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一場不對稱的博弈

作者:華夏之聲  於 2007-6-15 22: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雖然作為一種交流和解決爭端的方式,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有諸多可取之處,但是它歸根到底是一場中國讓步更多,美國卻永不知足的政治經濟博弈。

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一場不對稱的博弈,主要原因如下:

1) 美國是個民主國家,背後有強大的企業集團,行業協會,工會,戰略研究機構,國會為謀取更多個別集團或美國利益而謀求以各種手段對中國施壓。而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個人權益長期受到壓抑,所以連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都忍氣吞聲,更不要說如何向政府要政策同外國爭取合法權益。比如施行了二十來年的外企在中國的低稅收政策,對這樣明顯不公自我歧視的法規,有中國企業或個人振臂一呼,訴諸法律嗎?

2)美國在國際上主導制定遊戲規則,對自己有利,當其他國家也能適應這些遊戲規則而美國無利可圖時就修改規則或苛求對手。

3)國際機構如WTO基本上是西方國家主導,對中國不利。

4)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量投資獲利,而中國在美國的企業很少。因而中國實際對美國的順差被誇大。

5)中國人賺的是一點出力辛苦錢,真正獲利的是耐克這樣的美國企業。

6)美國高盛公司入股20億美元到工商銀行就可以在工行弄個董事位子參與監督管理。而中國入股8%30億美元到一個黑石這樣一個小公司竟然連董事位子自願放棄,為的是不惹美國人生政治氣。

7)為安撫美國,動輒大筆採購,造成浪費。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政府會一下子拿出300億美元採購另外一個國家的產品呢?政府採購應該是公開招標,優先照顧本地(包括外資在當地的)企業。美國政府出資興建的大型工程,往往明確規定材料要用本國產的。

8)美國對中國施壓。而應對稱地對日韓,甚至是台灣相應施壓,因為是他們對中國有大量順差,並且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很多是它們的企業生產的。

9)中國給美國讓步,會導致歐洲同樣學美國這一套。

10)中國對國有企業有諸多限制,西方也常常以企業是中國政府的名義在融資和市場方面排擠中國國有企業,造成國有企業缺乏競爭力。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6: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