學非所用的是大多數,非常內卷。數學難題解了很多,於絕大多數數學高手之後數學一點用處沒有。當然偶這裡不是為數學差的美國教育開脫,雖然數學沒用上,但是學習過程可以鍛煉邏輯思維。
中國最明顯的一個內卷是英語學習了,國內評職稱都要考英語,但其實工作當中會用上英語的很少。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需要背上萬把冷僻的單詞,考完妳不全丟了么,非常內卷。當然,GRE成績有用,所以也可以不算內卷。
有人把中國的高考,應試式教育當內卷,那以前的科舉就不更內卷了么?不要那麼絕對。
偶小時候看了革命書籍(主要是小說)那麼多,現在如果反革命,不就內卷了么。
學習,學習,再學習---列寧。但這指的是要學習新事物,適應新情況。老年人有經驗很寶貴,但是很多時候過時了,也是一種內卷。內卷天天發生,無可奈何,是生活的主旋律。。。書獃子是最內卷的,因為讀了白讀,學了白學。當然,妳提高認識了,提高修養了,增長見識了,也不錯。以前美國一個人,完全躺平,就讀書,拚命讀,吸毒般的讀,幾百本的讀,後來死了,算什麼呢。。。
一個人學以致用,提高效率只能儘力而為。老毛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但是絕大部分時間,根本沒有地方使用,精力不得不被內卷掉。姜子牙那樣的人物最後出頭的,可能萬中無一。如果沒有內卷,每個人都可以拿諾獎,或者做馬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