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前,一想到國內餐桌上那些豐富的佳肴,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憧憬起來,飢餓感也會隨之產生,似乎真的就有許多饞蟲在胃裡蠢蠢欲動。如果正巧趕上周末,我就一定要去中國城裡大吃二喝一頓,直到腹脹如鼓,才像鴨子般搖晃著回到家中。即便如此,心裡還是覺得缺點什麼,但到底是什麼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過去我還以為是味道不夠地道,現在看來還是情感問題,是對過去的一種耿耿於懷和對現狀的不滿。要知道,其實過去的許多東西都是永遠尋求不回來的了,無論是物質方面和感情方面。因為今天和過去的一切,無論是社會環境,時代烙印,人文風貌,客觀條件等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的世界觀和客觀存在也所不同,人們對美好事物要求的標準也不一樣。因此一切事物都成為一種不可複製的過去,記憶雖然可以營養和豐富人們的精神,但要想把過去變成現實就是愚蠢了。
回國以後,我幾乎沒有在家裡吃過什麼飯。最初別人問我想吃點什麼時,我還可以憑藉念想去選擇,但很快就變得麻木起來。吃到肚子中的東西都成了等閑之物,而再沒有好壞之分了。反正坐下不一會,就是琳琅滿目的一桌子,而且剛剛消停一下,就又開始周而復使地重複同樣的過程。從剛回國時到現在,我經歷了一個渴望,品嘗,驚羨,膩味到見到吃的就煩,聽到別人請客就哆嗦的過程。十多天下來,我不但腰圍大了一圈,臉也變得像皮球一樣的圓。
回國后聽到許多人議論,國內的肉不能吃,因為牲畜都是打抗生素長大的,吃多了,到了真有病時,吃藥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在國內吃燒烤,無論羊肉還是牛肉都很鮮美,入口鬆軟易爛,讓人享受至極,但他們說這些都是用軟化粉喂出來的,內含大量的致癌物。吃東西對今天許多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種負擔,他們憂慮重重,而且變成了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應酬,但吃又是中國人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的一部分,不吃就沒有一切。中國人見面時,不是常問:"吃了嗎?"
吃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現在卻變成中國人社交活動中的一種潤滑劑。不吃,真的無法想象你如何立足今天的中國社會,能辦成什麼事情。
出去走一走,你就會發現,國內的物價飛真的飛起來了,但國人腰包里的銀子也飛起來了,真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拿房價說事,君不見,無論國家出台什麼政策打壓房價,房價還是繼續的飛,人們還是拚命的買。僅過節的5天,瀋陽成交了980套房子。用老百姓的話說,二線城市的房子閉著眼買進都不吃虧,明年的漲幅還會高於13%,無論如何都比把錢存在銀行里合算多了。而越是通貨膨脹,老百姓就越買房子。為此不惜勒緊腰帶,省吃儉用,降低生活標準。因為這是目前他們唯一可以用來應對通脹的辦法。沒有權,無法把國家的資源和變異的金錢放進口袋中,更無法在資源再分配中分一杯羹,只好用這種最苯拙,也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為未來的生活求得一些保障了。
圖啥呢? 抵禦日益飛漲的物價貝,誰知道幾年後多少錢可以買一斤大米,一瓶醬油了呢?
剛才去理髮店裡理髮,聽到有人家說,他的朋友節前死了5個,都是吃死,喝死的。過去中國窮,但只要有口飯吃就很健康。不像現在,雖然從表面上看,人們富裕了,吃住行也很講究,還經常去大澡堂里幾千元一次的揮霍一下。但動輒三高,人體器官全變成了化學品的實驗基地和生錢的附件物。因為吃得太好,不節制,有太多的中年人死於非命。所以說,人世間的事情,好壞真的很難界定,一切都是相對的,完全的好壞根本就不存。而那些慾望不高的人,就可以時常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並能增加幸福指數。當然沒有追求,經濟不獨立的人,也不會有幸福和未來。
我不是王婆賣瓜,昨天晚上朋友請我,我幾乎沒有動筷子,我已經沒有食慾了。
對不起,請客別再找我!我服了,厭了,也怕了!
前天一個同學,說我單純的像個大男孩,好像永遠都長不大似的,他是不是在諷刺我啊!還是我的思想真的和今天的中國社會脫節,與當今社會潮流,人文都格格不入了呢? 如果真是如此,這是我的悲哀,還是整個中國社會的悲哀?
<img src="http://static9.***/middle/52061404g9bfc74f820a8&690" name="image_operate_35631234204131907" alt="回國之旅(十) 讓你吃到怕" title="回國之旅(十) 讓你吃到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