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全球經濟危機下的美國難題 ZT

作者:諧和。  於 2009-2-19 02: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生活|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5評論

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全球經濟危機下的美國難題

本文網址: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09/2/16/29416.html
林沛理/越演越烈、深不見底的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雖不至於是資本主義的末日(the end of Capitalism),卻提醒了我們,其實「我們所認識和理解的資本主義」早已結束(the end of Capitalism as we know it)。

資本主義自我更新的能力(capacity for self-renewal),原是它最大的優越性。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認為,資本主義成功,因為它不僅懂得立新也懂得破舊。在他的眼中,資本主義的發展史,根本就是一個新的生產技術取代舊的生產技術、新產品取代舊產品,以及成功企業取代失敗企業的過程。沒有了這種「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資本主義就會失去它傾向創新的動態趨勢與不斷進取求變的精神。

在今日全球的金融體系中,對沖基金(hedge funds)的工作本來就是進行「創造性的破壞」——將估值過高,甚至百病叢生的公司抽出來公諸於世,而自己則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巨大利潤。同樣在市場中扮演「破壞者角色」(destructive agents)的還有分析員、傳媒、金融監管機構以及精明的投資者。

問題是,作為一種內置式的自我反正機制(built-in self-corrective mechanism),創造性的破壞工作能夠順利、有效地進行,關鍵在於破壞者必須懂得怎樣分優辨劣和準確評估價值。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反映了在今日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價值(value)的概念已經被徹底模糊;而當投資和金融產品的價值無法釐定或被無限推高,市場的失效便無可避免。

這可以追溯到一九七三年在《政治經濟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發表的一篇題為《期權與公司債的定價》(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的文章。此篇現已被奉為經典的文獻,提出了一條根據有關潛在資產計算多種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價值的方程式。

自此之後,金融衍生工具的買賣大行其道。發展到今日,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假設性價值(notional value),已遠遠超過全球經濟生產的總值。本來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是讓企業和投資者轉移和分散風險,但人的貪得無厭,使它很快就成了一種可以令人一朝致富或傾家蕩產的賭博工具。

企業與投資者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盲目投資,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無法管理的風險和泡沫,才是今日幾乎每一個人都身受其害的全球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這也是資本主義「創造性的破壞」一次史無前例的「破壞性轉向」(destructive turn)——新的金融產品帶來的,不是「去蕪存菁」,而是「連根拔起」。

在這重意義上,資本主義可以說是進入了「後現代」。在後現代的資本主義世界,金融衍生工具的價值就像作品或者文本的「意義」一樣無法捕捉、掌握和確定。法國哲學家、後現代主義代言人德里達(Jacques Derrida)說過,文本的「意義」永遠無法被準確找出,因此只能被不斷「延伸」(defer to)至其他的意義。在這樣的情況下,文本的意義變成了一條停不了咬食自己尾巴的響尾蛇。這個比喻,用來形容雷曼兄弟等金融機構衍生工具的價值,可說是十分恰當。金融衍生工具的設計者、銷售者、投資者和監管者,沒有一個說得清它的價值,這根本就是一個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場景。

這慘烈的一役會否動搖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現在當然是言之過早。可以肯定的是,美式資本主義作為一種主導性(dominant)和規範性(prescriptive)的意識形態已經受到重創。「美式資本主義的全球危機」(global crisis of American capitalism)等字眼已開始出現在西方的媒體和學術期刊,強烈的反美情緒正在醞釀之中。美國將要面對的,不是來自不同文化和文明的衝突 (clash of civilizations),而是幻想破滅的追隨者對欺騙他們領袖的秋後算帳。

林沛理,《瞄》(Muse)雜誌主編,美國紐約Syracuse University香港中心客座教授,著有評論集《影像的邏輯與思維》、《香港,你還剩下多少》及《能說「不」的秘密》(次文化堂出版)。
4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comptcity2002 2009-2-19 02:41
回復 homepeace 2009-2-19 03:16
「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
摘自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一書.
回復 野木耳 2009-2-19 04:14
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反映了在今日的資本主義制度下,價值(value)的概念已經被徹底模糊;而當投資和金融產品的價值無法釐定或被無限推高,市場的失效便無可避免。
回復 有禾信望 2009-2-19 05:47
好文章,關注
回復 borninheaven 2009-2-19 12:18
資本主義垮不了!因為有中國接著.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