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胡主席也要打拚

作者:buweizhai  於 2009-10-9 03: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花言巧語|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7評論


胡主席也要打拚

Buweizhai

二零零九年十月八日

 

胡錦濤主席也用流行詞語,也要打拚。

清早的電視新聞里有一條是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七日上午在北京慰問民警武警考察國慶安保和交通旅遊工作的新聞。畫面顯示胡錦濤主席在乘坐地鐵四號線來到頤和園考察旅遊服務時,偶遇了一隊來自加拿大的華人遊客。胡錦濤主席和他們攀談起來。期間,胡主席舉起攥緊的雙手說,「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國家富強,富裕起來。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一起來打拚。」現場頓時響起會心的笑聲。

「打拚」是個在台灣廣泛使用,然後隨著兩岸的交流在中國內地流傳開來的新詞語。胡錦濤主席也會用「打拚」這個詞,而且用得自然。這真讓人很是感慨:這反映了中國迅速發展的動力源泉之一——解放思想對外開放。

打開台灣的電視報章,「打拚」俯拾皆是,富有濃郁的閩南話風格。台灣著名的閩南話歌《愛拼才能贏》唱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贏」,真實的反映了台灣人為了贏敢打敢拼的風貌。台灣人在使用「打拚」一詞的時候,常常把「拼」讀成了第四聲,更凸現了敢打敢拼的性格。

本來,在與台灣相對的內地,人們曾經喜歡用「拼搏」一詞。八十年代,中國女子排球隊率先實現國際大賽「五連冠」的佳績。她們的事迹也傳遍了全國。她們那種「遇強不懼、百折不撓、團結一致、頑強拼搏」、「拼每一個球」的女排精神更是激勵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國人為中國的發展拼搏。「人生能有幾回搏」成為了很多單位工作口號和許多個人的座右銘。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隨著內地人思想的解放對外開放的加深,台灣人使用的詞語逐漸在內地流行起來。「打拚」就是其中之一。相比較之下,「拼搏」有點文雅書卷氣,而「打拚」更加口語化,而且讀音更「打拚」響亮。因此,「打拚」流行了起來。

胡錦濤作為國家最高領袖也能夠信手拈來地使用「打拚」,反映了中國領導人對台灣事務和台灣社會民情的熟悉,更反映中國的領導人的開放態度和寬闊胸襟。這種態度和胸襟就是「只要對我的發展有利,我就拿來使用,哪怕是我的對手和敵手使用的。」正是這樣的態度和胸襟保證了中國人在民族復興中取得了並將繼續取得巨大的成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瓊台鶴 2009-10-9 03:36
大家一起打拚。
回復 buweizhai 2009-10-9 03:37
瓊台鶴: 大家一起打拚。
還是您打拚起來手快,一下就把沙發佔住了。
回復 瓊台鶴 2009-10-9 03:41
buweizhai: 還是您打拚起來手快,一下就把沙發佔住了。
回復 ww_719 2009-10-9 04:33
回復 野木耳 2009-10-9 10:14
國慶解說詞,也用了「提升」等台詞。
回復 buweizhai 2009-10-10 01:21
再回頭看看台灣領導集體和台灣民眾的表現,清一色的患有對大陸恐懼症。有台獨意識的,患有嚴重的逢中必反症,哪怕是民生必須政策、措施、交往,也是一反到底。有反共意識的,患有頑固的反共擴大化症,逢大陸事宜必拉扯著反共而反對。有牆頭草根底的,不管在內地賺了多少錢,一回到台灣必先埋汰噁心內地一番。有執政權力的,屈服於台灣的逢中必反族和逢大陸必反族。即使認為是必行之政策措施交往,也要為了安撫上述兩族人,戴上我反對中共「鴨霸」的假面具宣示一番。

正是這種自我封閉的作祟,使得台灣在和內地交往的過程中,欲行又止,欲止又知必須行。反反覆復,顛來倒去,不但失去了內地人的尊敬,更失去了與時俱進的本錢,進而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機會。

但願台灣人能像內地人那樣也有寬闊的胸襟。
回復 buweizhai 2009-10-10 01:22
野木耳: 國慶解說詞,也用了「提升」等台詞。
這樣的詞很多。記得胡主席還用過「願景」一詞。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21:5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