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這樣的居住方式決定了中西人思維上的差別?

作者:buweizhai  於 2013-4-28 12: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評論

語言是思維及表述思維的工具,漢語和英語有什麼異同呢?

共同之處就是「主語 + 謂語 + 賓語」(subject  + verb + noun) 這個主幹是相同的。

不同之處在於:
一、漢語基本上是一個動詞或動詞家賓語結句的句子,而英語則是把主謂賓結構趨前開句使用。
二、漢語語句中關於時間、地點、原因、方式、條件等等都放在動詞前面,而在英語里則放在動詞之後。

這種不同源自何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而思維的方式和習慣則是受人自己生活環境的影響。在中國,自古以來人們就是以家族為單位聚集而居。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王家村、李家莊等村落,其中的居民多數甚至全部都姓王或李,他們都有或遠或近的親戚關係聯繫著。最典型的當屬客家人的民居。據說十多年前,美國人利用其先進的衛星照相技術對中國進行窺測。在拍回來的照片上,赫然看到巨大的環形建築。美國人據此認為中國人在東南地區修建了很多導彈發射井,趕忙派人來調查,才知道是客家民居。所以中國人是聚居,做耕作時,需要離開居住的村莊,到田裡去,所以又叫下地。


而在英美國家,農人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與最近的鄰人也有幾英里,所以每個禮拜天就成了重要的聚會和交易日。


生活在村莊這樣的環境中,中國人舉目一看都是親戚及親戚居住的房屋,所以,第一,他必須考慮到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影響到親朋,會不會傷及對方的臉面。第二,他和村人們都是親戚,互相之間熟悉也就沒有多少秘密,或者說如果有太多秘密就會成為外人。因此他們在講話時首先需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先說出來。所以先要把時間地點原因條件等說出,而不需要先說出要求。這樣講話人和聽話人都處在了同一種語境中,能夠很好地理解對方,而不需要把一切都說出來。

而在英美國家農人生活的環境中,一家一戶生活在一大片土地上,舉目一望,莊田環繞,見到鄰人的機會很少,而且對遇到的人也不熟悉,所以很多時候必須直截了當地說明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再說明原因時間地點等。

各位有何高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老也不成熟 2013-4-28 19:33
有趣的解釋。
回復 buweizhai 2013-4-28 23:18
老也不成熟: 有趣的解釋。
謝謝鼓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9: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