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這一對老年夫妻

作者:諧和。  於 2009-8-5 06: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活在他鄉|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9評論

關鍵詞:

這是一對老年夫妻,但是用來形容他們倆人,並不確切。男的69歲,女的65歲,從外表上看,他們年輕得多,倒象一對40多歲的中年人:健康,漂亮,恩愛,體面。互相小心地呵護著。

他們用普通話,廣東話和英文交替著回答我的問題,臉上的笑容一直沒減少,是一種和藹,自信的笑容,不卑不亢。

通常,能夠比較熟練地操上述三種語言而不帶嚴重口音者,即不是大陸移民也不會是香港台灣移民,最常見的是東南亞和南亞的華人移民。

我果然沒有猜錯,他們不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或者台灣,他們告訴我:我們從非洲來,莫三比克,你聽說過嗎?我們在那裡出生,在那裡上中文學校,在那裡工作,成家,30年前才移民到加拿大。

驚異於第二代海外華僑,說著沒有口音的普通話,我問他們:你們可以認識中文和寫中文嗎?   妻子說:我先生能夠看中文書,也能夠寫中文,寫得很好。 然後,不好意思地加上一句:我不會看中文了,更不會寫字。   這個,可以理解,她在家裡要照顧孩子們,許多家務,還曾經在加拿大一家大公司工作,前年才退休。

他們的父母70多年前從廣東越洋到非洲的莫三比克謀生,怎麼去的,不好多問,不過,一定不是腰纏萬貫,因為,他們在莫三比克作了一輩子小生意,最後,兩手空空地被當地人沒收了財產,趕了出去。那是一個多政變的國家,60年代,華人在那裡,日子不太好過。

現在,那裡的華人又多起來,大多數是從中國大陸去作生意的。 先生對我說。出來以後,回去過嗎? 我問他們。沒有。 倆人一起回答。

對於莫三比克的回憶,來自幼年。先生對我說: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我們的家在海邊,那裡有長長的海岸線。我們有一個很大的中文學校,大多數是華人孩子在那裡學習,教材是從香港來的,學廣東話也學習國語。 他們把普通話叫做國語

先生有六個兄弟姐妹,現在分散住在北美和歐洲,一大家人相聚在一起時,還是說中國話,吃中國飯,雖然老父母都已經過世。這一大家人的第三代華人,更多更興旺,許多孩子都在大學畢業后,有不錯的專業工作。我問他們:你們的孩子說中國話嗎? 他們笑著說:聽和說還可以,寫字就不行了。

經常可以碰到這些早年從廣東或者福建到世界各地的移民第二代第三代,他們的中文水平也經常讓我吃驚,佩服。

有時候,一看見他們,就知道不是近年從大陸,香港和台灣來的移民。他們的身上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什麼氣質,我也說不好,就像這一對美麗的老年夫妻:儒雅,禮貌,謙虛,和藹,健康,說話細聲慢語,不卑不亢;一種老老年 中國風度

把他們送到門口時,老先生和他的老妻握著我的手道謝,他們的英文名字是CHIN, 我以為是秦始皇的秦,問他們CHIN的中文怎麼寫,老先生說,他的中文姓是 太太說,她的娘家姓是

古老的中文姓,現在都不怎麼見得到了。

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9 個評論)

回復 瓊台鶴 2009-8-5 06:42
sf
回復 瓊台鶴 2009-8-5 06:44
「他們的身上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什麼氣質,我也說不好,就像這一對美麗的老年夫妻:儒雅,禮貌,謙虛,和藹,健康,說話細聲慢語,不卑不亢;一種老老年 的「中國風度」。」 悲哀,中華文化反而不能在中華大地找到了。
回復 jjsummer95 2009-8-5 07:05
瓊台鶴: sf
總是你飛來飛去得那麼快。。
回復 jjsummer95 2009-8-5 07:14
喜歡這篇文章。

同意鶴兄的觀點『中華文化反而不能在中華大地找到了』。
回復 瓊台鶴 2009-8-5 07:23
jjsummer95: 總是你飛來飛去得那麼快。。
呵呵,謝謝。
回復 SirCat 2009-8-5 08:55
中華歷史久
海外有遺民
呵呵
回復 xqw63 2009-8-5 09:09
老祖宗,都尋根
回復 Hongenpei 2009-8-5 09:16
華人移民傳統的驕傲!
回復 yulinw 2009-8-5 09:43
好文。
回復 milu 2009-8-5 10:58
換位思考是好事
回復 孤舟獨釣 2009-8-5 12:36
瓊台鶴: 「他們的身上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什麼氣質,我也說不好,就像這一對美麗的老年夫妻:儒雅,禮貌,謙虛,和藹,健康,說話細聲慢語,不卑不亢;一種老老年 的「
"悲哀,中華文化反而不能在中華大地找到了。"
同感嘆~
回復 瓊台鶴 2009-8-5 12:41
孤舟獨釣: "悲哀,中華文化反而不能在中華大地找到了。"
同感嘆~
謝謝
回復 美國魯漢 2009-8-5 13:50
老先生的姓還略有所聞,老媽媽的姓是聞所未聞了。
回復 普通一丁 2009-8-5 19:52
中華文化的海外遺民,所述的這對夫婦是我童年時代在課本上讀到的典型華僑,他們為生活所迫,離開中國,遠走海外,但是不忘中華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承傳下去,說中國話,讀中國書,珍惜一點一滴的中華文化。
反觀現代的中國移民,迫不及待地放棄自身的文化,認爲這是融入主流社會的捷徑。我經常在公車上遇到有華人父母,結結巴巴地跟自己的年幼孩子說著很破爛的英語,我很有感觸。
回復 蔚然 2009-8-5 20:43
認識一個印度長大的五十多歲的第三代客家女士,會說客家、廣東和普通話,英語對話也很流利。真的佩服他們。
回復 巴蜀客 2009-8-5 21:27
海外華人更留念中華文化,中國風度,說得好極了
回復 深秋的雲 2009-8-5 21:30
儒雅,禮貌,謙虛,和藹,健康,說話細聲慢語,不卑不亢;一種老老年 的「中國風度」。
現在很難在國人身上看到這些. 看到的都是相反的.
回復 戶人 2009-8-5 22:13
厲害。
回復 諧和。 2009-8-6 10:11
謝樓上各位評論。
海外華僑不忘母國,第二代第三代。。。。。中國人薪火傳承。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1: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