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周信芳的生死戀歌 鄭嘉欣

作者:wd6364  於 2010-9-19 00: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3評論

關鍵詞:

 
A11.JPGA13.JPG

 

  他7歲以「七齡童」藝名登台演娃娃生,12歲起用「麒麟童」藝名出演老生,並沿用至今。他開創了京劇老生的重要流派——「麒派」。他一生上演了近600齣戲劇,在世界級的演員中獨他一人。他就是一代京劇大師——周信芳。
  1923年,在上海,周信芳結識了當時上海灘上的首席名媛裘麗琳,從此演繹了一場生死與共的婚姻,也留下了一曲刻骨銘心的生死戀歌。
一見鍾情
  周信芳祖籍浙江慈溪,祖上還有人在朝廷里做過御史,也算是一個仕宦人家,後來家道中落。5歲時,周信芳就開始拜師練功學戲,12歲時起用「麒麟童」為藝名輾轉各地演出。當20歲載譽回到上海時,「麒麟童」這個藝名在大江南北已經家喻戶曉。
  裘麗琳出身於富裕的商賈之家,擁有四分之一的蘇格蘭血統。她的母親善於理財,在父親去世后,把偌大家產打理得甚為妥帖。在一男兩女三個孩子中,裘麗琳年紀最小,更是母親的掌上明珠。她在法國天主教會學校念了7年的書,長期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富裕的家庭背景和出眾的外貌,使裘麗琳無論在何種社交集會出現,一到場必定艷壓群芳,吸引了眾多的追求者。
  當時正是京戲盛行的年代,親友建議裘麗琳去丹桂第一台看戲散心。那一天周信芳演出的戲是《鴻門宴》,扮演謀士張良,在第一眼看到周信芳時,裘麗琳便對他產生了好感,一見鍾情。從那一天起,她就與「麒」派戲結下了不解之緣。裘麗琳一直都是周信芳表演藝術的熱忱崇拜者,一直到她生命的終點。用周信芳小女兒周采茨女士的話來說,就是「超級粉絲,就是我看台上這個人,我就非他不可」。在一次冬賑遊園義賣會上,他們正式認識了,不久以後,便相約在外面會面。
  在現在看來,周信芳與裘麗琳戀愛應當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裘麗琳當時已過了法定的成年年齡,而周信芳也已在一年前同前妻劉氏辦妥了離婚手續,現在重新擇偶也屬正常。然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裡,封建思想的束縛很多。一個是操「賤業」的戲子,一個是富商家庭的名門閨秀,在他們之間始終有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門第的鴻溝。
  那時候,周信芳28歲,裘麗琳18歲。
私奔出走
  儘管當時「麒麟童」的藝名已經傳遍中國,但唱戲在當時被視為「賤業」,因此周信芳和裘麗琳只能偷偷暗中發展戀情,經常在田埂和村社間的小路上散步約會,不敢在公眾場合相攜露面。
  天底下終究沒有不透風的牆,儘管他們在約會中已經小心翼翼,兩人自由戀愛的消息還是被透露了出去。近10家小報用各種醒目的標題在主要版面大肆編造和渲染。
  這些小報的新聞對裘家造成了極大的震怒,裘麗琳的母親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竟然會和一個操「賤業」的戲子戀愛。為了斬斷女兒與周信芳的聯繫,一方面,她將女兒關在了家中,不准她單獨離開大門,另一方面,積極地為女兒尋找婆家。就這樣,裘麗琳和周信芳被嚴密隔離了近半年。但在這半年中,裘麗琳在家裡寫信託人外出時投入郵筒,通過這個方式,他們依然保持著聯繫。
  半年後,裘家為裘麗琳訂下了天津一戶門當戶對的人家的親事,開始為她貯備嫁妝。就在這個時候,裘麗琳趁著家人看管懈怠之際,並沒有換上出門穿的衣服和鞋子,收拾了一點細軟,逃離了家,與周信芳坐火車私奔去了蘇州。
  周信芳曾經在蘇州的戲院里演出過,對蘇州頗為熟悉,下車之後,他沒有去找大旅館,而是找了一家僻靜乾淨的小客棧安頓裘麗琳,登記時用的是假名,兩人以兄妹相稱。因為第二天還有他的戲碼,因此把裘麗琳安頓好后,周信芳連夜趕回上海。臨別時,周信芳十分細心地叮囑她千萬別離開自己的房間,自己第二天再趕回蘇州看她。
  此時,那邊的裘家發現裘麗琳不見了,迅速派人去各大旅店和火車站、輪船碼頭去明察暗訪,搜尋裘麗琳和周信芳的蹤跡。得知他們去了蘇州后,裘家連夜帶著家中的僕人、朋友浩浩蕩蕩地趕赴蘇州,幾乎將蘇州城翻了個遍,卻一無所獲,一點線索也沒有得到。此時他卻收到「麒麟童」正在上海唱戲的消息,一頭霧水,就又趕回了上海。
  兩個星期後,裘麗琳回到了上海,此時,她已做好了與家庭決裂的準備。不久之後,裘家登報宣布與她脫離親屬關係。此後的幾年,每年大年初一,裘麗琳都會以出嫁女兒的規矩去家中拜年,她的母親卻堅持不見。直到裘麗琳的三女兒出生后,出於對外孫們的疼愛,她的母親才接受了女兒和女婿。不久,周信芳和裘麗琳在新亞飯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那時候,周信芳34歲,裘麗琳24歲。
相濡以沫
  作為一個當時已是家喻戶曉的名角,周信芳的經濟狀況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戲院老闆的剝削,另一個則是他的母親。
  一方面,周信芳所在的更新舞台實行的是包銀制度。班底和邀請來的角兒都按月開發固定的包銀。但按照慣例,包銀並不是按月整數發到角兒的手裡。除去一部分支取作家用雜項外,其餘大小開支都憑摺由柜上支付。要支錢,就得去賬房支。同時,周信芳的母親喜歡賭錢,他又是個十分孝順的兒子,輸了就經常支錢,實在是沒有錢了,就開始當東西。他的班底人揭不開鍋了,沒有錢,也只好當箱子里的行頭。這樣就成了一筆流水糊塗賬,最後,反而是欠了戲院不少錢。據周采茨說:「我媽跟我說的,她說我嫁你爸,我跟你爸的時候,他袋袋裡什麼都沒有,就是當票。」
  為了扭轉家庭的不良經濟狀況,結婚之後,裘麗琳這個才20出頭的少婦從婆婆手中監管了家中財政,開始擔當起一個家庭主婦的責任來。而與戲院老闆的交涉,則是異常艱難。她向戲院老闆提出,今後的包銀不再存櫃,按月發給周信芳,他的一切開支也不用前台墊付。這樣一個合理的要求卻遭到戲院老闆的拒絕。裘麗琳異常地堅持,甚至以周信芳停演進行威懾,戲院老闆才不得不讓步。此外,她還提出了演戲經營中拆帳、分紅的理念。在一部分人中間,裘麗琳便有了「鐵算盤」之稱,而對於周信芳來說,裘麗琳是他的保護神。
  經過裘麗琳的重新安排,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了好轉,開始走上正軌。
  不久之後,周信芳開始接受天蟾舞台的邀約,簽訂了一年的合同,天蟾舞台幾乎座無虛席。一年約滿,天蟾舞台的老闆卻不肯依照合同,輕易放走周信芳了。為了從戲院老闆的掌握下掙脫,周信芳只能採取「泡」的方法,荒腔走板,期望有一天戲院老闆會放棄他。當戲院老闆不斷發出「警告」后,裘麗琳提出每晚陪著周信芳上戲館,又一同回家。那時,裘麗琳的手提包里,放著一支四寸的自衛手槍。無論在多麼危險的處境下,只要和周信芳在一起,一種本能會促使裘麗琳擋在前面來承受困難和危險。
  千辛萬苦擺脫天蟾舞台老闆之後,周信芳帶著妻子和女兒,北上演出,這一趟出門走有兩年多,足跡幾乎遍及華北的各個城市。
患難與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華北陷落。隨後,「八·一三」爆發,國民黨軍隊在抵抗之後奉命撤離上海。上海除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全部被日軍所控制。
  為了支持抗日,周信芳迅速地定本子、趕布景,綵排,上演有關南宋抗敵的《徽欽二帝》,首場演出即告成功。上海淪為「孤島」后,日軍對租界的壓力越來越大,《徽欽二帝》才演出了三個星期後,日軍方面便通過租界當局發出禁令,禁止演出。
  1940年,汪偽漢奸政府宣告成立,日偽的軍事和特務機關遍布全上海,其中又以「七十六號」最為令人聞而生畏。
  一天,「七十六號」的頭兒吳世寶派人到戲院請周信芳到「七十六號」去唱堂會。周信芳為人正直,拒絕了。周采茨說:「我爸從小就不喜歡唱堂會,他就覺得這種是對演員的一個恥辱,他覺得你要看戲,你到戲院里來看,你不要叫我到你家裡來演。有時候為了開鍋,要吃飯,他演過堂會,但是他痛恨演堂會,給漢奸演堂會,那就不可能了。」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隊佔領了租界。一天晚上,周信芳照例上戲園,開鑼之前,一大批自稱是「七十六號」的持手槍的人將他推進汽車之後,開進了「七十六號」。吳世寶擺下了「鴻門宴」等待著周信芳,兩個特務帶著他參觀了囚禁「犯人」的魔窟,還去看了放刑具的房間。這是吳世寶的最後通牒。周信芳和裘麗琳陷入了焦慮之中。
  為了保護周信芳的安全,裘麗琳將周信芳送到了她在聖貞德女校讀書時關係很好的一位葡萄牙同學的家裡。同時她也明白,這並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再三考慮之後,她想到了吳世寶的妻子佘愛珍。通過一個朋友做說客,說動了佘愛珍,經過她在吳世寶面前的求情,堂會的事情就作罷了。為了表達對佘愛珍的「謝意」,裘麗琳幾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珠寶和一筆可觀的現款。堂會這件事才結束了。
  此後,周信芳便停演在家,但他依然積極參加由抗日傾向的社會團體,如「藝友座談會」,團結上海戲劇界的進步人士,宣揚抗日救亡的思想。
生死茫茫 天各一方
  1952年,周信芳出演經典劇目《徐策跑城》。當時周信芳一定不知道,這齣劇目正是他日後文革時期的遭遇以及平反的真實寫照。
  1965年,中國大陸上一場政治風暴正在醞釀中,山雨欲來風滿樓,人們逐漸感受到了這場政治風暴的可怕和毀滅性。11月中旬上海《文匯報》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的文章,作者是姚文元。從那時起,只要是歌頌過這位清官的戲劇、小說等各種文藝作品都遭到了批判。周信芳在1959年時創作了《海瑞上疏》這部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和《海瑞上疏》講述的都是為民請命的清官海瑞的故事。周信芳在劫難逃了。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這場風暴席捲而來。此時,周家的四個子女都不在國內。1947年時,裘麗琳將她的大女兒送到美國留學,其餘4個子女也在50年代分別出國。周信芳夫婦是有機會離開中國大陸去香港的,但他們並沒有。周采茨說:「她從來不會,不可能叫我爸走的,她連考慮都不會考慮,理由是她覺得爸爸是屬於中國的,不可能讓我爸走。」自此之後,周家的苦難便接踵而至了,抄家、批鬥、毒打,身邊唯一的大兒子也被逮捕,送進了監獄。
  1968年,60多歲的裘麗琳在一頓毒打之後,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在周信芳被關進監獄之後的幾天後,裘麗琳去世了。從她生活了63年的生活舞台上隱沒了,沒有燈光,沒有花籃,沒有掌聲,沒有謝幕,甚至沒有丈夫陪伴左右,就像一粒灰燼悄然地熄滅掉了。從18歲起,周信芳便是她生命的目標,她把一生的感情全部給了丈夫。儘管在她生命的最後兩年裡,受盡了各種不堪忍受的折磨,但倘若能讓丈夫像當時那樣拉著她的手送她長眠的話,在臨終的那一瞬間,她還會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就連這一點,她都無法得到了。曾經生死不離的伴侶,如今只留戀歌在回蕩。
  1975年3月8日,一代京劇大師周信芳與世長辭。3年後,1978年8月16日,周信芳得以平反昭雪,中宣部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hu18 2010-9-20 00:54
「你本是奴下奴敢來欺我!」——周信芳《打漁殺家》
「閻王不來喚,小鬼不來纏,你叫我是怎樣得死?」——周信芳《宋士傑》
回復 wd6364 2010-9-20 01:55
hu18: 「你本是奴下奴敢來欺我!」——周信芳《打漁殺家》
「閻王不來喚,小鬼不來纏,你叫我是怎樣得死?」——周信芳《宋士傑》
遇到行家裡手了,唉,無他,借箭去了。
「昨夜晚吃醉酒和衣而卧

稼場雞驚醒了夢裡南柯」
回復 hu18 2010-9-25 12:03
wd6364: 遇到行家裡手了,唉,無他,借箭去了。
「昨夜晚吃醉酒和衣而卧

稼場雞驚醒了夢裡南柯」
這兩日天旱水淺,余不上網。有點空閑時間都在看新版紅樓夢。周信芳的女公子演得不錯。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3: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