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騰」——漢語展現活力的好詞!
本月十八日上午,中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紀念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大會上表示,要在建黨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是中國的偉大目標。他說:「只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能順利實現這一宏偉藍圖。」
胡錦濤主席的「三不」政策說得太好了,而「三不」中尤以「不折騰」一詞用得最好,最吸引人。一個老百姓日常使用的詞語,用在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里,並且是作為政策用詞出現的,其意義非凡。「不折騰」不僅僅是國家政策的宣示,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民眾心聲。用得好!
「不折騰」從其政策的宣示性上來說用得非常好,說明政府決心不再搞什麼大起大落的、急轉彎式的、昨是今非的改革,而是要穩步推進,進行完善、提高、創新的改革。此乃民之所願。
從辭彙使用的角度看,「不折騰」更使得這層意思形象生動意義倍顯。
「折」是個會意字,意思是折斷、彎曲。字形是由提手旁(扌)加斧頭(斤)組成,意思就是手拿著斧頭把眼前的東西砍折 \* MERGEFORMAT (讀shé)了。在「折騰」里,「折」讀平聲zhē,意思是翻轉倒騰。
「騰」是一個形聲字,從馬朕聲,意思是馬奔跑跳躍。但是如果出現在一個動詞的後面,讀作輕聲,表示動作的反覆連續。再觀字形,「騰」由肉字旁(月)加表示蜷縮的卷字頭,下面是一個馬字。但凡一匹馬要奔跑首先要低頭彎腰收蹄再昂首展腰騰腿飛奔出去。
「折騰」合起來表示做事情翻來覆去、折磨人。為什麼古人要選用這兩個字來表示這個意思呢?試想,如果要弄彎甚至折斷一根竿子,必須用很大的力氣。其結果有二。一是咔嚓,折了,折斷了。二是折不動了,手一松,啪,打了回來,受傷了,或者騰飛起來,失去了控制。
「不折騰」就是不去不考慮自身條件地強力做一件事,不做容易傷筋動骨的事,不做費時費力不討好更有可能傷害自己的事,而且做事不會反反覆復,不搞那些昨是今非的折騰人的事。
可以預期,今後中國在繼續改革開放的道路上發展進步時,中國政府會更加註重循序漸進,更加註重應時而動,更加註重了解民心民情促進穩定,更加註重保證社會各階層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
從辭彙發展的角度來看,「折騰」一詞的使用很好地說明了漢語普通話辭彙的發展和豐富的過程。
「折騰」是一個口語詞,是老百姓的話,屬於街談巷議里常聽到的詞,為許多有身份的人不了解或者不屑用的所謂上不了檯面的語言。這樣生動的詞一旦用於書面語講話政策文件等正式語體里,不但拉近了講話人與老百姓的距離,而且無疑將會進入普通話的常用辭彙。這是普通話辭彙豐富發展的坦途。
語言就是「言」「吾」「言」。而這個「吾」不只是指語言學家文學家專業人士,更包括,也是更重要的組成部分,廣大的平頭老百姓。他們擁有非常生動的語言,非常豐富的辭彙,是語言長盛不衰、永不枯竭的活水源頭。從人民大眾中吸收詞語,會極大地豐富普通話的表達力感染力,也為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專業人士打開了斑斕的詞語使用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