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貼】細數華裔老人生活六大艱辛:澳洲並非老人天堂

作者:snakek  於 2010-7-19 19: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已有3評論

關鍵詞:

 

【轉貼】細數華裔老人生活六大艱辛:澳洲並非老人天堂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19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道,難以逾越的文化和語言壁壘、遙遙無期的福利帶來的經濟壓力、紛繁的家庭糾紛導致流離失所、喪失社會獨立能力引發精神抑鬱……一直以來,澳洲以環境好、福利高備受老人們的嚮往。不過,在這個眾口稱頌的養老「聖地」的光環下,很多艱辛在不為人知地默默經歷著。數年前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一位遭子女遺棄凄涼度日的華裔老太曾苦笑著告訴記者,「澳洲原本就不是所謂的老人天堂」。   記者日前與澳華公會高齡服務主任陳妙鳳、社區護理綜合服務聯絡主任陳韻清和西區新移民服務中心社工羅世平等多位護老專家展開交談,她們均認為,在澳洲成為實際意義上的「養老天堂」之前,政府和社會還有太多事情要做。就她們以各自經驗來看,老人,特別是華裔老人,在澳洲正普遍面臨著6大困難;對其中相當一部分老人而言,這些困難已經上升成了折磨,他們正日夜經受。     
 
困難一:語言壁壘無法逾越     專家們認為,語言是華裔老人融入澳洲社會最大的壁壘,並且幾乎難以逾越,這也是大家所眾所皆知的了。她們稱,「悉尼99%的華裔老人全無英文基礎,很多人連ABC都不認識」,嚴重影響了他們與本地社會的互動。   對最初來澳的老人而言,連搭巴士、買東西等基本的出行都備受困擾,在各個站台上、巴士站拿著中英文地址條問路的老人時常可見。各類銀行賬單、醫療報告、政府通知,滿滿的一紙英文常令老人困惑不已,也往往帶來很多負面結果。據專家們介紹,在他們所知的案例中,有一位住公屋的老人因銀行賬戶里餘額不夠扣款,接到相關機構的來信,被勒令搬出。老人不懂英文,求助到澳華公會才知事情的嚴重性,最終在後者的協助下向租賃仲裁處申訴,這才避免了被掃地出門、流落街頭的悲慘結局。這樣的事情,在社區里並不少見。     
 
困難二:喪失社會獨立能力   「無論身體狀況好壞,很多老人來澳后認為自己『瘸』了」,專家們說,「因為他們失去了絕大部分社會獨立能力,不得不事無巨細都依賴子女,很多人初來乍到若住在西人區,連買報都要人幫忙」。離開了國內熟悉而廣泛的社交網路,住在環境空曠的悉尼,鄰裡間的陌生和出行不便,這些都讓老人無所適從,孤獨鋪天蓋地而來。加上文化上的差異,生活狀況令人擔憂。   有一對來自廣州的老人,70多歲了,住在Lane Cove一個相對出行不便的地區。因不懂英文,不敢搭巴士,也就幾乎不會出門。時間長了,老先生開始變得憂慮,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思鄉之情日盛,也就加重了精神抑鬱。   據記者調查了解,對一部分之前在國內德高望重的老人而言,他們更需面對極大的心理落差。部分老人不堪精神重負,以淚洗面是常有的事,少數甚至動過輕生的念頭。專家們建議,老人們希望獲得社會獨立,就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工作,儘管對很多老人來講,對普通體力工作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觸。她們介紹稱,有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來澳前曾在中國某間法院工作,如今卻在做清潔,以及在某家鮮花市場打工,工作時間可謂披星戴月。儘管辛苦,但對大部分老人而言,這是他們儘快取得經濟獨立,並開始拓寬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    
 
困難三:文化差異引發家庭糾紛     「來澳的老人100%都是因為家庭團聚,或是幫助撫養第三代」,專家們以勿容置疑的口氣強調,「但很多家庭最後都出現裂縫,發生爭吵,甚至上升到家庭暴力」。她們指出,儘管這種現象在中國也可能出現,但因為上述兩大困難外加文化差異,家庭糾紛在澳洲正更頻繁發生著。   在澳洲,華裔老人要面臨一個中國式「大家庭」概念和本地「小家庭」概念的轉變,如果無法實現上文提及的社會獨立,老人仍如在國內一樣依附子女家庭,則往往會有被拋棄的感覺。加上第三代孫輩多滿口英文,老人常常無法參與家庭談話。就運算元女孝順,老人也會覺得失去了家的感覺。在很多華裔家庭,子女希望同住的老人交納一筆生活費。在子女看來,這是政府福利,可幫忙貼補家用;在老人看來,這是養老救命錢,子女有義務養老送終。且不說誰對誰錯,但文化和觀念上的差異凸顯尖銳。   據介紹,最容易出問題的家庭組合,是老人與女兒以及她的西人伴侶共同生活,幾乎很難做到「和諧共處」。文化上的差異、生活方式的迥然不同,這些都直接導致大大小小的矛盾。另外,在很多案例中,老人幫助帶大孫子后,似乎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如果健康還出問題,則更容易被嫌棄。   有一對老人,為子女撫養下輩,住在後院偏房裡,最初倒也相安無事。等孫子到了讀書的年紀,子女要求老人自己另找地方住。80多歲的老先生因患有老年痴呆症,在澳華公會的協助下被送進養老院,70多歲的老婆婆一個人住公屋,諸事不便,可謂晚景凄涼。這樣的例子,說起來聳人聽聞,但並不少見。   專家指出,在中國時,老人的地位相對較高,有房有退休金有親朋好友,很多子女都靠老人資助買房;到了澳洲,老人完全依賴子女,心態謙卑,將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這種從屬關係上的轉變,直接導致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困難四:高估福利經濟拮据   很多任務薪族老人都在犯一個同樣的錯誤。在中國時,砸鍋賣鐵送子女來澳留學;子女定居后,又再一次賣房賣地或舉債移民來澳團聚。這種破釜沉舟的做法,除了對子女的孝順分外自信外,對澳洲的福利也抱有信心。很多老人來澳後生活的艱難,便是源於這份信心。   據專家們介紹,老人們不懂移民政策,普遍對澳洲的福利期望太高,認為即便子女不養老,也可以靠政府救濟養活自己。專家們指出,要想憑養老金完全實現經濟獨立,老人們必須至少在澳生活10年以上,在此之前只能享受一些如Medicare等基本保障。至於子女贍養,除上文講到的各類矛盾和糾紛外,很多第一代移民經濟收入較低,也導致養老困難,老人無依無靠。專家們稱,這種「投奔」式行為是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觀念基礎上所為,但隨著「感性」的老人來澳越多,這類悲劇也會日趨增多。   有一對老夫婦便是典型個案。老人資助女兒留學並移民,自己來澳后發現女兒根本無法照顧自己。老太太不喜歡澳洲的生活,大吵一架后獨自回國,老先生繼續留在悉尼。因女兒不理不管,老人最終離家出走,「出門睡街」,四處流浪,最終由澳華公會推薦到救世軍,後者以人道理由提供援助,安置老人入住「中途屋」(即臨時避難所)。因尚未符合申領救濟資格,至今仍未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問題。   
 
困難五:公屋成老人大夢想   老人移民來澳后,住宿是首當其衝的大問題,也是觸發矛盾的最常見導火索,以及令老人倍失安全感和家庭感的原因。老人在澳的住宿形式無非3種,即與子女同住、自行租房和申請公屋,無一不困難重重。   同住一片屋檐下,老人與子女難免會產生矛盾。且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若想調和和相互適應談何容易。有一對老人與女兒和女婿同住一棟3卧室房屋,幫助撫養一對孫子女。當孫子和孫女開始讀中學時,尋求獨立的他們希望能各住一屋,焦點自然定格在了老人的卧室。女婿希望老人搬出去,為孫女騰出一間卧室,家庭矛盾自此爆發。這樣的案例,多如牛毛。不過,基於經濟問題,老人外出獨自租房在租金高企的今天,顯然難以承受。很多老人不得不合夥租房,一如艱苦的留學生一般,早先期待的家庭感蕩然無存。   另有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與女兒同住Granville區。老人有賭博的壞習性,故與女兒發生爭吵,演變至後者向法院申請限制令。老人有一次與朋友去藍山遊玩,回家后發現門鎖已換,不得入內。從下午3點等到晚上11點,頗為無奈的老太太在鄰居的幫助下打電話報警,警方則找來了她的女兒。老人隨後想隨女兒入屋,卻被警方制止,直接帶到醫院檢查,次日送到家暴避難所,幾周后被送去公屋。   在很多人眼中,老人孤獨入住公屋,應該是一件很凄涼的事情。不過,在很多老人眼中,入住公屋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據專家們介紹,澳洲的公屋多設施良好,往往一對老夫婦可住進一套兩卧公寓。很多公屋寬敞明亮且位於便捷地段,老人出行又方便,房租可能僅需數十元,憑養老金足以支付。不過,申請入住公屋,除身體狀況較差或有家暴等經歷者相對較快外,普通老人須排隊輪候10年。就記者所知,一些老人沒能等到公屋,等來的卻是死神。   
 
困難六:醫療保健繁冗複雜   對老人而言,健康是生活要素的重中之重。對華裔老人而言,儘管揣著一張Medicare醫保卡,繁冗複雜的醫療保健程序令他們無所適從。   以一名老人看病為例,他們或許需先前往家庭醫生所在診所,排隊就診並領取驗血化驗單,隨後前往采血點排隊抽血,再領回報告重回家庭醫生,之後被推薦前往專科就診。這一來二去,花費時間不說,老人奔波輾轉所帶來的困難顯而易見。如果要親身去醫院看病,則麻煩更大。一位老人前往悉尼北岸醫院看病,由個人接送服務送至醫院門口后,面對即便年輕新移民也搞不明白的各種指示牌,老人徘徊再三也不得而入,最終錯過了預約。另有一位70多歲老人要前往醫院做一個簡單的胃鏡手術,他提前拿到的準備清單上,密密麻麻全是英文,不得已求助澳華公會幫忙翻譯指導。專家們指出,澳洲醫療體系對非英語背景的少數民族社區關注力度的不夠,導致老人求醫困難。   除此外,中西國家在醫療保健方面概念的不同,也令老人們倍感困惑。在中國大陸或香港,老人如想入住養老院,自行選擇后花錢即可;但在澳洲,申請入住后,老人們均需接受養老院的調查評估。在人口老化日趨嚴重的當下,評估結果帶來的失望自然很普遍。如果老人申請入澳華公會等社區機構的登門護老服務,也需接受6-8周的評估,即便通過還需排位等候。就算老人願意支付高達每小時35元的私人陪護,護理人員的缺乏也常常導致「有錢請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據專家們介紹,有位老人為接受白內障手術,整整排了2年。因未看懂醫院方面的通知,錯過手術日期,老人不得不重頭再排。專家們指出,儘管私人醫療保險保費較高,但對老人而言相對便捷,不過「至少95%的老人並未購買私人醫保」。   採訪後記   與3位護老專家聊了好幾個小時,那些多不勝數的負面例子不過觸及皮毛。包括持探親簽證在澳的華裔老人數以萬計,孤苦、凄涼、流浪、暴力的事件還在不斷發生。在澳洲政府「多元文化」和「高福利」的粉飾下,這些老人們在背井離鄉地咀嚼著他們始料不及的痛。多一點資助,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文化上的理解,多一點針對老人的暖心政策,澳洲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此之前,對相當部分的華裔老人們而言,這片土地並非「天堂」。 (馬小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7-19 22:54
讓老人去旅遊度假吧
回復 snakek 2010-7-21 19:02
wazhh: 讓老人去旅遊度假吧
的確只來旅遊也不錯。不過到年紀太大,旅遊也不行,還是要做一個決定要在什麼地方終老。各人情況不一樣,沒有一定對或錯的選擇。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還是要多一些愛心,多一些關懷。
回復 世外閑人 2010-7-21 23:19
經濟問題也是老人在異國生活艱辛的一大原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