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莊子寓言(二十):每下愈況

作者:清風道人  於 2010-5-18 06: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2評論

關鍵詞:

莊子寓言(二十):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閑乎!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彷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譯文】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於什麼地方呢?」莊子說:「大道無所不在。」東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體存在的地方才行。」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說:「怎麼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稻田的稗草里。」東郭子說:「怎麼越發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瓦塊磚頭中。」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在大小便里。」東郭子聽了后不再吭聲。

 

莊子說:「先生的提問,本來就沒有觸及道的本質,一個名叫獲的管理市場的官吏向屠夫詢問豬的肥瘦,踩踏豬腿的部位越是往下就越能探知肥瘦的真實情況。你不要只是在某一事物里尋找道,萬物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逃離開它。『至道』是這樣,最偉大的言論也是這樣。萬物、言論和大道遍及各個角落,它們名稱各異而實質卻是相同,它們的意旨是歸於同一的。讓我們一道遊歷於什麼也沒有的地方,用混同合一的觀點來加以討論,宇宙萬物的變化是沒有窮盡的啊!我們再順應變化無為而處吧!恬淡而又寂靜啊!廣漠而又清虛啊!調諧而又安閑啊!我的心思早已虛空寧寂,不會前往何處也不知道應該去到哪裡,離去以後隨即歸來也從不知道停留的所在,我已在人世來來往往卻並不了解哪裡是最後的歸宿;放縱我的思想遨遊在虛曠的境域,大智的人跟大道交融相契而從不了解它的終極。造就萬物的道跟萬物本身並無界域之分,而事物之間的界線,就是所謂具體事物的差異;沒有差異的區別,也就是表面存在差異而實質並非有什麼區別。人們所說的盈滿、空虛、衰退、減損,認為是盈滿或空虛而並非真正是盈滿或空虛,認為是衰退或減損而並非真正是衰退或減損,認為是宗本或末節而並非真正是宗本或末節,認為是積聚或離散而並非真正是積聚或離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Djogchen 2010-5-18 08:06
「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


沒想到莊子也有「是月非月」之概念
回復 shen fuen 2010-5-18 08:19
唯物辯證法
回復 自由之靈 2010-5-18 10:07
這個詞好像後來被念作「每況愈下」了~
回復 wazhh 2010-5-18 10:26
道家還是唯心的
回復 清風道人 2010-5-18 15:33
自由之靈: 這個詞好像後來被念作「每況愈下」了~
每下愈況 - 越往下(細微處)深入就越能體會實質(真實的情況);
每況愈下 - 越來越糟糕,很像第一段描述的情形,後人的引申使用,以至於成語。
回復 清風道人 2010-5-18 15:36
wazhh: 道家還是唯心的
唯物的,是樸素唯物辯證論。後來延伸出來的道教走向了客觀唯心論。
回復 清風道人 2010-5-18 15:50
Djogchen: 「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


沒想到莊子也有「是月非月」之概念
何謂:是月非月?
回復 Djogchen 2010-5-18 18:54
清風道人: 何謂:是月非月?
這是一個佛教故事,有個人看到湖裡的月亮就對旁邊的人說這是月亮,另外一個人和
他爭論湖裡的月只是倒影。

故事暗示世人執著事物的存在性
回復 清風道人 2010-5-19 02:28
Djogchen: 這是一個佛教故事,有個人看到湖裡的月亮就對旁邊的人說這是月亮,另外一個人和
他爭論湖裡的月只是倒影。

故事暗示世人執著事物的存在性
哈哈,謝謝!類似的成語有白馬非馬,水中撈月。這樣理解對嗎?
回復 Djogchen 2010-5-19 06:05
清風道人: 哈哈,謝謝!類似的成語有白馬非馬,水中撈月。這樣理解對嗎?
意思不同吧?
回復 Djogchen 2010-5-19 06:13
清風道人: 哈哈,謝謝!類似的成語有白馬非馬,水中撈月。這樣理解對嗎?
有點不同,這故事的書經啟示可從佛經之王的「楞嚴經」卷二找到>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世尊,此諸大眾,不悟如來發明二種精見色空。是非是義。世尊。若此前
緣色空等象,若是見者,應有所指。若非見者,應無所矚。而今不知是義所歸。故
有驚怖。非是疇昔善根輕鮮。惟願如來大慈發明,此諸物象,與此見精,元是何物,
於其中間,無是非是。
回復 清風道人 2010-5-19 22:48
Djogchen: 有點不同,這故事的書經啟示可從佛經之王的「楞嚴經」卷二找到>

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愍諸四眾,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
白佛言:世尊
謝謝,見識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2: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