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卡拉揚(2)

作者:黑章京  於 2007-11-29 20: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戰後(1945—1954)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結束,但盟軍對其前納粹黨員的身份要進行調查,再加上富特文格勒的阻撓,卡拉揚的半退休狀態似還沒有盡頭。他被禁止在德國和奧地利演出。不過有一次例外:1946年1月12日卡拉揚在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本來他還被邀請去指揮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和理查·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又譯:薔薇騎士),但演出就在最後一刻在蘇聯方面的堅持下被迫取消。

幸好此時卡拉揚得到了兩個人的幫助,走出了困境,成功復出。一位是華爾特·李格(Walter Legge),當時英國EMI公司的古典音樂唱片製作人。另一位則是卡拉揚的導師和好友,指揮家維克多·德·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李格是因為偶然聽了卡拉揚戰時錄音: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暗暗奇之,遂決定讓卡拉揚與EMI簽約並儘力為其錄音活動去取得官方許可。他奔走遊說,成功地令有關當局放寬了對卡拉揚的演出限制。而薩巴塔則是義大利元老級指揮之一,他早在1939年就預言似地評價過卡拉揚:

記住我的話吧:這個人將會在往後25年裡給音樂世界留下他自己的銘記[14]

1947年10到12月,卡拉揚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為EMI錄製了貝多芬第八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後者的合唱部分由維也納歌唱協會合唱團 (Wiener Singverein)擔任,該合唱團於當年10月第一次與卡拉揚合作),還有舒伯特第九交響曲勃拉姆斯德語安魂曲(Das deutsche Requiem)。

非納粹化后的卡拉揚,很快就成為了歐洲音樂生活的中堅力量之一。1948年是繁忙的一年。卡拉揚不但開始了與盧塞恩國際音樂節的合作(兩者的合作關係持續到1988年,1960年除外),還參加了當年的薩爾斯堡音樂節,包括格魯克奧菲歐與埃雨迪克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還有兩場音樂會,曲目分別是海頓理查·施特勞斯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而任職方面,他一方面接受了維也納歌唱協會終身藝術指導和維也納交響樂團(Wiener Symphoniker)首席指揮兩職,並將它們訓練成一流的音樂團體。而另一方面在倫敦,他則與由李格組隊的愛樂管弦樂團(the Philharmonia)緊密合作,並製作錄音,如和鋼琴家李帕蒂合作錄製舒曼的鋼琴協奏曲。而從1949年起,卡拉揚開始經常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合作,並成為其德國演出季的指導。卡拉揚對歌劇製作細緻入微,排練數以月計。所以在那裡他雖然每年只將一到兩部歌劇搬上舞台,但卻是部部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卡拉揚在此曾與有著「歌劇女神」之稱的瑪麗亞·卡拉斯[15]數度合作,並且為EMI留下了諸如游唱詩人蝴蝶夫人等歌劇的錄音。



1949年 再度在薩爾斯堡音樂節上指揮威爾第貝多芬的作品,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合唱團。南美之行

1951年-1952年 登台拜魯依特指揮瓦格納作品《紐倫堡的名歌手》以及《尼貝龍根的指環》(部分),並由EMI錄音。

1955年 接替去世的富特文格勒擔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1956年被任命為終身首席指揮。與柏林愛樂首次美國之行

1956年-1960年 薩爾斯堡音樂節藝術指導

1957年柏林愛樂首次日本之行

1957年-1964年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藝術指導

1958年愛利特·毛瑞特結婚

英雄生涯的唱片封面
英雄生涯的唱片封面

1959年 柏林愛樂,卡拉揚和德國唱片公司鐵三角開始了長時間的合作,(第一個立體聲錄音: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秋季,與維也納愛樂巡迴印度菲律賓香港美國

1960年6月25日 女兒伊莎貝拉出生。維也納愛樂是其監護人。

1963年10月15日 柏林愛樂大廳開幕音樂會,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64年1月2日 女兒阿拉貝爾出生,柏林愛樂是其監護人。8月,被接納為薩爾斯堡音樂節理事會成員。9月,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團首次到蘇聯演出。

1965年 開始在Unitel公司製作歌劇和音樂會錄影,自己擔任導演和指揮。和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里左合作。

1967年 創建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會。3月19日開幕節目為瓦格納女武神。首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台,導演指揮 女武神

1968年 3月4日 獲薩爾斯堡州指環。4月4日,獲薩爾斯堡名譽市民稱號。4月8日,獲德國唱片公司金留聲機。8月14日,成為薩爾斯堡大學榮譽理事。在柏林成立赫伯特·馮·卡拉揚基金,用於促進音樂感覺得科學研究。此基金還會推動一個指揮比賽和柏林愛樂樂隊學院。

1969年 薩爾斯堡大學心理學院成立「赫伯特·馮·卡拉揚基金」實驗音樂心理學學院。春季,與柏林愛樂的歐洲之行。在莫斯科,在肖斯塔柯維奇的面前指揮其第10交響曲。8月31日,獲盧塞恩藝術獎。

1969年-1971年 獲得巴黎管弦樂團諮詢會內一職。

1973年 成立薩爾斯堡聖靈降臨節音樂會。11月24日,成為柏林榮譽市民。

1976年 在聯合國日與前蘇聯鋼琴家Lazar Berman錄製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並在電視上轉播了錄製過程。

1977年慕尼黑恩斯特·馮·西門子音樂獎

1978年 成為慕尼黑大學榮譽博士。5月12日,成為薩爾斯堡大學哲學博士。6月21日,成為牛津大學音樂博士。

1979年10月13日 成為東京早稻田大學博士。同年10月,率領柏林愛樂樂團訪問中國,演出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響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響曲》等。卡拉揚的到訪,是當時中國文化界一件盛事。

1981年4月15日 成為CD數碼音頻系統的國際主席。12月1日在重新開幕的萊比錫布商大廈格萬豪斯)指揮柏林愛樂

1982年 成立Telemodial公司,旨在記錄卡拉揚的演出。3月2日,在倫敦因其錄音馬勒第9交響曲和前年的瓦格納帕西法爾獲得留聲機大獎。 8月30日 柏林愛樂建團100周年音樂會(節目: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

1983年3月 獲倫敦愛樂協會金牌提名,1984年獲獎。 4月5日 75歲大壽,獲得很多獎項(德國唱片獎,金唱片) 10月 獲得UNESCO的國際音樂獎

1984年 首次錄影貝多芬九首交響曲

卡拉揚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卡拉揚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85年6月29日 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莫扎特加冕大彌撒,由Telemodial錄影,並全世界轉播。

1986年1月25/26日 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6月 在雅典獲奧林匹亞獎。

1987年1月1日 指揮新年音樂會,世界直播。3月1日,柏林建城750年開幕音樂會。10月28日 柏林愛樂廳室內樂館開幕音樂會。

1988年 80大壽,獲得無數獎項。德國唱片公司以其妻愛利特·馮·卡拉揚的畫作為封面,發行卡拉揚100傑作。4月-5月,最後一次日本之行。10月 與柏林愛樂作歐洲之行。

1989年2月 與維也納愛樂在紐約最後一次演出。同年在排練威爾第歌劇假面舞會時因心臟病發被迫取消演出。 於七月十一日在薩爾斯堡附近小鎮安尼夫自己家中去世,后安葬於其花園中。

 逸事

傳言卡拉揚曾經騎自行車250公里,為的是去偷偷察看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的排練。

卡拉揚早年曾打算到維也納工業高校學習工科,但最後音樂成了他的終身職業。卡拉揚二戰前已嶄露頭角。后因其納粹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飽受此困擾,很多猶太音樂家因此拒絕與他合作,並且他被禁止作國際演出。后因EMI製作人瓦爾特·李格的幫助,卡拉揚在倫敦指揮由前者組建的愛樂樂團,錄下很多單聲道錄音。其歌劇錄音尤為演錄俱佳。1951年,首次登台拜魯伊特。雖然日後他灌錄了華格納全套經典劇目,但1952年后他就再也沒有返回拜魯依特。

接掌柏林愛樂是其輝煌錄音生涯的開始。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的合作長達30年,期間灌錄的錄音,有聲影像多達800餘款,發行量過億。同 時,柏林愛樂樂團亦被帶到藝術方面的高峰。卡拉揚第一次登台指揮的曲目是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他於1987年最後一次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於 1989年錄下其最後錄音--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80年代,他與柏林愛樂的矛盾因一位女單簧管手薩賓娜·邁婭衝突爆發,兩者的合作減少。此次衝突非常,德國有關部門曾介入事件調停。卡拉揚認為,這是他本人有生以來最大的恥辱。

1989年7月16日,卡拉揚在薩爾斯堡家中接見來訪的老友日本索尼公司總裁盛田昭夫時感到身體不適,不久后逝世。後來證實死因為心臟病發。其遺產多達5億馬克,擁有私人飛機、遊艇和跑車。並有私人飛機駕駛資格。

卡拉揚一生追求完美,不論是技術還是藝術。技術方面,他經常參與錄音和拍攝。藝術方面,他通常把慣演曲目錄上數遍,並親自參與導演。除柏林愛樂以外, 卡拉揚還與世界最頂尖的樂隊,如維也納愛樂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團常年舉行音樂會並錄音等。他的指揮藝術很能代表60至80年代的音樂表現取向。

安娜·蘇菲·穆特
安娜·蘇菲·穆特

卡拉揚關心後進,積極發現有天分的音樂家,並鼓勵他們進一步學習。得到卡拉揚提攜的音樂家有,指揮家小澤征爾,女小提琴家安娜·蘇菲·穆特和鋼琴家基辛。他建立卡拉揚指揮大賽。並籌組資金進行音樂方面的研究,涉及音樂與精神病治療方面的關係等。

指揮風格

卡拉揚力圖將托斯卡尼尼的忠於原譜和富特文格勒的即興發揮融為一體。他有著和托斯卡尼尼相當的記憶力,演出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背譜指揮的。他的指揮動作灑脫大方,時而充滿激情,時而又細膩精緻。在指揮台上他經常閉目深思,使得樂隊各聲部之間達到了演奏室內樂般的默契。在他的領導下,柏林愛樂樂團展現出了一種有如金屬般的亮色,被譽為卡拉揚「音響」。

卡拉揚的錄音譜極廣,空間上基本上涵蓋歐洲所有出名作曲家的作品,時間上則從巴洛克時期跨到20世紀。他最擅長的是浪漫主義時期的德奧作曲家的作品,如:貝多芬勃拉姆斯門德爾松舒曼瓦格納布魯克納馬勒理查·施特勞斯。另外,對於近現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西貝柳斯卡爾·尼爾森肖斯塔科維奇,他都有著非常精彩的演繹。

但也有人認為卡拉揚的指揮過於浮華,缺少內在的實質。以及他藉助錄音技術對自己的唱片作過多的處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6: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