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蛾子, 是一句老北京話。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 還是上高一的時候, 從我們的語文老師蔡老師那裡聽來的。蔡老師那會兒大約有四,五十歲吧。長得很有幾分像魯迅:粗重的眉毛,一對單眼皮下目光如豆,消瘦並略帶黃色的面孔。當然了,最像的地方還是唇上那道仁丹胡,修理得整整齊齊,從中間到左右兩側,都保持著同一寬度。
不過,蔡老師可不像魯迅那麼嚴肅。他每次上課,總能逗得全班哈哈大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說的北京話。我們的同學裡面,從小到大,真正的老北京很少。父母大多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北漂一族,說起普通話來,自然也是南腔北調,有的時候簡直就如雞同鴨講。我們呢,說的是比父母們純正標準得多的普通話,但絕不是北京話。當然,也在街頭巷尾聽過道地的北京話,可是真正領略和享受到其中的美妙和樂趣,還是從蔡老師那裡開始的。
比如這個妖蛾子。蔡老師當然不會解釋妖蛾子是什麼意思,他以為人人都明白著哪!正讀著某同學的範文呢,他停下來,評論道:「剛才通篇都還可以,可到這兒出了一妖蛾子!」或者,手指頭點著某同學,皮笑肉不笑地說:「你呀,就專會出妖蛾子!」
哈哈,有趣吧。一個精靈古怪,妖里妖氣,轉眼又無跡可循的小飛蛾子就這樣活活潑潑地呈現在你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