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經在夢中走近我,秉持著一盞火燭;她也在風大的路口安靜地看著我,讓我躑躅著前行;沒有亮色的日子裡,我也試圖尋找支持,抓住朋友訴諸文學些微的幫助;流水的生活里瑣碎磨滅了等待,記住自己的角色卻忘了台詞.當人生的腳步慢了下來,駐足欣賞風景,開始審視自己和關注他人,我驀然回首,發現她從未遠離.
到今天我相信人在青少年時代受的影響是最深的,雖然是無意識的,那卻更讓這潛移默化不由控制,全面佔領.這階段形成的好惡是非,性格脾氣,對將來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一旦形成了自主的意識和秉性,就很難改變和顛覆.起碼對我是適用的.十幾歲時讀的書看的電影(音樂是空白),奠定了我的人生觀(無為>,愛情觀(悲劇)和對社會的基本看法.沒有經歷過的場景和情形出現后,我便以為世間事大抵如此,不一而足了.
第一次的交道是79年看的電影,那點十歲,對簡寄宿在舅媽家和孤兒院那段看得入神.驚人相似的是我也定期被剪陰陽頭,也被撕書,雖然我不是住在親戚家裡.看到兩個小女孩子那短暫而讓人心酸的隈依,次日卻是冰冷的小小的屍體裝在盒子里,瑩瑩的淚水打濕了臉,我又頑強地把它們擦去.奇怪的是對於男女主人的愛情,我也象是懂了的,有點複雜但合理的發展.當簡拎著簡單的行李離開桑菲爾德,馬車走在黃色的平原里,遠處是高高低低的小丘,天空是陰冷的鉛灰的,我在暗暗希望她有好的歸屬.沒人問我怎麼想,但我得到了這個機會.87年上了大學,正式地把這書當成泛讀課本來讀,其他同學還在交頭接耳地模仿英國腔,我已經有條不紊地侃侃而談,並恰好在指定的時間裡留下意味深長的結尾..老師是個新派的青年,前額微禿,微微地點頭,含笑凝視著我,說了一句"我看你好象也很喜歡黑色".從此男生不勞而獲得了個挪揄人的機會.在大學里如何親身實踐地打造清高孤僻女就不必炫耀了,因為老實說我沒刻意根本沒有考慮要成為怎麼的人.一切就是自然地按照自己意志和懶散墮落的天性在度日.讀的書多了就無暇分辯誰PLAY WHAT ROLE慌AND WHEN.
不日前的午後,在朋友家小坐.女主人碰巧也是昔日的文學青年,建議放新版的簡愛.我預料到怎樣也不能有震撼和超越,就沒反對.喝著BACARDDI 的粉紅馬替尼,半推半就地倒在沙發上,帶著偽裝的期待和興奮.她還搬出書來要和我研討.聰明的導演都不敢妄自篡改小說太多,因為那精神都在語言里幾場戲是少不了的.我這才發現多年前看時很多的內容都被湮沒了,好在幼小的心靈烙印和成熟的理性思考終於在彼時碰撞了,微醺的肆意里,一切都變得清晰.作為讀者,第一次忠實地抓住了脈絡.你們介意看嗎?
簡是獨立的,擁有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思考.很多人,如果不是大多數,會吸收外界的聲音和權威的勸告,把自己歷練成世故而SOPHISTICATED的多重人格,根據情況拿出來用,因為這樣很容易做成事說對話.也有人,即便有了主見和意識,還難以用客觀的邏輯的態度來思考,因為那樣很殘忍也很累.她的不幸遭遇和清貧家世給了她毅力和堅韌,她敏銳的觀察和聰明的頭腦使她脫穎,沒有什麼能屈服這姑娘,哪怕犧牲愛情.正是一次次林間小道的漫步,她在沉思,為自己和他人,她有能力駕馭生活,卻不想束縛所愛的人和在原則上遷就.羅徹斯特在表白后問她,將來我們去旅遊,給你看我去過的地方,給他們看我的天使陪著我.她回道我不是天使,我想這句話說明她的叛逆和反骨,不是凡人眼裡的淑女."那麼我是什麼呢?"羅反問,簡說"你可能慢慢就厭了,又開始冷冰冰了,到時候就要我來哄你,然後你就又好了."質樸的回答也許不是羅切斯特先生所期待的,但那就是他看中的女人,永遠不給你想要的.他沒有說話,從旁邊摘了朵紫色的小花遞到她手上.簡深深地嗅了一下,展現了一個動人的笑容.所謂的保證和感激,理解和信任,都在不言中.
她也是堅強的.苦難只是經歷,WHAT DOESNOT KILL YOU MAKE YOU STRONG.她看書,書給她力量和智慧,她畫畫,融入理想和豐富.可面對無法表達的苦楚和欲罷不能的情感,她被挑戰著.在一幕幕羅切斯特和富裕的小姐的逢場作戲中,黑暗的角落裡被痛苦煎熬著.她沒有選擇逃離,因為還有幻想,並且在那終年寒冷的英格蘭高地也實在是無處可去.可當憑空出來的瘋妻破壞了他們的婚禮,冷靜的決定只花了一夜.是的,不能,沒人能蒙住自己的眼睛,和愛人在一個床上纏綿,當另外一雙眼睛在冷冷地看著.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管當時是多麼複雜怎麼的陷阱.我也理解擺脫關係在當時的社會可能是很難的.當她聽完解釋,告訴羅切斯特你失去我了,我也失去了你.我相信有一瞬間我聽到她了.男人不理解權利,可女人要的是平等,哪怕這意味著放棄和誤解.分手前的話我聽了好幾遍,天下男人全都是一樣的反應和語氣啊!
POOR AND PLAIN ,不是障礙,愛情里不該有障礙,只有考慮和思量.電影宣傳里用的STORY OF LOVE AND DECEPTION,我不認同.善意的隱瞞不同於惡意的欺騙.
啊,終於著火了,我幾乎是充滿喜悅地等待著.不是嗎?也只有火,還有其他的災難和變故,才能讓人的軌跡轉變,不管是因為人的弱小還是從來不賦予自己足夠的力量.火光中男人為救瘋妻受傷變瞎,我想這是我能接受的結果,甚至於如果我能給一瓢水不會吝惜.
老男人,一條狗,廢墟上破舊的莊園,一間小屋.她及時端來的何止是一杯水.多年來的思念和懷戀只是嘴角的抽動,似是而非的雙關對話和小心試探.終於平等了,可是這代價真的太高,好在前面的路不是拿距離衡量的,而是要每天執手走過的.
電影沒有沿用小說里大胖小子做結局,算是明智的.他們值得祝福,只是我們還沉降在那凄美和繾倦里......
看完沒人說話,男主人發了會楞,回頭說.不奏是簡愛嗎,怎麼給你倆弄那麼複雜啊,累不累啊?我們的結論是等於沒看,下周繼續上傲慢與偏見.
癲狂的何止兩個婦女,簡愛影響了幾代人到今.在當時英國專制社會和繁文縟節的壓抑下,女人都是恪守婦德,早起熨衣清掃,伺候全家,然後烤餅乾準備下午茶的,晚上還不知道能有點啥消遣,上流社會的文化沙龍還只在法國盛行,所以才出了那麼多的大不韙的包夫人等等.從那時期的英國小說里,女人還是從屬的被動的.簡愛的人物出現無疑是颳起了颶風,引導了女性的覺醒和自立自強平等的理念.而當今的我們,能在一天的任何時間裡喝下午茶,甚至是早茶,把自己的內衣拿去乾洗,徹底打破了在工作的地方只能見到一位男性的不利局面.經典精華能借鑒的固然還有,但一味地推崇和欣賞就有些勉強和守舊了.我們是自己的主人,不用套到別人的故事裡照鏡子.況且我們也遠不如她的深度和修養如何自比.退一步,和學生家長有糾纏有失業的可能,目前的社會已發展到人人自危的地步,活著是幸運的愛情是難遇的.曾經見人以書為道具,說些辛苦搜來的詞,以表象和封面誘騙男女青年,很是不齒.也有孤身奮鬥的女人,起同樣的英文名勵志,在異鄉做著各種的工打發各種的人,餘勇可賈啊.
無大志的我,踏上異國土地,看到以我命名的快餐店,覺得此行不虛,此地可留.特別是從當地人長相上看有望實現編織的浪漫夢,只那莊園實在難找.
有個傻瓜找到我---是個誘人的想法,邏輯上也是通的---不傻的誰要我呢,可是弱智加盲人也確實出行不便的,沒那麼好找的.乾脆把自己也弄瞎了沒法出門,徹底死了這個心了.只是那神秘的紅樓,那陰森的莊園,瀰漫的白霧,聳人的音樂,仍然縈繞我心.
"獨立青苔冷",我冷了,我要進去了..........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