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 晴朗
心情: 忙 緊張
早晨chu gong時讀到一篇文章,叫做靠近與離開,驀然間,想起了那幾個意境很好的字---花若離枝,查了出處,原來又是一個痴情的女子。「莫言落紅無情義,化作春泥更護花「,上小學時將這一句用在寫老師的作文中,老師用紅色的筆在下面飛揚而過。這種離別也是一種態度。
附一:
花若離枝
作曲:陳小霞 作詞: 蔡振南
花若離枝隨蓮去 擱開已經無同時
葉若落土隨黃去 擱發已經無同位
恨你不知阮心意 為著新櫻等春天
不願青春空枉費 白白屈守變枯枝
紅花無香味 香花亦無紅豔時
一肩擔雞雙頭啼
望你知影阮心意 願將魂魄交給你
世間冷暖情為貴 寒冬亦會變春天
台語註解:
隨蓮去:立刻凋零
隨黃去:立刻枯萎
新櫻:新芽
一肩擔雞雙頭啼:妄想齊人之福的男人就像用著扁擔前後頭同時提著兩隻雞,兩頭搖擺悲啼難以雙全,正如同魚與熊掌本難兩全。
詞中將女人比喻成花,細膩深情。
第一段訴說花若是離開依靠的枝頭,就會枯萎,而女人如花一般離開了所愛,年華也在眨眼中老去。
第二段怨懟自己的良人不明瞭自己的心意,竟為貪圖新開蓓蕾而追逐待待另一個春天,讓女子青春在委屈守候中逐漸枯萎。
第三段則說出才德難以兼備,妖媚美人無婦德(紅花無香味),有婦德的者卻總是沒有外面女子妖媚(香花亦無紅艷時)。妄想齊人之福的男人就像用著扁擔前後頭同時提著兩隻雞,兩頭搖擺悲啼難以雙全,正如同魚與熊掌本難兩全。
最後一段女子說出她真正的心意,她多願意將魂魄一生交付給這良人,倘若他能知曉她的內心冀望,她願意守候著,倘若人間真有情,那麼即便是在冰雪交迫寒冬,也宛若暖意盎然的三月春。
附二:靠近與離開
在一場講授如何做好人生規劃的專業課中,老師問學生:「假設你一個人外出旅遊,來到了一個峽谷,發現幾米深的地方一個手提包,而且手提包是打開的,裡面明顯裝著一沓鈔票。同時,你還發現,在懸崖邊有一些看起來長得不是很牢固的樹根,這樹根可以幫助你到達手提包的位置,拿到這筆意外的財富,當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被摔斷脖子,請問:你會選擇離開還是靠近?」
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離開,畢竟,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上可貴的生命。
老師沒有發表意見,繼續問:「如果那個裝錢的手提包換成一個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時奄奄一息地發出來求救的呼喚---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學生們考慮了幾秒鐘后,全部選擇了靠近。
「面對相同的環境,相同的危機,相同的後果,你們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是為什麼呢?」老師問。
「因為目標不同,一個目標是為了取得財富,一個目標卻是為了營救生命,相比較當然生命要比財富重要。」一個學生說。
「只是因為個人所設定的目標不同,所以你們的價值觀也就不同了。現在,我們換個內容。」老師接著說,「如果你有一個心儀的女朋友,你希望能和她廝守終身,但對方卻不這樣認為,也許她不是真的喜歡你,這時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麼結局會有 兩個:要麼她被你感動,被動地和你在一起,但這段感情可能隨時都會出現問題;要麼她仍舊冷漠地離開了你,任你對她再好也沒有用---這時,你是選擇依然離開,還是堅持靠近?」
學生陷入了兩難的思考。畢竟,面對自己的所愛甚至可能是此生唯一的愛情),在尚未出現絕望的信號之前,怎能輕易放棄?有些人甚至想,只要能夠挽回戀人的心,自己犧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假如角色互換,」老師看到大家都不吭聲,於是話題一轉,「你是那個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沒有打算接納對方的前提下,你會選擇離開,叫對方徹底死心,還是選擇靠近,聽任感情自由發展?」
互換了角色之後,學生們變得不再遲疑,紛紛表示:「既然不愛人家,就該及早離開,免得耽誤了對方的青春和幸福!」
老師微笑著說:「既然你們能夠明白,在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給對方一個明確的答覆,不要耽誤、傷害別人,那麼易地而處,當你是一個追求者時,又何必甘願自己深陷泥沼之中,糟蹋自己的青春與幸福呢?」
學生們噤聲不答,過了幾秒鐘后,他們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請問老師,我們今天討論的課題與人生規劃之間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老師平和而擲地有聲地說:「在人生的課題中,離開與靠近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有很多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本該離開卻選擇了靠近,本該靠近卻又選擇了離開,所以他們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們連分辨離開與靠近的智慧都沒有,分不清什麼是 "勢在必行",什麼又是 "勢所不行",那麼所有人生規劃都將淪為空談,再怎麼學也是枉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