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兔迎兔年
Buweizhai
二零一一年元月三十日
再過幾日,虎年就過去了,兔年就來了,自然兔子也就成了人們的話題。
童謠里的兔子
一說起兔子,最先出現在腦海的還是童謠里的兔子。可愛的小兔子,性情溫順,特別是小白兔,一直就是小朋友喜歡的小夥伴,更是大人給小朋友灌輸生活常識和人生價值觀的自然道具。
「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快點兒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這首兒歌據信是六七十年前由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先生創作的。它伴隨幾代中國兒童成長。打小時候起,長輩們教師們,就試圖通過小白兔讓小朋友懂得自我保護,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
「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可愛的小白兔都愛吃青菜,小寶貝怎麼能夠不吃呢?媽媽們念著這首童謠,成功地把青菜送進了孩子的嘴裡。
孩子再大一點,就要猜謎了。「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兔子的典型形象躍然紙上。 孩子們還常常聽到龜兔賽跑的故事。這是一則來自古希臘《伊索寓言》的寓言故事。故事講的是有一次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因為輕視對手,賽跑的途中居然睡覺去了,結果輸給了走得慢卻不停地走的烏龜。父母教師給孩子們講這個故事就是希望孩子們記住不怕慢就怕站的道理,希望他們不學驕傲自滿的兔子,而要學習刻苦堅持的烏龜。傳說中的兔子 兔子故事講得多了,您很可能發現兔子的故事裡只有兔媽媽和兔寶寶,很少有兔爸爸出現。這也許是巧合,不過傳說兔子想生小兔子了,只要盯著月亮看就能懷上小兔子。明朝人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講「兔視月孕」,講得就是這樣的傳說。 更神奇的是兔子的誕生是兔媽媽從嘴裡吐出來的。東漢王充在其著作《論衡·奇怪篇》說「兔吮毫而懷子,及其生子,從口中出。」民間傳說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在羗里不得回家。周文王長子伯邑考為救父親孤身前往商的都城朝歌,請求紂王釋放他父親回家。結果殘暴的紂王為了試一試周文王是否真能未卜先知,就把伯邑考殺了做成了肉羹給文王吃。文王吃了這肉羹后,紂王認為文王並沒有預測未來的本領,就把他放了。在回自己的封國岐山的路上,文王一陣嘔吐,吐出了幾塊肉團。肉團落地后化作白兔跑了。文王告訴跟隨的人那就是伯邑考。所以,人們又說為什麼把兔子叫做兔子呢,原因就在於它是從嘴裡吐出來的。吐子也就成了兔子了。 白兔既然是聖人周文王的兒子變的,自然也就有了神性,成為了瑞獸,被廣寒宮中孤寂的嫦娥仙子收到了月宮,而更名為玉兔。玉兔在月宮中握玉杵搗仙藥炮製長生不老丹。漢樂府《董逃行》說這種長生不老丹叫做蛤蟆丸。因此,月雖有盈缺,但能永恆,這不正是人們期盼的嗎?玉兔成為瑞獸也就有了根由。漢字里的兔子 童謠和神話傳說中的兔子到底離人們的日常生活遠了些。生活中的兔子有一大特點是人所念念不忘的。那就是它的奔跑速度,也因此常被用來比喻千里馬。《三國演義》里那匹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寶馬就被稱為赤兔。人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講的就是人中的俊傑有呂布,而馬中之良駒當屬赤兔。可見人們對兔子奔跑迅捷的肯定。而這一點更被牢牢地刻錄在兔這個字里。兔子的古字形就是一隻兔子,長耳短尾。兔字坐上辶就是逸。逸,就是指兔子善跑,跑得快。現在逸字組成的詞語都和速度快有關。例如,逃逸、奔逸。而跑得太快,人只能見到一些遺跡,就成了逸事、逸聞。跑得太快,別人不能及而無緊迫感,是為安逸、閒情逸緻;或者因此沒了約束,成為飄逸、淫逸。跑得太快,超出一般,就有了逸趣、逸興、逸出。跑得太快,而人不能見,就是隱逸、逸士。兔字頭上如果加一個表示覆蓋遮掩的冖,就是一個冤字。可憐活蹦亂跳的小白兔,無緣無故被囚禁了起來,不能逃逸,只有屈從,真是冤枉透頂。因此,兔子不得不鳴冤叫屈,呼籲包青天為其申冤了。另外,兔和免只差右下角那一點。有字謎說「少了一點,全都不要」。謎底就是免字。而字謎「免受一點牽連」,其謎底則是兔。不過,它們雖然看上去很像,但是來源去不搭界。免的本意就是頭上戴的冠或帽。現在這個意思用冕字表示了。而免則被用來表示免除的意思了。
警言中的兔子 兔子作為人們喜愛的小動物,以自己的生存狀態為人提供了眾多警示忠告。 狡兔三窟。《戰國策》里有一則狡兔三窟故事,說得是戰國四大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有一位名叫馮諼的門客勸告孟嘗君要多為自己留下退身之路。他說兔子有三窟可以避免被天敵追殺,人也應該多留幾條退身路,危難時才可能安然脫身。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貶斥,正是馮諼的狡兔三窟使他有了復起機會。
兔死狗烹。《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里有這樣的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勸告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小心被人卸磨殺驢。敵人被消滅乾淨了,勇士的作用也無用武之地了。主人沒兔子肉吃了,就可能把沒兔子可獵殺的狗煮得吃了。沒有了敵人的君王,常常會把幫助自己打敗對手將軍給殺掉。勾踐正是在覆滅吳國后,把幫助自己的成功地大臣文種給殺了。守株待兔。《韓非子·五蠹》里講了一則寓言,說的是一名農夫在田裡干農活時,看到一隻兔子飛奔而來撞到一棵樹上折斷脖頸死了。農夫不獵而得兔吃,很是高興,就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在樹上讓他撿便宜。一天兩天,三天四天,很多天過去了,兔子沒有再來,他的地卻撂荒了,結果一無所獲。韓非子告誡人們萬事要自己努力,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講的是未行動時必須安靜如未嫁之處子,養精蓄銳;進攻的時候,要動如脫兔,如箭出弦。對於當代人來說,就是做事要計劃周詳,行動起來就要乾脆利落,不能拖泥帶水。
見兔顧犬。與之意思相同的成語就是亡羊補牢。《戰國策·楚策四》寫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它們講的是即使事情緊急,只要即是採取措施還是來得及的。
東兔西烏,兔走烏飛。古人認為月宮裡有一隻搗葯不止的玉兔。玉兔也因此就指月亮。而太陽里則有一隻三足烏。烏後來被用來指太陽。這兩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月升日落眨眼間,日行月走如穿梭。時間奔逸,稍縱即逝。人應該抓住當下,抓緊時間,把眼前事做好。不然時間流逝卻一事無成,那時悔之晚矣。
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諺語講的是兔子都知道為了自己的安全,自己洞口周圍的草是不能吃的。人更應該為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環境,這樣才能有利於自己取得成就。對生活環境來說,人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例如上馬污染環境的企業。不然的話他自己的生存也就面臨滅頂之災了。
見兔放鷹,用民間諺語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它們講的是做事情要有的放矢,不能魯莽草率倉促行事。
兔子蹬鷹。老鷹是兔子的天敵。但是弱小的兔子,也會在危急的時刻,返身對撲下來的猛鷹奮力一蹬,絕處搏生。人生也是同樣。自己強大時,不能輕視對手,應該獅象博兔亦用全力。自己弱小時,不應該絕望,應該奮力拚搏。 得兔忘蹄。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外物》。這裡的蹄指的是捕捉兔子的網具,意思是說得到了兔子就把用來捕捉兔子的工具給忘掉了。莊子想告誡人們做完一件事後不能忘記給予自己幫助的人或自己的憑藉,不能過河拆橋。 兔角牛翼。兔不長角,牛不生翼。這是常識。但是常有人故弄玄虛,以兔之角牛之翼忽悠人,而竟然常常有人相信兔子有角牛長翅膀,這不可悲嗎? 兔子的尾巴——長不了。這一句是歇後語,意思是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會再持續多久了或者希望它不會持續下去了。
生活中的兔子
兔子渾身是寶。據說它的肉有其它肉沒有的好處,是美容肉。兔皮是良好的制衣材料。飼養兔子也因此成了不少人發家致富的大道。
兔子對中國人的另一大作用,就是貢獻了它身上的毛。它的毛被中國人用來製造兔毫毛筆,又稱為兔管。因之有了多少書法名篇傳世,中華文明也因此而發揚光大。兔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過去幾十年裡,有多少中國兒童是含著大白兔奶糖長大的。奶糖的香甜,大白兔的可愛,甜了多少孩子們的嘴,喜了多少父母的心。
不過兔子的嘴看上去是三瓣的,也因此有了一種禁忌。懷孕的婦人是不可以吃兔子肉的。因為她吃了兔子肉,生下來的孩子很可能會得豁嘴病。雖然人們現在知道這是無稽之談,但是有喜了的准媽媽們還是會儘可能的不去動兔子肉。
隨著西洋文化東漸來華,美國人的兔八哥(Bugs Bunny)也隨著卡通節目進入了中國,成為許多小朋友的新朋友。
兔子也被用來罵人。兔子有發達的大腦及遍布全身的神經,使它們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也容易讓人以為兔子謹慎而膽怯,一旦有事逃之夭夭。所以,一個人膽小,常會被人說他的膽子是兔子膽。 兔子和詈詞相關聯的是兔崽子。兔崽子,就是兔子的孩子小兔子了。小兔子為什麼成了罵人的惡毒詞語呢?這和前文說到的兔子望月而受孕的傳說有關。試想一個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孩子是多麼被人看不起的。罵一個人兔崽子,也就是說他來路不正,不知道是誰的孩子,順帶著連他母親都被咒罵了。
兔子是一種高產動物,兔子的故事也多了去了說不完。說不完就不說了。願兔年為大家帶來吉利祥瑞。願大家兔年吉祥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