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間又讀到這句話,才發現,以前的理解可能是錯誤的。
查了一下,這句話原來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孟子的意思是再明白不過了。第一次讀到這句話,心裡就種不自覺的念頭,當然是要做「勞心者」。
可是現在慢慢才明白,勞心和勞力者,其實只是個表象,對於人生的而言,本質上,勞心的結果可能還不如勞力者。
勞力者,體力可以入沙土中的泉水,取之不盡,條件是有口吃的,有能量的補充。
可是勞心者,如果不得其法,就徹底變成了一種折磨,所以,從古至今,勞心者有許多表現讓人特別的詫異,以後我會找一些專門的剖析一下。
談古就遠了,看看現在的中國,讓「錢」這個問題折磨著,幾乎稍有智力的人都在為這個目標而「勞心」著,可是有多少人得其法呢?不得其法,各類問題就出現,大家都慨嘆這個社會怎麼啦!?
八十年代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容易英年早逝,國家的統治者一邊號召全社會向他們學習(前赴後繼的英年早逝?),一邊納悶不已:怎麼為了共產主義這麼真誠的目標去奮鬥也會死人?馬克思怎麼不呵護這些好人?
其實這麼科技工作者也屬於「勞心」的形式之一,他們只顧自己如保爾.柯察金一樣的燃燒自己,可是不成想,在生命面前,激情還頂不了一個屁,不合理的用腦方式,必然早死,這是自尋死!
所以,在一個理想的社會環境下,勞心者真的不如勞力者。
可是,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公平,勞心是難免的,到底有沒有解決的方法?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知足常樂。很簡單的一句話,可是好好琢磨一下,意味深長。
當然還有更好的方法。
在印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了瑜伽這種法門解決這個問題。看了手印方面的資料,才知道,印度人也知道經絡,可是跟咱們祖先留下的資料看,他們還是中學生水平。但是對比基督徒的調心,那就是幼稚園的水平了。
咱們的文化中,這種調節方法已經充斥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可是呢,當年,被共產主義激情燃燒著,大部分已經被掃凈垃圾桶了。
我說一點自己的心得。老子這個人,被尊稱為道教的鼻祖,當然,我想老子是不會創立道教的,老子也有師傅,當然這種傳承關係的源頭在哪裡,我不知道。這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一般不會去考慮。可是,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老子居然被尊奉為鼻祖,那麼想必是他老人家有超凡駭俗的成就。就如同大家尊奉張三丰為內家拳的鼻祖一樣。可是,可是內家拳不是從他開始的,歷史記載中就有:華佗創過五禽戲的。可是老子這個懂得養生的人,居然沒有留下任何關於養生的法門,卻只有一門《道德經》。
現在,我們的大專院校供養的各類專家學者,致力於要從這本書中化解出中國文化的哲學體系來。真是可笑之至,好像古典文化中沒有專門的哲學門類,我們國將不國了。而且僵硬的套接唯物史觀,卻不知道靈活運用經濟學的法門,不好。
《道德經》這本書就是讓大家如何勞心的,有興趣的人,可以讀一下,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