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人說孔子是喪家犬,本人有感而發,草成此文,略舒胸意。
如果說孔子是喪家犬描寫了一種事實,而不是辱罵,多少還可以理解。不過孔子式的喪家犬決非常人可為。下面是本人前幾天寫的評論。
言必稱『孔夫子說』,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天,公司里的一個美國小頭目諷刺別人說:『
CONFUSIUS SAID
』,意即『孔夫子說』。我心中湧起一陣厭惡。心想,這傢伙對孔子了解多少呢?僅僅停留在『CONFUSIUS SAID
』罷了。同樣的問題是,中國人又對孔子了解多少呢?或者,應該怎樣看孔子呢?
首先,我不願意任何形式的神化,所以認為沒有必要把孔子看成聖人。不過聖人也是古代皇帝給孔子的封號。就像羅馬教廷非要把這個那個主教封成聖保羅、聖約翰一樣,顯示對某位有傑出成就的人的尊敬,未嘗不可。
孔子的成就,孔子的得失成敗,孔子的人性光輝和弱點,實際上司馬遷在孔子世家已經描述得很詳盡了。
孔子想從政,要麼自己曲高和寡,自動引退;要麼一些國君為奸臣挑唆,不願意用孔子。
孔子治國,算是一個優秀的大臣,不過肯定無法同晏嬰、管仲相比。因為孔子過分拘泥於理想,而治國更是富國強國,富國強國需要實用主義而非理想主義。這一點,孔子的當代人晏嬰勸齊王不用孔子說得好:『夫儒者滑稽而不可執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即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
孔子到處碰壁,所以退隱編寫了:詩,書,禮,樂,並且作了史書
春秋。可以想像,沒有孔子的 春秋,就很可能沒有什麼 左氏春秋、呂氏春秋,甚至 史記。
有人狂妄罵孔子也好,有人亂捧孔子也好,亂捧
<
論語>
也好,都能增加個人知名度,但於事無補。孔子活著的時候,有的國家能夠不採用他的思想而富國強兵,稱霸兼并。今天整個地球上的世界更是如此。
孔子是個教育先驅。後來中國有了科舉制度,也成了現代極端主義者攻擊孔子的口實。科舉制度,把平民
(
非世襲貴族)
子弟選來為官,有什麼不好的?難道非要貴族世襲,搞太子黨就好嗎?歐洲的現代教育考試製度不是師法中國的科舉制度嗎?
有人罵孔子是四處碰壁的喪家犬。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不是更容易四處碰壁嗎?他四處碰壁,比處死的蘇格拉底、布魯諾總的結果要好一些吧。魯迅也挨罵。看來做一個思想家挨罵應為司空見慣的事了。對於思想者挨罵、受迫害,與孔子同時的老子見到孔子告訴他:『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辨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老子可以說是深明遠察的大智慧家,他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絕頂聰明能洞悉一切的人離死不遠了,因為他們好議論別人。淵博、善辨別、有廣度的人會危害自身,因為他們能揭發別人的短處。做人的兒子是要忘我的,給人做臣也要忘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