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秋瑾,汪精衛,宋教仁,黃興......他們拋頭顱撒熱血......可革舊時代命的最後結果是,毛建立了比大清更加殘暴專制的政權 - 這總讓人不免疑惑 - 仁人志士們的努力和犧牲到底有什麼意義?這篇文章給了些解釋,轉發這裡和大家分享 -
------------------------------------------------------------
來源:美國大兵凈多
今天聽了王志安的關於任志強的節目,感觸頗多。節目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任志強的犧牲是不是無謂的?王志安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的遭遇讓人們認識到走回頭路是不行的,而只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可能才會有一天有個人站出來踩一腳歷史的剎車。王志安又把任志強比做彭德懷,這當然是對任志強的人格的一個巨大的肯定。同時讓我想到很多問題,比如:彭德懷當年的犧牲有沒有推動社會進步?想了許久,想不出答案。因為好像無論有他沒他,中國社會在毛澤東死掉之前都無法發生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可能他的死對歷史進程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真正決定改革開放的除了一些關鍵的決策者以外,也因為全民遭受的災難以及共產黨內絕大多數領導人的個人悲劇給了統治集團當頭一棒,在巨大的痛苦和威脅下他們才可能決定做出改變。否則無論你是平民還是貴胄,無論你姓不姓趙都不能幸免於難。至於具體某一個個體的犧牲,是不是有意義,貌似沒有證據和理由來得出肯定答案。這就又回到了王志安提出的問題:殉道者的犧牲是不是毫無意義的?
我想到彭載舟,他的行為是否對中國的進步有任何幫助?依照我以往悲觀的看法是他的犧牲是白白地犧牲的,是愚蠢的,是毫無意義的。即使後續的白紙運動貌似和他的政治主張是有聯繫的,但是白紙運動又改變了什麼?還不是給了中國政府順水推舟放棄清零政策並把一兩百萬民眾死亡的責任推到「躺匪」們的身上的一個借口?至於彭自己,不僅身陷囹圄,又連累了家庭,他們的餘生都會遭受無盡的苦難。他的故事就這麼結束了,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是什麼?
我想到胡斯(Jan Hus),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批判威權者,揭露教廷的罪惡,最終被判為異端,開除教籍,下獄,最後火刑處死。在他死後的一個世紀之間世界彷彿沒有什麼改變。直到馬丁·路德在維滕貝格諸聖教堂門口公開貼出《九十五條論綱》,並自稱是胡斯的追隨者,公開批判教會。人們這才恍然大悟——胡斯沒有白死,他的精神流傳了下來,他通過馬丁·路德而改變了世界。他們從此創立了基督新教,並最終導致天主教內部的改革,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也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任志強讓我想到一個詞:精神貴族——這些人雖養尊處優,但他們的追求並不僅限於物質,他們有高貴的人格,他們不唯唯諾諾,哪怕閉嘴的獎賞是金山銀山。他的犧牲讓人們認識到這個世界存在真正的高貴,這個世界是值得活的,這個世界不應該被拋棄。
重新考慮那個問題:彭載舟的犧牲是沒有意義的嗎?不是的。他的意義在於他給人們夢想,讓人們昂起頭活下去,不要放棄,保持希望,等待合適的機會來臨,就像馬丁·路德那樣。這就是殉道者的意義,他們把希望之火傳承下去,鼓舞那些在黑暗中等待光明的人們。就像那些舉著白紙的青年,他們會告訴你是彭載舟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很多熱愛自由價值的朋友認為自己在中國是苟且偷生,但其實如果生命中還有希望,人生就不是苟活。
任志強說,【台灣的民主制度建設,不僅僅是因為一個蔣經國,更重要的是他們夢想要有一個民主的社會,要有自己的權利。所以龍應台鼓舞所有的人,承擔你們的社會責任,把你們面前的牆推倒。】——誠然蔣經國的開明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千千萬萬夢想民主和權利的普通人,如果台底下齊刷刷跪著的人民不肯站起來,他又如何能把民主「贈予」他們呢?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的民主化可能不再僅僅是上層政治精英們妥協的產物,而是真的要靠全民上下齊心協力才能做成的事業。但如果所有人的心都死了,都樂意於匍匐在泥濘中做奴才,那麼民主社會就永遠不會到來。
在這個意義上,任志強和彭載舟是延續火種的英雄,這些殉道者告訴我們:希望,沒有完全失去,這個世界還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