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在美國做工程師(二)

作者:華夏之聲  於 2007-6-29 12: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通用分類:移民生活

(續前)

設計橋樑的各個部分要做很多計算。每個構件的尺寸、鋼筋的多少都是經過嚴密的設計,分析,修改,再分析這樣的反覆過程得來的。如前所述,我三下五除二把那個問題解決了之後,又繼續編寫一些程序,設計橋樑的其他部分諸如基礎、橋墩、橋支座(梁下面的墊片墊在墩上)等等。五、六個月很快就過去了。

在美國人J和猶太人V沒來之前的幾個月,主要的設計是我做的。設計了十幾座橋。這些設計是預設計。就是確定造什麼樣的橋,擺多少橋墩,跨度多大,橋樑和橋墩的主要截面和尺寸,估計混凝土、鋼材等的用量,估算造價。這樣的過程同最終設計完全一樣,只不過最終設計更詳盡細化,畫出的圖紙則要多得多。

在承攬橋樑設計時,公司會把參與設計的工程師的簡歷上報給相關州政府的交通部。一般政府交通部的官僚工程師都很關注這些設計工程師的經驗有多少。對於我們那個大橋的最終設計來說無疑也是這樣。加上人們的固有偏見,所以設計主梁這樣最重要的工作暫時輪不到我。我也不是因此抱怨,只是順便說一下行業特點而已,就是說這個行業論資排輩比其他工程業嚴重一些。因為這不是什麼發明行業,只是按一定套路依樣畫葫蘆的創造工作。雖然不排除新東西,但是在各種各樣的橋樑形式已經瞭然的今天,你能發明什麼呢?而且美國各州的交通部如此保守,也很難接受什麼新東西。美國二戰後的新式橋樑基本上是從歐洲學來的,並且落後於歐洲十年二十年。即便是歐洲,這一行業大的變化也往往是個別權威主導的,因為權威才能排開保守的政府部門阻力讓他們接受新東西。

不過讓JV來做主梁的主要分析實在是勉為其難。J在美國大學學的東西很雜,就是工程學科太少,他那個學校還被評為美國的party school, 女孩多且美。他拿個碩士也是以實驗為主。V在蘇聯學的東西可能太專,又不是學橋樑專業的,所以理論也並不好。他們兩個的共同點就是他們並沒有這種橋樑的設計經驗。所以真經驗對他們來說確實重要。沒有理論基礎,猜不出、證明不出怎樣做最好,那只有靠手手相傳的經驗了。

所以,我能夠在一個禮拜做出的東西,他們折騰五、六個月還沒有真正解決。為什麼這樣?一是他們的理論基礎不好,二是他們經驗不足,三是他們不懂所用的軟體,不會分析,不會從計算結果推理是什麼對結果影響大或不大。所以出了問題,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尋找他們的金鑰匙。因為了無頭緒,所以J常常跑到老闆那兒報告結果,尋求有經驗的老闆的幫助。開始老闆還熱情,後來老闆就皺著眉頭,坐在自己的計算機前不語,J一人獨自在他面前嘮叨。問題是,上面說的三條,除了經驗外,其他倆方面,老闆也和他們一樣半斤八兩。

總之,華僑老闆、JV他們三個高級工程師折騰五、六個月之後,華僑老闆似乎終於想起我來,把計算機的計算文件給了我,讓我來試一試。我當天上午就解決了,但是心中有些厭倦,第二天才告訴老闆問題的癥結和解決方案。老闆異常興奮,當天難得按時下班,一起走出樓外,老闆興奮地對V說,看看,我說試呀試呀,現在這不試出來了嗎?我無言,心想,你們三人試了幾個月而無果,我只『試』了一次。你們根本就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說到下班,我基本上總是按時下班,因為給我的東西我會很快做完,雖然加班費和工資一樣按小時計,但是我不會為了那點錢或者為了拍老闆的馬屁而無聊地待在公司里跟人聊天。後來,老闆討論我的表現時說我不喜歡加班。他不知道,他給我的活,大部分情況下,十天的不用五天就可以做完,所以,讓我待在公司實在是一種徒刑。

回過來還說那個問題。當你做了一個設計,計算機分析一番,結果不理想。怎麼辦?他們的做法無非是,修改設計,看看結果有什麼變化,不行,再修改設計,如此反覆,無窮盡也。為什麼修改設計,他們還不滿意呢?因為,設計是一個整體,要滿足種種條件,不能顧此失彼,而他們把一些條件已經定好了,幾個月下來,雖然沒有圓滿完成設計,但是很多圖紙已經畫好了。因此,又要滿足設計要求,又不能為所欲為,瞎懵一番是不行的。

而我的做法是,看結果是什麼,猜想什麼因素影響結果,這樣的直接因素大約有五、六個。哪個因素影響最大?這個很容易推理。結果不好,就先從這個最大的影響因素動刀,削弱這個因素,不好的結果自然減弱。

說得具體一些,他們在設計橋樑時為了滿足梁的要求,放了太多的預應力鋼筋。所謂預應力鋼筋,就是在混凝土中先埋好管道,混凝土硬到一定程度后,把預應力鋼筋穿過管道,再用機械設備像拉橡皮筋一樣張拉鋼筋,然後在鋼筋端部楔緊鋼筋防止鋼筋縮回去。移走機械設備,這樣鋼筋就對混凝土有了壓力。混凝土是脆性的,抗壓不抗拉。有了這個預壓力之後,混凝土也抗拉了。因為他們用了太多的預應力鋼筋,其拉力很大一部分也傳到橋墩上,造成橋墩受力過大。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又不想修改橋墩尺寸,這就造成了他們的難題。我的做法就是直接減少預應力鋼筋,因為這對橋墩影響最大,並且他們設計梁太保守,我拿掉幾根預應力鋼筋不影響梁的功能。

就這樣,我少用了預應力鋼筋,為此每跨可以節省幾萬美元,問題也解決了。

有人會指責我的做法,認為不妥。這個下次說吧。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