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二戰蘇德對決

作者:qxw66  於 2019-11-2 01: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5評論

金立揚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個日日夜夜,德國和蘇聯慘烈廝殺。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損失統計數字,二戰期間,蘇軍陣亡、傷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計866.48萬人,再加上動員入伍途中死亡的50萬人,總計軍人死亡916.48萬。蘇軍受傷人員為1520萬人,總傷亡數達到2400多萬。除了軍人的傷亡,還有數量驚人的平民傷亡。俄羅斯統計,二戰蘇聯居民死亡1740萬人。兩者相加,總計軍民死亡約2660萬人,相當於全國人口的七分之一。

  1941年,包括大戰前新吞併的西烏克蘭、摩爾多瓦、波羅的海三國等地區,蘇聯人口約一億九千萬。減去一半多點的女性,再減去男性中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蘇聯的中青年男子大約在五、六千萬左右,其中紅軍傷亡了2400多萬,再加上男性平民的傷亡,可以說蘇聯全國成年男子的一半非死即傷。

  據統計,1923年出生的蘇聯男性。1941年,他們滿18周歲,正趕上參軍的年齡,四年打下來,他們80%沒有活到勝利的那一天。1945年,蘇聯總人口從1941年的1.9億下降到1.67億,男性人口只剩43.2%,女性則為56.8%。

  在1941年7-9月的基輔防禦作戰中,紅軍陣亡失蹤超過60萬(大部被俘)。9月30日,德軍發起颱風行動,直撲莫斯科,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完成了雙重包圍圈,合圍了紅軍三個方面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蘇軍又陣亡20萬,被俘67萬,再加上受傷入院的,莫斯科門前的百萬蘇軍被一掃而空,以致於斯大林問朱可夫:「朱可夫同志,你堅信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是在懷著內心的巨大痛苦問你這個問題,希望你誠實地回答。」蘇德戰爭中蘇軍的每一個轉折性戰役,都是以巨大的犧牲換來的。

  1942-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陣亡失蹤47.7萬,負傷64萬。1943年夏的庫爾斯克戰役,蘇軍雖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其間的7月至9月,蘇軍陣亡68萬,失蹤11.5萬人,負傷183萬,作戰部隊在3個月內減員三分之一,是整個戰爭中傷亡最重的時期。到了戰爭後期,蘇軍的傷亡依然很大。

  在反攻德國的道路上,蘇軍平均每天留下2500具士兵的屍體。打到波蘭,蘇軍陣亡60萬人。打到匈牙利,陣亡14萬。柏林戰役,儘管蘇軍已經具有絕對優勢,蘇軍仍然付出了陣亡8.1萬人、負傷28萬人的代價。

  除了空前的傷亡,還有空前數量的人被俘。特別是在戰爭的第一年,蘇軍基本上抵抗不住德軍裝甲部隊的鉗擊,一個又一個集團軍被合圍。1941年夏的白俄羅斯防禦戰,蘇軍被俘28萬。

  1941年7月中旬到9月上旬的斯摩棱斯克會戰,蘇軍被俘30萬人。7月至9月的基輔會戰,希特勒稱為「戰史上最大的合圍戰」,德軍俘虜蘇軍66萬人。據俄羅斯統計,蘇軍在整個戰爭期間,被俘362萬,近半數即178萬人死亡。德國和西方史學家一般認為蘇軍被俘人數在500萬以上。

  慘重的損失,即使象蘇聯這樣的人口大國,動員能力也到了極限。在這個不到兩億人口的國家,先後動員了3440萬人蔘軍。戰爭爆發的第二天,蘇聯首先對23歲到37歲的男性公民實行動員,七天之內就有530萬人應徵入伍。八月,由於在斯摩棱斯克、烏曼和第聶伯等戰役中遭受巨大損失,蘇聯進一步徵發18歲和40-50歲的人參戰。

  到戰爭的最後一年,蘇軍徵兵年限進一步放寬,下限17歲、上限55歲。連婦女也紛紛從軍。一般國家的女性從軍,主要擔負醫療、通信等後勤工作,蘇聯女兵則當上了狙擊手、機槍手、偵察兵、坦克兵和飛行員。在戰爭期間,蘇聯共有80多萬婦女從軍,死亡過半。

  到戰爭中後期,蘇聯把罪犯也放出來了。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為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貝利亞向斯大林建議從勞改營和教養院提前釋放犯人:「別讓這些蘇維埃的灰塵再去浪費蘇維埃的糧食了,應該讓他們承擔戰爭的責任。」於是,斯大林在1943年8月29日頒布命令,先後把130多萬名勞改犯和問題軍人送上前線,其中40多萬人編進懲戒營,從事最危險的戰鬥任務。1944年一年下來,他們損失超過50%,損失率是普通部隊的3-6倍。

 

  二戰中,德國也徹底打得筋疲力盡,其人力枯竭的問題甚至比蘇聯還要嚴重。與蘇聯不同,德軍同時在多條戰線上作戰,但是總的來看,蘇德戰場是毫無疑問的主戰場。二戰時期,德軍死亡、失蹤將近500萬,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約430萬。

  蘇德戰爭開戰開戰兩個月,最早突入蘇聯的德軍部隊就只剩下了60%。而蘇德戰爭前期的傷亡還不是最嚴重的,隨著蘇軍規模的擴大、裝備的改善和戰鬥技能的提高,德軍的傷亡直線上升。

  德國在東線陣亡人數,1941年約30萬,1942年約50萬,1943年約70萬,1944年達到123萬。一個德國老兵回憶,當時徵兵以18歲劃線,一滿18歲立即入伍,中學畢業生一屆一屆地送到前線。在他畢業的中學里,1922年出生的男生沒有一個從戰爭中活下來。

  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失利以後,德國取消了家庭最後一個兒子或者大家庭父親的免服兵役的規定。徵兵年限逐步放寬,上限擴大到45歲,後來又擴大到60歲。1944年,希特勒下令16歲到60歲的男子,一律編入國民衝鋒隊,承擔鄉土防禦的任務。

  1945年3月,德軍徵召1929年出生的男性入伍,正式打破了十八周歲的最低服役年限。因體檢被淘汰的人員也不能免除兵役,例如在西線的第70步兵師主要是由患胃病的人組成的,只能吃白麵包,號稱「白麵包師」。甚至還有一個營,完全由患耳疾的人組成,命令靠手語傳達。

  為了彌補本國人力的不足,德國還大量徵召外籍人員參軍。先是德國僑民,繼而北歐、西歐的志願者和蘇聯戰俘都可以加入德軍,曾在德軍中服役的外籍人員超過200萬,來自30多個國家。

  至於猶太人,到戰爭後期,如果只有50%的猶太血統,也可以加入軍隊。

  到戰敗之時,德軍總損失(傷、亡、被俘和失蹤)總計1348.8萬,佔1939年男性人口的46%,其中在東線的損失達1075.8萬人,佔了總損失的80%。

  就人力資源的動員和損耗而言,蘇德戰爭稱得上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總體戰。

  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兵鋒所向,無不披靡。在這個過程中,德國並沒有投入全部國力,只是利用其現有的工業基礎實行了寬度軍備計劃,軍備生產的戰線很長,但是規模不大。在二戰爆發前的六年,整個德國工業產值僅有6%~7%直接用于軍事。

  二戰爆發以後,德國也沒有實行總動員,就順利地橫掃西歐、北歐和巴爾幹半島。對蘇開戰以後,因為前幾個月打得比較順手,德國甚至把一部分軍工生產能力轉入了民用。

  蘇德戰爭前,德國國防軍蒸蒸日上,蘇聯卻出現了傷筋動骨的大清洗。1937-1938年間,紅軍高級將領大部分被槍決,軍官總共被槍決1.5萬人,元氣大傷。在1939年冬天的蘇芬戰爭中,蘇軍丟盡了臉面。為了拿下只有400萬人口的芬蘭,蘇聯投入了百萬大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原定三四天的戰爭,打了三四個月。

  相比之下,德軍開戰以來還沒有敗過,難怪希特勒對進攻蘇聯充滿了自信:「我們只要在大門口踹一腳,整座破房子就會倒塌下來。」根據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將用3-4個月的時間,即在冬季到來以前,基本殲滅蘇軍主力,攻佔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推進到伏爾加-阿爾漢格爾斯克一線,基本結束對蘇戰爭。至於蘇聯剩下的烏拉爾工業區,用德國空軍就可以解決了。

  不過蘇聯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加強重工業,特別是軍工企業的建設。從1926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蘇聯最大限度強化勞動紀律,經濟、外交和社會生活全部服從軍事目的。1939年二戰開始以後,隨著德國橫掃北歐、西歐,戰爭的陰雲已經籠罩整個蘇維埃俄國,蘇聯的備戰工作加快了步伐,其規模是驚人的。

  1938-1940年間,蘇聯工業生產增加了44%,國防工業的增長比全部工業要快2倍。1939年軍事撥款占國家預算的25.6%,1941年增加到43.4%。一個又一個重工業基地,在烏拉爾和中亞的荒野中拔地而起。

  從1939年到1941年戰爭前夕,蘇聯軍隊規模從200萬增加到550萬,其中大規模機械化部隊的建設成為重中之重。根據蘇軍總參謀部擬定的計劃,將組建20個機械化軍,配備坦克29899輛,其中包括15834輛T-34、KV坦克,這是同期德軍坦克和強擊火炮總數的5-6倍。

  蘇軍把德軍當成了一個可怕的對手,進行了嚴肅認真的準備。他們相信德軍也會這麼干,為此甚至導致了蘇軍總參謀部軍事情報局(即格魯烏,其情報滲透能力比克格勃還強)誤判了蘇德戰爭爆發的時間。

  格魯烏情報專家認為,德國要進攻蘇聯,不是幾個月能夠完成的,必須應對蘇聯冬季的嚴寒。為此,德軍要大量採購羊皮襖,這意味著有數百萬頭公綿羊被宰殺,大量超出日常需要的羊肉湧入歐洲市場,引起羊肉價格的大跳水。同時,德軍必須換用適合寒冷地區的特殊擦槍布以及在嚴寒地區使用的燃油。基於這樣的判斷,格魯烏密切注意歐洲各綿羊產區動向,收集整理各地公綿羊的數量、主要集散地和屠宰中心的情況,格魯烏局長葛利柯夫每天兩次聽取歐洲各地公綿羊的價格情況。

  蘇聯情報員還費盡千辛萬苦搜集德軍使用過的擦槍布,偷運大量煤油燈、煤油爐和打火機等物品。直到戰爭前夕,格魯烏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綿羊價格沒有異常波動,擦槍油和燃油的配方也沒有變化。

  基於上述情況,葛利柯夫雖然知道了德軍的大規模集結,甚至知道了德軍行動的代號,卻向政治局擔保德軍沒有做好開戰的準備。結果,10小時以後,德軍的全面進攻就開始了。因為,希特勒根本沒有打算將對蘇戰爭拖到冬天。

  在蘇德戰爭開始的時候,德國具有一切有利條件在武器裝備上壓倒對手。德國本來就是一個工業高度發達的強國,二戰爆發以後還佔領和控制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1941年,德國直接統治區就產煤4億噸,鋼3180萬噸,而蘇聯的產量僅為1億5千萬噸煤、1790萬噸鋼。德國擁有126萬台金屬切割機床,蘇聯僅有58.4萬台,至於機器製造工人,德國超過蘇聯1倍。德國還有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造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德國的MP43突擊步槍,MG42通用機槍,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類武器中最優秀的。

  德軍與蘇聯開戰的時候,德國及其盟國在邊境的主要裝備數量就低於蘇軍,坦克和突擊炮是4171輛對15687輛,飛機是4389架對11537架,火炮和迫擊炮是42601門對59787門。當時蘇聯的武器大多陳舊,但是T-34坦克和122毫米A-19加農炮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主戰裝備。德軍進攻部隊只有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步兵師,其餘112個師都是步兵師,靠著士兵的雙腳或者馬車進行機動。

  1941年冬天,德軍從莫斯科城下敗退,損失了大量重裝備,從此就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第二年春天,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因為要進行主力方向的作戰,裝備達到了編製標準的85%,算是情況最好的,這還是從其他兩個集團軍群中抽西牆補東牆才拼湊起來的。

  在蘇德戰場上,開戰時期德軍擁有3600輛坦克,到戰爭中期的1943年夏天只有上述數量的三分之二。德軍一個裝甲師在二戰初期裝備328輛坦克,到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的時候,平均擁有坦克73輛,到1945年,更縮減到54輛。非戰之罪也,在戰爭中,德軍主要裝備的交換比都優於蘇軍,坦克經常是一輛換蘇聯的三四輛甚至更高。但是,德國的坦克經常是損失一輛少一輛,蘇聯卻總是能夠造出更多的坦克,直到把德軍徹底淹沒。這就不能不從軍備生產上找原因了。

  蘇聯武器在國際上一直簡單、可靠、耐用著稱,而這正是大規模、長期性戰爭所要求的。在這樣的戰爭中,兵員傷亡比率很高,武器的耗損也很快。因此,武器沒有必要造得太精密、太複雜,因為根本沒有時間讓士兵接受長時間的訓練。同樣,武器的使用壽命也沒有必要太長,因為在達到壽命前很早就已經被摧毀了。所以,蘇聯武器非常簡單,型號簡單,使用簡單,維修也簡單。衛國戰爭期間,蘇聯生產了34.8萬門迫擊炮,佔二戰所有參戰國生產量的一半,德國只生產了6.8萬門。蘇軍特別喜歡迫擊炮,主要原因是結構極為簡單,只花幾分鐘就會教會士兵使用它。可靠性高,幾乎不需要維護。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立即準備好,隨即向敵人發射炮彈。雖然射擊精度較差,但是它好歹是門炮,有還是沒有是大不一樣的。

  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只有兩種主要的坦克,即中型的T34和重型的KV,總共只有五種主要戰鬥機。相比之下,德軍的武器則是五花八門,軍隊經常隨心所欲地提出生產新式武器或者改進現有武器的要求,為了彌補生產能力的不足,德國還搜羅了佔領的歐洲各國各式各樣的裝備。德國一度同時生產著425種飛機或改進型。中央集團軍群在戰爭中期裝備了151型不同的卡車,150型不同的摩托車,要儲備一百萬種配件。一個裝甲師投入作戰的時候,有96種人員輸送車,111種卡車,37種摩托車。這是生產企業的噩夢,也是後勤部門的噩夢。

  德國的武器發展計劃同樣雜亂無章,僅以飛機為例,就研製過噴氣式戰鬥機、噴氣式轟炸機、四引擎遠程轟炸機、載重22噸的巨型運輸機、無尾翼的隱形轟炸機等,有的遠遠超越了時代。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曾經感嘆:「我們確實吃了發展計劃過多的苦頭。假如我們集中發展少數幾項,肯定早就完成了。」

  為了對付蘇聯的T-34坦克,德國研究開發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生產一輛T-34僅僅需要8千個工時,而同級別的豹式坦克則需要15萬個工時,重型的虎式坦克則需要25萬個工時。戰爭期間,德國共生產了1350輛虎式坦克,4814輛豹式坦克。蘇聯卻生產了10.2萬輛坦克,其中T-34超過5萬輛。蘇聯紅軍坦克維修部門還搶修了43萬輛次坦克、裝甲車輛,相當於蘇聯戰時年產量的15倍。

  1943年,蘇聯軍事工業已經從戰爭初期的災難中恢復過來,經過艱苦的大遷徙和建設,從烏拉爾到中亞的軍工基地體系完整。當年蘇聯生產坦克24000輛,1944年生產29000輛。而且,英美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到1944年4月為止,蘇聯從盟國接收了220,817輛卡車,整個戰爭期間共接收了427,000輛卡車,數量上超過了二戰期間德國卡車的總產量,而且質量更好。蘇軍的通信聯絡裝備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加強了部隊作戰的協調性。僅美國就提供了95.6萬英里電話線,3.5萬個無線電台,38萬部野戰電話。大規模坦克部隊的組建和幾十萬部隊的協調一致的戰場快速機動從此成為現實。

  在蘇聯紅軍方面,嚴格的戰場紀律在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得到了最堅決的貫徹。1942年夏,德軍猛撲高加索油田,蘇聯巨大的戰爭機器有因為缺乏燃料而停止轉動的危險。渡過伏爾加河參加斯大林格勒巷戰的蘇軍官兵,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

  此時,斯大林簽署了國防委員會第227號命令,要求在各集團軍建立3-5個阻截隊,放在不堅定的部隊後面,把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就地槍斃。

  1942年9月,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戰中,德軍霍斯的裝甲集團軍所向披靡,蘇軍節節後退。一個步兵師因為逃亡人員過多,師長下令全師列隊,在訓話之後,他舉起手槍,走向前排,挨個數數,每數到十,就把士兵當場槍決,直到把彈匣中的子彈全部打光。

  對古羅馬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有名的十一抽殺律,一種專門針對臨陣脫逃的部隊的刑罰。俄羅斯對此並不陌生,沙皇軍隊中就盛行此法。1918年,為了提高剛組建的蘇軍的戰鬥力,托洛茨基也動用過十一抽殺律。

  根據Antony Beevor的記載,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聯內務部隊總共處決了13500名軍官和士兵。二戰期間,僅從檔案記載的數據統計,被蘇聯軍事法庭判處死刑的官兵有15.7萬人。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5 個評論)

回復 qxw66 2019-11-2 02:5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5%BE%B7%E7%83%88%C2%B7%E5%AE%89%E5%BE%B7%E7%83%88%E8%80%B6%E7%BB%B4%E5%A5%87%C2%B7%E5%BC%97%E6%8B%89%E7%B4%A2%E5%A4%AB
回復 mali50 2019-11-2 03:13
不小心又錯點了難過。
庸俗的歷史學家只會對歷史進行道德批判,而不能挖掘歷史真相,所以相信歐洲戰場上存在著所謂的反法西斯同盟。如果把以下歷史事件連接起來,英美武裝德國,開放德國東線(不包括西線),免除戰爭賠款,放開德國制裁,綏靖政策,出賣捷克,沒有德軍轟炸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德國二號人物駕機投奔英國充當人質,靜坐戰爭,德國沒有及時進攻英國,直到德國敗局已定英國才大規模發動對德空戰,最後時刻美軍捲入,鐵幕講話等等,可以明白二戰不過是英美收買德國進攻蘇聯的冒險而已,敗局已定(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庫爾斯坦克戰之後)才裝模做樣對德發動實質性打擊洗清自己。熱戰失敗後來的冷戰恰是二戰的繼續,以完成希特勒德國沒能完成的使命。
我相信二戰前存在英德之間互不侵犯的秘密承諾或條約,以便打消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一直擔心的英國會在德國東進時從背後襲擊的顧慮。否則英國不敢武裝歷史冤家德國,德國也不敢進攻蘇聯。這道坎究竟是如何移除的,歷史學家有責任弄明白。
回復 qxw66 2019-11-2 03:23
mali50: 不小心又錯點了難過。
庸俗的歷史學家只會對歷史進行道德批判,而不能挖掘歷史真相,所以相信歐洲戰場上存在著所謂的反法西斯同盟。如果把以下歷史事件連接起來
德國還是英國的頭號威脅...否則美英不會援助蘇聯...不過,美英對蘇聯的估計過於悲觀(擔心很快崩潰而讓德國坐大),否則不會那麼賣力援助蘇聯,而是讓蘇德更加同歸於盡
回復 mali50 2019-11-2 03:34
qxw66: 德國還是英國的頭號威脅...否則美英不會援助蘇聯...不過,美英對蘇聯的估計過於悲觀(擔心很快崩潰而讓德國坐大),否則不會那麼賣力援助蘇聯,而是讓蘇德更加同歸於
賣軍火而已。當時根本沒想到蘇聯會贏,因為靠美國的一點點軍火是根本贏不了的。戰局的逆轉是在蘇聯火箭炮,新型坦克和空投反坦克炸彈開上戰場后迅速發生。德軍的一切優勢基於坦克,其次是飛機。所以坦克被壓制后,德軍全軍潰敗。這就像戰無不勝的拿破崙靠的是優異的法國火炮。在裝備同樣不凡的英軍面前和俄國泥濘的山路上便失去了優勢。
回復 qxw66 2019-11-2 03:52
mali50: 賣軍火而已。當時根本沒想到蘇聯會贏,因為靠美國的一點點軍火是根本贏不了的。戰局的逆轉是在蘇聯火箭炮,新型坦克和空投反坦克炸彈開上戰場后迅速發生。德軍的
武器仍然是關鍵...就像工業化以前的騎兵是關鍵
回復 mali50 2019-11-2 04:38
qxw66: 武器仍然是關鍵...就像工業化以前的騎兵是關鍵
更深刻地說,兩個主要因素拯救了蘇聯。一是俄國也是歐洲的科學大國,歷史上的傑出科學家不比其他歐洲國家少,所以能夠在戰爭開始后迅速研製出當時的先進武器。希特勒輸了庫爾斯克坦克戰後瘋狂地大叫我們為什麼沒有蘇聯的反坦克炸彈(空投后可粘在坦克上的炸彈)?!德國和美國也都仿製過蘇聯火箭炮,但技術沒有過關。中國至今瞧不起俄國,一副鄉巴佬亡國奴的德性。二是斯大林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處在四戰之地的蘇聯正確地判斷了未來的局勢,沒有像中國走資派那樣放棄國內的先進技術買西方的。換中國人,蘇聯早沒了。
回復 qxw66 2019-11-2 04:47
mali50: 更深刻地說,兩個主要因素拯救了蘇聯。一是俄國也是歐洲的科學大國,歷史上的傑出科學家不比其他歐洲國家少,所以能夠在戰爭開始后迅速研製出當時的先進武器。希
斯大林最重要抓住了...俄國人各方面都有出色人物...數學物理天賦也不錯...所以現在武器也可以...俄國的西方洋奴特別少,索氏跑西方后大失所望,還是回歸祖國,斯大林女也是...中國全洋奴
回復 mali50 2019-11-2 04:50
qxw66: 斯大林最重要抓住了...俄國人各方面都有出色人物...數學物理天賦也不錯...所以現在武器也可以...俄國的西方洋奴特別少,索氏跑西方后大失所望,還是回歸祖國,斯大
斯大林有個著名口號:技術決定一切。中國人很少知道。對科學家的待遇一直不錯。本人也注重研究經濟問題。
回復 qxw66 2019-11-2 06:24
mali50: 斯大林有個著名口號:技術決定一切。中國人很少知道。對科學家的待遇一直不錯。本人也注重研究經濟問題。
斯大林就是殺人多。。。毛如果像他1%,走資派早完蛋了
回復 mali50 2019-11-2 06:39
qxw66: 斯大林就是殺人多。。。毛如果像他1%,走資派早完蛋了
沒有真相。改革初期說毛殺了幾千萬。文革大部分死人是走資派殺的。但也不會很多。
回復 qxw66 2019-11-2 06:48
mali50: 沒有真相。改革初期說毛殺了幾千萬。文革大部分死人是走資派殺的。但也不會很多。
文革絕大部分死人是走資派殺的。。。幾百萬,造反派,和農村地富及其子女。毛鎮反殺幾十萬。共黨被殺遠不止這個數。
回復 mali50 2019-11-2 07:15
qxw66: 文革絕大部分死人是走資派殺的。。。幾百萬,造反派,和農村地富及其子女。毛鎮反殺幾十萬。共黨被殺遠不止這個數。
辛亥革命后二十多年軍閥混戰、接著日本入侵、死人更多、而且人口不高。蘇聯時期人口超過兩億、高過美國。現在只有一億多。最低時不到一億。那時沒有多少殺人、可是人口急劇下降。貧困死亡和少生也是殺人。資本經濟人口少就是這麼回事。
回復 qxw66 2019-11-2 07:30
mali50: 辛亥革命后二十多年軍閥混戰、接著日本入侵、死人更多、而且人口不高。蘇聯時期人口超過兩億、高過美國。現在只有一億多。最低時不到一億。那時沒有多少殺人、可
信仰破滅,精神失去了方向
回復 mali50 2019-11-2 08:01
qxw66: 信仰破滅,精神失去了方向
沒有人指責辛亥革命、雖然問題更多。社會主義革命因為觸及資本國家的利益、雖然養活更多的人口、卻不斷遭到污衊。這些人都號稱自己有獨立人格、不知道是沒腦袋的獨立木頭人。
回復 borninheaven 2019-11-2 08:47
二戰如此慘烈,特別是蘇德戰場上德蘇絞肉最甚!如今的解釋就簡單講希特勒是個戰爭瘋人就了了。 其實是因為「科學」!二戰不是宗教戰爭,也非簡單的利益戰爭, 而是場「科學」戰爭, 為所謂的人類前途而戰, 為拯救人類。當年德國人相信剛剛啟蒙的基因「科學」, 多數的「科學家」們也相信,認為凈化人種將拯救人類。在歐洲的人種中斯拉夫人和猶太人一樣屬劣種,必須要在「正義」地消滅,所以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義無反顧地撲向東面。
回復 qxw66 2019-11-2 09:36
mali50: 沒有人指責辛亥革命、雖然問題更多。社會主義革命因為觸及資本國家的利益、雖然養活更多的人口、卻不斷遭到污衊。這些人都號稱自己有獨立人格、不知道是沒腦袋的
人不可避免成為利益代言人。。。辛亥問題多多,但推翻滿清已經是共識,也談不上大錯。。。再說革命有成,雖然是魯迅筆下的假革命。。。換湯不換藥。。。共產黨算是把葯換了
回復 qxw66 2019-11-2 09:38
borninheaven: 二戰如此慘烈,特別是蘇德戰場上德蘇絞肉最甚!如今的解釋就簡單講希特勒是個戰爭瘋人就了了。 其實是因為「科學」!二戰不是宗教戰爭,也非簡單的利益戰爭, 而
應該是國家/民族利益生存空間的爭奪吧。。。種族衝突是更表面的
回復 mali50 2019-11-2 10:53
qxw66: 人不可避免成為利益代言人。。。辛亥問題多多,但推翻滿清已經是共識,也談不上大錯。。。再說革命有成,雖然是魯迅筆下的假革命。。。換湯不換藥。。。共產黨算
那是有共產黨和蘇聯、否則早沒了中國、只有蜀國、魯國、滿洲國、粵國、新疆國、藏國、滇國、中原國、楚國、越國、吳國之類。
許多人以為國民時期只有共產黨鬧事。在中共建軍之前中國就分裂了。南方十多州各自獨立。沒有黃埔軍校、南北獨立不會結束。之後還有新軍閥割據。在日本入侵之前中國已經分裂成多國。國民黨民國政府只是廣東附近的一個小國。蔣介石所以能取得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的勝利、靠的是蘇聯的支持。英美那時是看好新軍閥、如閻錫山和吳佩孚等。
即便日本太平洋戰爭失敗、日本會向中原各國投降、各國軍事實力大增、民國更無法統一全國、中國依然分裂為多國。
回復 qxw66 2019-11-2 11:02
mali50: 那是有共產黨和蘇聯、否則早沒了中國、只有蜀國、魯國、滿洲國、粵國、新疆國、藏國、滇國、中原國、楚國、越國、吳國之類。
許多人以為國民時期只有共產黨鬧事
中國稱霸是歷史的要求,統一是先決條件
回復 mali50 2019-11-2 11:21
qxw66: 中國稱霸是歷史的要求,統一是先決條件
首先是獨立。蘇聯為什麼支持國民政府、就是害怕中國軍閥投靠帝國主義成為蘇聯的敵人。那時西方勢力已經進入中國沿海城市。所以迅速作出決定支持蔣介石統一中國、驅逐帝國主義(許多人不知道老蔣早期還是反帝的、也是為了統一中國的需要)。這再次看出蘇聯的遠見卓識。其實蘇聯後來赤化阿富汗一樣為防止西方勢力從南部滲透。中國的背叛使赤化阿富汗失去意義、只得無奈休兵。果然成了中俄的背部敵人。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0: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