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幾千年的戰爭歲月里,九里山發揮了抵禦強敵、固守家園的重要作用。歷代進攻和堅守徐州的戰鬥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開的。
《水濟傳》中的一首歌謠唱到:「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戰略作用。
公元前 205 年,劉邦聯合韓、魏等諸侯軍隊 56 萬人,東向伐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后,親率 3 萬精兵南下回擊,在九里山前大敗漢軍,奪回彭城。劉邦棄甲奔逃時只有幾十名將士跟隨。連老父親也丟在半路上了。
著名的琵琶曲《十里埋伏》就是以九里山前古戰場為背景,描寫了楚漢戰爭的激烈場面
唐代,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與徐州感華軍節度使時溥發生衝突,相戰九里山前。山前有一村莊名曰八里屯,還有「磨旗石」,都與古代安營紮寨、屯兵守敵相關.
民國時期,國民黨和侵華日軍在九里山前建機場,駐紮軍隊,放置彈藥,表明了九里山的軍事地位。
九里山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十幾年來的開發,已初步形成以九里山為依託,以楚漢文化和戰爭文化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區。人文景觀有蘇山漢墓、漢城、聖旨博物館、西遊記藝術官、丹尼森遊樂園、劉向墓、平山寺、白雲寺等景點;自然景觀有九里山植物園、白雲洞等。在九里山的山口崖壁上刻有張愛萍將軍書寫的「九里山古戰場」石刻,在山口前有兩座漢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