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backchina.com) 目前,中國正在建設和即將建設的四座特大型火車站都被稱做「亞洲第一大站」。分別是:
一:北京南站:已經完工的北京南火車站被公認為當前「亞洲第一大站」,整個車站總投入資金超過63億元,由英國建築設計師泰瑞·法瑞(Sir Terry Farrell)設計,這個「巨無霸」佔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等同於20個足球場,1.5個鳥巢,世界第三大機場倫敦希思羅機場所有的航站樓加起來也沒有北京南站大。完整的車站分為5層,地下3層,地上2層,共13站台24股道,容納了28條鐵軌、2條地鐵、800個地下車位、40個計程車車站和50個公交車站,設電梯103部,其中扶梯67部、殘疾人電梯36部。引入36台自動檢票機,到2030年,每小時將有3萬人,每天28萬人,每年有超過1.9億人 在這裡候車,是城際列車,客運專線列車,京滬高鐵,京津高鐵的客運站,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火車站——北京西站運力的幾倍,北京南站於2008年8月1日奧運舉辦前正式啟用。
北京南站示意圖。北京南站,原名永定門站,位於北京市崇文區永外大街。建於1907年,2006年5月停運改建。現已完工。
二:上海虹橋鐵路樞紐站:2008年7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的上海虹橋鐵路樞紐站總投資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總佔地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相當於3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站房總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設高速和城際普速兩個車場,共16站台30股道,是京滬高鐵,滬寧高鐵,滬杭磁懸浮,滬杭甬客運高鐵專線和京滬鐵路,滬昆鐵路的始發站和終點站,建成后的虹橋樞紐也是集鐵路,浦東磁懸浮,航空,地鐵,輕軌,公交,客運站和計程車為一體的綜合性交通中心,火車站遠期年發送旅客超過8000萬人次,用鋼量將在8萬噸左右,虹橋鐵路樞紐站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前投入使用。
三:南京南站:備受關注的「亞洲第一大」火車站南京南站於2008年1月10日打下第一根樁,標誌著京滬高鐵五大樞紐站之一的南京南站正式破土動工,它總投資將超過140億元,佔地200萬平方米,相當於近5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規模將是現在南京站的6倍左右,運營線路主要為京滬高鐵,滬寧高鐵,滬漢蓉快速通道及往西的一些鐵路線,南京南站為高架車站,站台在二樓,候車大廳在三樓,地面一層為換乘廣場,廣場中心區域有地鐵一號線、三號線和六號線的進出站口;廣場南側有一個機場快客停靠帶,高架路聯通祿口機場;公路客運南站設在鐵路南京南站的南廣場。在這裡可實現鐵路、公交、地鐵、長途客車和機場大巴,計程車的「零距離」換乘。南京南站將於2010年建成啟用。
四:廣州新站: 被成為「世界第一大」火車站的廣州新站規劃佔地面積1140萬平方米,相當於近30個天安門廣場, 同為英國建築設計師泰瑞·法瑞(Sir Terry Farrell)設計,廣州新站建成后將是目前「亞洲第一大」 火車站北京南站的50倍,整個車站設15站台28股道,全部為高架設計,選址在番禺石壁,總投資130億元,5條地鐵和4條高速公路將直通站內,預計到2030年日始發和終到列車664對,通過列車18對,年發送旅客1.7億人以上。
如此龐大的建設規模是否必要呢?我們來看看世界其它國家的火車站。
一:東京都火車站是日本最大的客運樞紐站,也是世界最繁忙的火車站。每天到發客運列車為3800多列,是中國最大火車站北京西站的12倍,包括東京—大宮新幹線310列,東海公司新幹線295列,既有線3160列,列車運行準點率位居世界之冠,平均誤點時間只有6.8秒,2007年發送旅客達4.3億人次,是世界最大,也是最高效,最先進智能化的火車站,佔地面積只有北京西站的一半。
二:美國紐約市大都會終點火車站為世界最著名火車站,車站佔地19公頃,分上下兩層,上層有41條股道,下層有26條股道,每天平均有560列火車到發。
三:德國柏林中央車站被稱為歐洲鐵路的心臟,每天有超過1100列火車從這個車站進進出出把30多萬乘客送往德國以及歐洲各處,往來於德國以及歐洲的高速鐵路,長途列車,地鐵,城鐵,電車,公交車,計程車和私家車都在此停靠和集散,但整個車站的佔地面積只有1.5萬平方米,只相當於北京南站的30分之一。
對於中國基礎建設貪大、貪豪華的傾向,各界人士也提出了不同觀點。
日本國土交通省鐵路局官員梅田以太說,我不敢想像中國建設如此規模龐大的火車站是出於什麼目的,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日本永遠不會有如此大的火車站,因為沒有必要,我們要的是效率而不是規模,據我所知,中國的鐵路雖然發展迅速但不算先進,東京都火車站的流量是你們中國最大火車站的十幾倍,但我們仍然用有限的土地安排好他們,這難道不是進步嗎?
英國《泰晤士報》發表評論,也許中國真的強大了,一個共產主義中國不斷創造新的奇迹,在胡錦濤政權的領導下,成功修建鳥巢、國家大劇院、央視新大樓。現在又蓋起世界最大的火車站,這些世界雄偉的建築是中國國立的象徵,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是否是中國人炫耀的心理呢?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說,一座又一座宏偉的建築拔地而起,似乎要與天公比個高低,四座火車站的「亞洲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透露出了什麼?是中國經濟日益強大的體現還是中國必須要有如此大的火車站來應付春運的人口大遷移?我想應該都不是,中華民族歷來是充滿智慧的,這種面子工程暴露的不僅僅是各級官僚的愚昧,我想一座招搖的火車站只能讓更多的中國人成為笑柄,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美元,拿著納稅人的錢做著荒唐的事情,就象前幾年有100多個城市申請要建成國際大都市一樣,我們要競爭的不只是硬體,更應該是軟實力,中國的火車站修的再好,沒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沒有完善先進的軌道交通,沒有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沒有好的管理體制,一個火車站修上了天又能代表什麼呢?中國鐵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看看日本,看看法國,再看看中國的香港,人家沒有錢嗎?為什麼不建?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中國鐵路何去何從,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