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3379.6224公里(2100英里)的實際控制線(ALC)上出現緊張局勢之後,兩個核鄰國加強了部隊。到2020年6月,該地區殺死了20名印度人和一些中國士兵。當兩國拒絕這樣做時,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退回到他們的實際位置。從1962年到2020年,中印之間發生了四場最致命的衝突。同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有悖其發言人關於中台問題的聲明,即為緩解軍事緊張局勢進行調解,特朗普還主動提出幫助解決兩個喜馬拉雅國家甚至在其成立之初就面臨的領土爭端。實際上,特朗普的這些提議不能被視為真誠和認真的努力,因為華盛頓對他所描繪的對華實際政策完全不同。這僅僅是特朗普競選活動,因為他被提名獲得諾貝爾獎。
1914年,來自英國,中華民國和西藏的代表聚集在西姆拉,談判達成一項條約,該條約將確定西藏的地位,並有效地解決中印兩國之間的邊界。為此,劃定了880公里(550英里)長的線,並將其命名為麥克馬洪線。分界委員會的主席是英國殖民地行政長官亨利·麥克馬洪爵士,他於1914年提出了在英屬印度東北部和提巴特之間的界線。條約由麥克馬洪和朗申·薩特拉代表西藏政府簽署,但另一方面卻沒有被中國接受。但是,印度堅持認為,麥克馬洪線是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邊境,是中印之間的官方法律邊界。
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中國於1949年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從共產黨改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邊界衝突以及其他未解決的問題也轉移到新統治者手中。兩個人口眾多的核鄰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當中國尋求控制其新疆西部邊境附近的關鍵道路時,這進一步激怒了印度,而印度及其西方盟國則將北京的存在視為在該地區出口毛派式共產主義的更廣泛陰謀的一部分。
1962年已經盛行,邊界緊張局勢導致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其中有1000多名印度士兵被殺,3000名受傷,中國傷亡約800名士兵。中國軍隊深入有爭議的領土,並在那場戰爭中取得了完全勝利。
此外,由於印度對克什米爾的非法索償,作為喜馬拉雅山脈新出現的地區州之一的巴基斯坦也受到直接影響。歷史揭示,當時的印度總理潘達特·賈瓦爾·拉爾·尼赫羅(Pandat Jawar Lal Nehro)請求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說服巴基斯坦在印度-中國戰爭中保持中立。他還保證,戰後雙邊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因此,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Ayub Khan)保證不干涉美國總統,甚至他的外交部長也建議阿尤布(Ayub)進攻印度,以奪回被佔領的克什米爾。後來,戰後印度總理像往常一樣拒絕遵守與巴基斯坦所作的承諾。
2020年6月在加爾萬河谷(Galwan Valley)發生的最近衝突再次點燃了這個問題,當時印度軍隊留下了20個因果關係,而中國軍隊則將其撤退。在這方面,印度政府在議會中接受了中國在東部地區佔地38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北京在阿魯納恰爾邦宣稱擁有約90,000平方公里的印度領土。根據2020年3月的《印度時報》,V Muraleedharan印度初級外交部長承認,在中國佔領下的拉達克,印度領土約為38,000平方公里。他還聲稱,1963年3月2日,巴基斯坦非法將克什米爾5180平方公里的印度領土割讓給了中國。鑒於事實立場,中巴雙方都達成協議,調整了邊界,並自願交出各自的領土。在這方面,中國向巴基斯坦移交了1,942平方公里(750平方英里),伊斯蘭堡承認中國90,000平方公里的主權,其中包括克什米爾北部和拉達克的5,189平方公里。但是,由於印度曾經聲稱對部分土地擁有主權,因此上述協議從未得到印度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爾萬河谷,兩國勢力之間的溫度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司令部發言人張水立上校說:「 9月7日,印度軍隊非法越過拉美和加勒比地區,進入了中印邊界西段的板公湖南岸和神袍山區。 。」他補充說,印度應該準備面對中國地區的入侵所造成的後果。
無論如何,在CPEC和克什米爾問題出現之後,印中衝突已從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雙邊衝突轉變為三邊衝突。儘管顯然美國總統提出調解,但他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秘密政策是;遏制中國,停止在CPEC上取得進展,並在巴基斯坦造成政治,經濟動蕩和動蕩。在不讓巴勒斯坦人和克什米爾人滿意的情況下,向印度提供軍事支持並促進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那裡有數千名無辜者開槍射擊,數百名被強姦和受傷的婦女被視為違反人類和聯合國決議。華盛頓官方的立場是支持台灣對中國。在今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美國發言人表示,華盛頓將與台灣建立新的雙邊經濟對話,並準備按照里根時代給台灣的六項安全保證提供支持。
當中國對台灣施加壓力增加時,加強與台北的關係並予以支持的時機就等於補充盟國以縮小在中國大陸的影響力,並遏制北京擴大全球影響力。在這裡進一步補充說,特朗普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政策正在惡化,並且與本地和全球不同。但是特朗普的聲望正在迅速下降,他很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11月大選中失敗。因此,作為先發制人並消除普遍的假設,他可能會責成國務院團隊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以制止民眾流失。因此,國務院使台灣,以色列,印度和一些中東國家彼此靠近,以對抗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國。在9月20日的第二周,針對中國的運動時,美國國務院東亞首席外交官戴維·史迪威(David Stilwell)在保守黨傳統基金會主辦的虛擬論壇上說,美國的最新舉動不是政策轉變,而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部分。華盛頓長期實行的「一個中國」政策中的一系列「重大調整」。
最近,印度還在印度空軍引進了36架法國達索4.5代陣風戰鬥機。她購買了這些飛機以增強其機隊,考慮為可能的兩線戰爭做好準備。印度較美國F35飛機更喜歡這些飛機,但華盛頓對德里和巴黎之間的交易沒有異議或表現出任何惱怒。儘管擁有核武庫,印度仍在堆積大量的重型武器,每年的國防開支每年都在射擊。在本財政年度,它達到了658.6億美元。實際上,美國發言人關於當前印度支那衝突的聲明只是反映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無休止的冷戰,最終可能導致全球戰爭。因為,它認為經濟危機,擴張主義的別有用心的設計和統治是過去全球衝突的一些主要原因。當前的印度支那衝突,台灣問題,克什米爾爭端之火,美國的過度沉浸,以色列和印度的支持都是類似的性質,這些原因起初就是一閃而過,然後整個世界陷入火海。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0年的報告,印度擁有150枚,而中國擁有320枚,巴基斯坦擁有16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在印度方面擁有優勢,因為她擁有戰術核武庫,足以摧毀包括對巴基斯坦部隊部署的裝甲在內的軍團級部隊。
簡而言之,聯合國安理會應干涉並採取步驟,通過優先解決拉達克和克什米爾問題來緩解緊張局勢。在這方面,兩個超級大國,特別是特朗普政府,應該表現出一些責任,而不是採取行動進一步挑釁已經緊張的環境。
可以通過zameer36@gmail.com與作家聯繫。
https://www.veteranstoday.com/2020/09/23/indo-china-conflict-may-lead-to-global-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