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挨雞蛋,還是接受鮮花?貌似這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當然是鮮花嘍!且慢,最近一期的《經濟學人》(1月4日)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了一個由多倫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兩個經濟學家做的試驗,試驗結果可能是你更喜歡。。。挨雞蛋!
話說這兩位經濟學家去了一家中國生產電子元件的工廠,研究怎樣使獎金的效益更高。大多數人可能會提議增加獎金的數目,但這兩位經濟學家卻把注意力放在發獎金時,應該如何遣詞造句。
在星期開始的時候,一組工人被告知,如果他們達到了某一產量目標,他們會得到80元的獎金。而另一組工人則被告知,本周你們會有80元獎金,但如果沒有完成某一產量指標,你們就會失去這筆獎金。
從客觀上講,雖然這兩種敘述方式不一樣,但得到獎金的條件是一樣的。但是在一個所謂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的心理定律下,第二種敘述方式應該更為有效。因為工人們認為獎金已經是他們的了,因此會更為努力地工作以防失去它們。
一星期之後的結果果然和預計的一樣。
害怕失去是比爭取得到更為有效的動力,而且這個差別在長期之內都是一致的,並不是工人們對獎勵系統的理解有誤。
人真是個矛盾的動物。要搞清為什麼會這樣,可能還得請心理學家,腦神經學家,生物學家等等一起出手。
這種「損失規避」其實可以解釋許多事情。比如,你想讓別人發好帖嗎?那就給他/她顆大雞蛋!讓他/她感覺有失顏面,保證立刻重整旗鼓,再接再勵,佳作不斷,比獻一朵鮮花好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