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晚明民變》的啟示

作者:wildtree  於 2014-12-26 03: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8評論

 
《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
李文治  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詩經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1944年,中國歷史又走到一個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這一年,郭沫若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與此同時,李文治完成了《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作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領域的專家,李文治的姿態更加細微和客觀,他通過對大量歷史史料的耙梳,試圖從底層農民的角度復原300年前的歷史場景。

 

明朝末年,正值小冰河期,天災不斷,特別是進入崇禎時代之後,幾乎每年都是大災之年,「人相食」不絕於書。如果說剛開始還是由荒致盜,後來則變成了由盜致荒。各種稅賦軍餉加派一步步將更多的底層民眾推上絕境。進入萬曆之後,歷經200多年的大明帝國顯出末日景象,政治敗壞,經濟破產,社會秩序崩潰,帝國上下徹底淪為暴力為王的叢林社會。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經下令,各地遭災,地方官一定要如實上報,否則問罪。收到災情報告后,政府要減免當地的錢糧,同時適當發放救濟。但不幸的是,在災難深重的帝國晚期,吏治恰恰到了最腐敗的程度。神宗幾十年不上朝聽政,官吏出缺也不遞補,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州縣,實已陷入癱瘓。

 

從很多方面,明朝與宋朝頗為相似,但明帝國的結局不同於宋帝國,它並不是亡於異族,而是亡於饑民暴亂。饑民之所以暴亂,又源自體制的腐敗。這種腐敗不是局部的腐敗,而是普遍的腐敗。作為一個成功的底層暴亂者,朱元璋曾經深有體會地說:「百姓暴動,根系貧窮;民窮之故,在於官貪。」

 

在農業時代,財富極其有限,商業處於邊緣狀態,權力是攫取財富的主要手段。古語說「陞官發財」,陞官的目的就是為了發;官升得越大,財也就發得越大。對一個擁有壟斷權的官吏來說,敲詐、勒索、搜刮、受賄都是發財的手段。在任何時代,權力越腐敗,想當官的人就越多,官職和權力便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在明朝官場,貪官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的腐敗是雁過拔毛,是赤裸裸的;中層次的腐敗是權力尋租,具有很強的隱匿性;高層次的腐敗是出售委託權,那是一種體制或機制的腐敗。

 

有明一代,從中央到地方都是買官賣官,錢財是唯一的進身階梯。隆、萬以下,無缺不鑽,無官不賣。縉紳家高甍大廈,良田美池,並一切金寶珍玉,歌舞宴戲,皆以非分非法得之。帝國體制下,不僅大權力是用錢買來的,小權力同樣如此。即使縣衙里負責司捕收糧的小吏,也利用手中的合法傷害權四處敲詐勒索。「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

 

「豺狼當道,安問狐狸?」事實上,皇帝不僅是最大的官,也是最大的貪污犯。萬曆皇帝更是一個「愛錢勝過愛民的皇帝」——

 

他要增殖私產,到處派太監榷稅採礦,大璫小監,縱橫繹騷,吸髓飲血,經供進俸。有的稱奉密旨搜金寶,募人告密;有的發掘歷代陵寢。豪奪民產,所至肆虐,民不聊生。大小臣工上疏諫止的一概不理,稅監有所糾劾的卻朝上夕報,立得重譴。結果,內庫雖然金銀山積,民間卻被逼得到處發生農民起義,所遺稅監高淮激變於遼東,梁永激變於陝西,陳奉激變於江夏,李奉激變於新會,孫隆激變於蘇州,楊榮激變於雲南,劉成激變於常鎮,潘相激變於江西,鬧得瓦解土崩,民流政散;甚至遺使到菲律賓採金,引起誤會,僑民被殺的至二萬五千人。國庫被挪用空乏,到了外患和農民起義外內交逼,無可應付時,朝臣請發內庫存金,卻靳靳不肯,再三催討,才勉強發出一點敷衍面子。(吳晗《論貪污》)

 

對稅賦沉重的窮人來說,即使豐收之年也僅能自給,一旦遭遇荒年便不免凍餒;為了活命,只好向富豪借高利貸,一步步將土地賣光,乃至賣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背井離鄉地逃亡。傳統中國以家為天下,而流民完全是家庭破產的結果。流民的增多,一方面使政府喪失大量的財稅來源,另一方面成為暴力犯罪的淵藪。家庭的大量破產也必然導致社會的崩潰。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明朝亡於萬曆時期。晚明帝國無疑人們提供了一個最典型的歷史鏡像,農民「死亡流離,四野蕭條之象,不堪見聞」。鄉村的崩潰,抽空了帝國的根基,既招不到兵,也收不到餉。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王府久缺祿米,衛所缺月糧,各邊缺軍餉,各省缺俸廩。此後文武官益冗,兵益竄名投占,募召名數日增,實用日減。積此數蠹,民窮財盡。是明代便非亡不可。

 

官吏群體可以依靠手中的權力對民眾進行盤剝勒索掠奪,軍人只好用自己的暴力豐衣足食,軍人就變成了賊寇,成為帝國的敵人。正如秦帝國亡於陳勝吳廣的叛亂,如今這些饑寒交迫的底層叛兵潰卒再次成為帝國的掘墓人,在西北邊鎮當兵的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就是其中的代表。

 

軍人一旦背叛帝國,便將目標對準之前需要保衛的縉紳富豪,從而迅速獲得給養。相反,負責鎮壓叛軍的帝國軍隊仍然饑寒交迫。在戰爭情況下給養匱乏,軍隊很輕易就發生劫掠,從而淪為叛軍,這是一種無法擺脫的悖論。一個致力於維穩的帝國如同四處冒煙的木屋,只能暫時延緩災難的蔓延,但末日結局已經註定。每當叛軍兵臨城下,那些素日作威作福的縉紳豪右就如同遭到末日審判,城內賤民趁機叛亂,城池往往不攻自破。發展到最後,隨著「免征免糧」的迅速傳播,叛軍未至,各地方民眾就已經群起響應,朝廷官吏要麼棄城逃跑,要麼被民眾擒獲以待叛軍。甚至出現了不少假冒張獻忠的叛軍,攻州克縣,勢如破竹。前來鎮壓的官軍反倒屢屢被民眾拒之城外。如此,張獻忠在南中國一度兵不血刃,如入無人之境。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在檄文中曆數帝國之罪:「公侯皆食肉紈絝,而倚為心腹;宦者皆齕糠犬豕,而借其耳目。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叛軍兵出潼關,從山西到北京,一路之上的各個城市,所有官吏非降即逃。李自成攻至宣化府,宣府巡撫朱之馮誓死守城,親自督戰。他下令發炮,卻無人應命。他大怒,只得自己去點炮,卻發現炮孔已被鐵釘塞死。朱之馮長嘆道:「不意人心至此!」

 

叛軍兵臨城下,京師僅有8000軍人守衛,且久不發餉。當時國庫只有「銀二千三百餘兩,又錢作八百,國家之貧至此,可發一笑」。崇禎諭令百官捐助,很多官員都哭窮求免,最後只籌得兩萬餉銀。這筆銀子還沒有來得及發出去,崇禎最信任的太監曹化淳就已經打開彰儀門,把李自成接進城。

 

崇禎最後召集百官,無一人前來;李自成進了北京,這些百官趨之若鶩,由成國公朱純臣和大學士魏藻德陳演率領,集體朝賀勸進:「我皇上救人水火,自秦入晉,歷恆、代抵燕都,兵不血刃,百姓皆簞食壺漿以迎,可謂神武不殺,比隆堯舜,若湯武不足道也。」

 

中國歷史始終在帝國這個螺螄殼裡做道場,一破一立,往複輪迴,政治只能在暴力和權力之間來回切換,從來沒有找到一種控制權力和暴力的方法。中國的悲劇不僅在於精英的腐敗,也在於底層的殘暴。無論腐敗還是殘暴,都是自我失控導致的任性。與同一時期的英國革命相比較,就會發現這種理性的缺失。從根本上來說,相信暴力跟相信權力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它們都會激發人性中的所有惡。

 

打倒皇帝做皇帝,北京被這些勝利者視為最大的戰利品,從金銀珠寶到酒肉美色。通過嚴刑拷打,李自成在北京掠得7000萬兩白銀;崇禎十年加派,不過2000萬兩。上至將軍,下至士卒,很快就在這場財富與暴力的盛宴中沉淪,接下來,便被縉紳聯合外族一起驅逐出北京。從豪邁進城,到狼狽出逃,前後不過42天。對那些「天生」的官吏們來說,他們在李自成這裡沒有得到的,終於在愛新覺羅·福臨身上得到了:「前朝鄖臣及子弟,有倡先投順仍立功績者,與本朝一體敘用,應給封誥照例頒給,其見有官職已經來朝者,准仍原職。」

 

一個多世紀后,大清帝國的乾隆這樣評論明朝明之亡非亡於流寇,而亡於神宗之荒唐,及天啟時閹宦之專橫,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鑽營阿諛。及思宗即位,逆閹雖誅,而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事實上,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如果說明帝國亡於萬曆,則清帝國亡於乾隆。「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將權力經濟學發展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境界,他不僅為官吏群體設置了「養廉銀」,還給自己開設了「議罪銀」,權力市場日臻完美。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潰》中寫道:「當權力與金錢一樣上市流通之後 ,即刻產生威力無比的社會腐蝕劑,當軍隊將財神像奉為戰旗時,腐敗已不可逆轉。世界上可以有一萬種罪惡而安然無事,唯有一種足以致命:執法犯法。」口銜天憲的權力來說,不存在任何「合法」與「非法」,金錢就是權力的唯一目的,離開腐敗的權力就不能稱其為權力。乾隆之後,大清帝國重新跌入大明帝國的滑落曲線,一切都無可挽回地從腐敗走向失敗,暴力與權力,民變與維穩,歷史開始了又一個輪迴。

 

 

 

本文發表於《挖歷史》第二輯。

《晚明民變:底層暴動與明朝的崩潰》李文治著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dwqdaniel 2014-12-26 03:53
明朝那些大臣不是東西,國庫虧空,他們自己富可敵國
回復 門外照斜陽 2014-12-26 05:40
末代王朝, 大抵如此。 但大明的末代尤其悲慘,軍人都不願意為這樣的政權作戰,士大夫也不願意為之陪葬, 紛紛尋找新的主子。只有那龐大的王室成員,不管是誰接手,都要對他們下殺手,他們是社會的真正包袱。
回復 fanlaifuqu 2014-12-26 05:53
dwqdaniel: 明朝那些大臣不是東西,國庫虧空,他們自己富可敵國
明朝!
回復 trunkzhao 2014-12-26 06:54
dwqdaniel: 明朝那些大臣不是東西,國庫虧空,他們自己富可敵國
皇帝也不是東西。
回復 dwqdaniel 2014-12-26 17:05
trunkzhao: 皇帝也不是東西。
崇禎皇帝還算勤勉的,前面那位是個木匠吧?與我同行  
回復 trunkzhao 2014-12-26 19:49
dwqdaniel: 崇禎皇帝還算勤勉的,前面那位是個木匠吧?與我同行   
勤勉?路線方法不正確,勤勉的還不如木匠呢。
回復 dwqdaniel 2014-12-27 03:25
trunkzhao: 勤勉?路線方法不正確,勤勉的還不如木匠呢。
封建統治者,你指望他能有什麼智慧?
回復 吃喝玩樂 2015-2-22 21:47
中國歷史始終在帝國這個螺螄殼裡做道場,一破一立,往複輪迴,政治只能在暴力和權力之間來回切換,從來沒有找到一種控制權力和暴力的方法。
+++++++
同感,擊中要害!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8: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