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楊元元的死值得我們同情嗎?

作者:平凡往事  於 2009-12-15 05:3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31評論

楊元元死了,有許多人表示同情,我相信你們都是善良的人。但我們知道同情最簡單,最廉價,也最於事無補。而如果我們能做點什麼,從我們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從我們給予需要幫助的人們一點幫助開始,不是更現實,更有意義嗎? 我認為她的自殺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而是是一種社會問題。而其根源還是出在我們的教育,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教育問題。現在中國很多這樣的孩子,心理及其脆弱,受不得一點委屈和挫折。因為父母從小就只看一條,學習,似乎學習好了什麼都好了。從楊的家庭背景來看,她的做普通工人的母親培養了兩個博士研究生,應該是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但從今天的結果來看,卻是忽略了孩子的人格或說心理教育,才會釀成如此悲劇,你們想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還有什麼不能面對的呢? 她需要我們的同情嗎,在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後? 活著的人都經常說,我不需要同情,何況一個死了的人呢? 如果我們每人捐出10元錢給那些需要它的人們,不是更實際,更能幫助別人嗎? 我們在惋惜這種輕視生命的做法的同時更應該反省,審視為人父母者該怎樣幫自己的孩子練就一雙堅硬的翅膀,並適時地放手,為他們提供自己飛翔的機會和天空。教導孩子從小心存感謝,學會感恩,珍惜生命,對他人對自己負責,應該是我們做父母的首要責任。

我遇到許多美國孩子,父母只提供支助他們到18歲,以後就靠他們自己。他們沒有錢就去打工或貸款,有錢繼續讀書,但沒有人為此去選擇自殺。我有一個美國朋友,是個醫生,今年快60歲了,仍然還沒有還清讀書時的欠款。另一個黑人朋友,平時他喜歡來我店裡和我聊天,他是本科在讀生。突然幾天不見他的蹤影,我有些想他,就打電話問他出了什麼事,他說騎車時,被人颳了一下,踝關節骨折了,正在醫院裡養病。我下班去看他,給了他一些錢,他很感動,還似乎是不太相信,我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待友之道。他聽后居然哭了,我很好奇就問他為什麼,他說18歲以後,父母就再沒有給過他一分錢。我問他上學的學費是哪裡來的,他說是靠打工和貸款。我問他你父母很窮嗎,他說他父親是黑人中很有名的律師,但他沒有這種想法,他還說要了父親也不會給,所以還是不開口的好。我感到很詫異,我們許多中國人,恨不得自己不穿不吃也要滿足孩子們的需要,認為只有如此才是個好父母,而不是從思想上幫助他們獨立自主。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懂得教會他們的孩子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培養他們承受壓力和痛苦的能力,只有如此,孩子們才有能力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最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我們身邊不是有許多華人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學,卻因為沒有獨立生活和承受壓力的能力而中途放棄了嗎? 不久前我還看到幾篇有關因為孩子在父母哪裡要不到錢而反目成仇,最後還殺死了自己的父母。
 
美國有許多人,活了一輩子,也讀了一輩子的書。如果他們認為自己的能力或知識不夠用,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他們會邊上課邊打工,或打工攢到錢后再回到學校里去,直到畢業,這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不是嗎? 我們不應該反思一中國的教育制度和傳統思想嗎?
 
楊在讀博,沒有錢,完全可以先去找一份工作,有錢以後繼續完成學業,我看她就是心理上不夠健康,太自私,太不成熟。不要什麼事情都怨社會,在上海有許多和她一樣家庭困難的人,他們或者是學習特別好拿四年獎學金,或者是自己在外面做各種兼職(家教、導遊、市場調查、賣電腦、翻譯……)。說實話,這些兼職里,做家教一個月都夠付楊元元母親的房租了。而且,家境不好的人,也不會去繼續讀研究生或者博士,而是會本科一畢業就趕緊出去工作,好儘快賺錢還助學貸款和養家。別人能這樣做,揚為什麼不可以? 所以說揚這種人即使將來有一天走向社會,也會成為社會的包袱,而非棟樑之材。中國沒錢的人太多了,但有作為的不都是富人的子弟啊,他們不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去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的嗎? 演徐三多的演員,是個農民的孩子,北飄多年,現在成了中國演藝圈的大腕,他吃了多少苦,如果也選擇自殺,我們還能看到他今天的成功嗎? 在國外有多少從國內來的博士都在餐館打過工,有人因此自殺嗎? 他們今天的輝煌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她就不能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嗎?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都是從苦日子走出來的,不但自己成功也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才是值得我們學習和讚美的人呢。
 
蒲松齡考了一輩子秀才不中,69歲寫了[聊齋]一名驚人,他吃了多少苦,和受到多少侮辱? 你們想過嗎?  如果他也自殺了,我們還能看到那麼多的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嗎?

有時候活著比更死難,但我們還要活著,因為我們不只為自己而選擇活著,還有責任和義務。自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自己的背叛,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31 個評論)

回復 ManCreatedGod 2009-12-15 05:54
觀點支持,但還是應該同情她
回復 tanjiang10 2009-12-15 06:01
大陸現在「啃老」族真正榨乾了父母的血汗錢,結婚、買房都要父母的錢,唉。
回復 leahzhang 2009-12-15 06:09
支持你的觀點。我永遠不會選擇自殺。
回復 ww_719 2009-12-15 06:15
自殺確實是下下策...但是還是要同情一把的吧...哈哈..
回復 xqw63 2009-12-15 06:19
有一點哥們似乎不了解,這個年齡的人,沒有門路,打工都沒有人要哦。咱內侄女大學畢業,找了幾個月也沒找到工作,只能在朋友處打工,每周6天,每月800塊錢,這就是中國的就業環境,所以,對一個花季女孩,受到那麼大的壓力,她不想死啊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6:22
xqw63: 有一點哥們似乎不了解,這個年齡的人,沒有門路,打工都沒有人要哦。咱內侄女大學畢業,找了幾個月也沒找到工作,只能在朋友處打工,每周6天,每月800塊錢,這就
一個博士,沒人要? 就自殺,如果你的女兒也像她,你會贊同嗎?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6:23
leahzhang: 支持你的觀點。我永遠不會選擇自殺。
好樣的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6:23
tanjiang10: 大陸現在「啃老」族真正榨乾了父母的血汗錢,結婚、買房都要父母的錢,唉。
世風日下
回復 xqw63 2009-12-15 06:24
comptcity2002: 一個博士,沒人要? 就自殺,如果你的女兒也像她,你會贊同嗎?
不是沒有男人要,是社會不接納,那可是一個孩子啊。
咱那個內侄女找工的經歷,讓咱對國內的就業狀況有了很大的了解,如果不是她父母自始至終地支持,她沒準也走絕路了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6:29
xqw63: 不是沒有男人要,是社會不接納,那可是一個孩子啊。
咱那個內侄女找工的經歷,讓咱對國內的就業狀況有了很大的了解,如果不是她父母自始至終地支持,她沒準也走
做不了專業,不能去端盤子? 在國外多少中國的博士都端過,我就端過。
回復 xqw63 2009-12-15 06:34
comptcity2002: 做不了專業,不能去端盤子? 在國外多少中國的博士都端過,我就端過。
博士需要做論文,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而且,學校借用的宿舍不讓住了,母親沒有地方住,到外面租房死貴,你讓一個女孩子如何處理?
唯一出路,賣身
回復 tanjiang10 2009-12-15 06:36
xqw63: 不是沒有男人要,是社會不接納,那可是一個孩子啊。
咱那個內侄女找工的經歷,讓咱對國內的就業狀況有了很大的了解,如果不是她父母自始至終地支持,她沒準也走
現在中國、美國一個樣,畢業等於失業,但在中國,如東方邪今天說的,國內階級世襲化,有關係、有權力還是能進好的單位工作的。
回復 xqw63 2009-12-15 06:37
tanjiang10: 現在中國、美國一個樣,畢業等於失業,但在中國,如東方邪今天說的,國內階級世襲化,有關係、有權力還是能進好的單位工作的。
一點不錯
回復 newsound 2009-12-15 07:10
自殺者值得同情(惋惜),但不能鼓勵。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屬於自己。自殺等於承認自己是個廢物。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7:15
xqw63: 博士需要做論文,根本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而且,學校借用的宿舍不讓住了,母親沒有地方住,到外面租房死貴,你讓一個女孩子如何處理?
唯一出路,賣身
先不寫,不去念,去工作,端盤子,做什麼都可以。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7:15
海外憤青: 同意樓主觀點,但樓主這句話也太直來直去了。
我就這樣想的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7:16
newsound: 自殺者值得同情(惋惜),但不能鼓勵。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屬於自己。自殺等於承認自己是個廢物。
說的好
回復 千里之外 2009-12-15 07:16
你這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誰不知道活著好,不到那份上誰願意死~~~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12-15 07:17
ww_719:
自殺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對自己的背叛,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回復 homepeace 2009-12-15 07:24
所以還是當年經過上山下鄉的一代厲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8: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