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奧巴馬總統面前的十大考驗。
第一大考驗,競選時的花言巧語在選舉揭曉后不翼而飛是美國政治的家常便飯,但歷代總統都沒有誰像奧巴馬這樣一方面織造出「變」的海市蜃樓,另一方面完全靠「變」的諾言進入白宮。美國有史以來首次把國家元首與四軍統帥的重擔壓到一個第一屆參議員肩上,是把賭注押在奧巴馬的「變」數、押在他的「變」的決心上。
「變」的承諾面臨實踐檢驗
即使他面臨的是銅牆鐵壁,奧巴馬也得用腦袋去撞開一個「變」的缺口。這就要求不但要有矢志不渝的求「變」領袖,而且要有促「變」的千軍萬馬。這雙重考驗是重大的。
奧巴馬必須是貨真價實的改革家、甚至革命家,而不是玩弄空洞口號的魔術師。還有,美國領導人想進行重大變革,從右的立場著手比從左的立場著手更容易。例如1970年代初,華盛頓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和中國和好,如果是親華派政界會難上加難,但反共色彩鮮明的尼克松(尼遜)總統就一帆風順了。奧巴馬現在是從左的立場來促「變」,阻力非常之大。
奧巴馬的當務之急是要把二十個月以「變」的響亮口號所獲得的廣泛支持,變成改革運動。奧巴馬不但是個「吹火而燃」的能手,又創造性地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和手機簡訊,他應該繼續發揮鼓動天才,在實行「新政」的每一個環節上調動民意來去舊迎新。
第二大考驗,西方俗話說,「強力導致腐敗,絕對強力導致絕對腐敗」,2008年大選是民主黨三喜臨門,不但奪回白宮,而且加強了對國會眾、參兩院的控制。奧巴馬的任期還沒開始就呈「絕對強力」的形勢,「絕對腐敗」的可能性也大,不知他警覺性如何?
這就把我們的討論轉到第三大考驗上來,「團結一致」是奧巴馬獲勝台階的重要基石,他不但要在自己的行政上注意與在野黨人團結,而且要利用總統的優勢去爭取國會「兩黨聯合」。奧巴馬總部的發言人說,他早已有了打算,把從這次競選中湧現出的團結力量帶到華盛頓,徹底改變布希執政時期國會兩黨作對的現象。
失業壓力與了結戰爭
這又轉到第四大考驗上,奧巴馬在競選中口口聲聲要從「華盛頓局內人」手中奪取主宰美國命運的實權。他最終當選總統,「華盛頓局內人」的得力援助是最關鍵的,他也欠了一張長名單人情債。如果他採取「還債」、「分糖果」的方式來建立政權,那就「新」不起來了。
第五大考驗,奧巴馬是在經濟處在最困難的時期當選的。估計進白宮前的這兩個月,美國會掀起一陣「失業風」,受害者多半是奧巴馬的支持者。奧巴馬是否能使生活每況愈下的人們不致失望,是重大考驗。
奧巴馬當選后第一天,華爾街股票市場猛跌500點,好像要給蓄意「重新分配財富」的新總統一個下馬威。重創造財富不重平均分配的美國式資本主義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將會如何發展,將是最關鍵的問題。
第六大考驗,奧巴馬在競選中,從頭到尾都強調了他對伊拉克戰爭的反對。《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福里德曼說,伊戰既沒有「勝利」,也不是美國的「滑鐵盧」,需要特別老練的戰略與外交手段畫上句號。處理得不好,奧巴馬就會背上出賣勝利機遇、浪費戰士六年鮮血的罪名。
第七大考驗是:奧巴馬能否在美國與伊斯蘭反美「聖戰」勢力之間變被動為主動,甚至向化干戈為玉帛的方向發展?奧巴馬當選后,伊朗總統內賈德發來賀電,甚至「基地」(基地組織)恐怖組織也有人歡迎,如果奧巴馬能增進美國和伊斯蘭世界的和諧,那將是國際形勢的重大改善。
外交政策令人關注
第八大考驗是美中關係。奧巴馬親戚中的中國成分和他競選中的反華音符很不協調。我們看到,自從尼克松上台到小布希離去的近四十年內,中美關係的基本旋律是十六個大字:「求同存異、穩步改善、日新月異、連體孿生」,這一旋律是否會被奧巴馬頭腦中的「保護主義」傷害是值得關注的。
第九大考驗是奧巴馬如何振興美國國際威信。奧巴馬說過:「你們那些要把世界毀滅的人,我們會擊敗你們。」他是否會像凱撒大帝的妻子,為了避「不愛國」的嫌疑而過猶不及,也是人們擔心的。
第十大考驗,是「美國夢」把非洲肯亞的種籽撒到美國土地上而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奧巴馬總統」,奧巴馬當選的第一句話是:「在美國,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四年以後我們評論這位「奇迹總統」的足跡會是欣賞,還是沮喪,甚或是憤怒,那就要看黑人主宰白宮的黑白交加起什麼顏色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