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媒體警告世界糧荒:全球儲備只夠吃57天

作者:華夏之聲  於 2007-11-25 21: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環球時報/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有57天,和1962年歷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人類已經無法擺脫「高油價」的困擾,現在又面對「高糧價」的挑戰。對人類來說,油貴了,可以少開或不開,而肚子總挨餓卻是致命的。

英國媒體近日報道了「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已減少到歷史最低的57天」,這一消息讓很多人腦子裡有一種「自己家突然變得空了」的感覺。人類已經無法擺脫「高油價」的困擾,現在又面對「高糧價」的挑戰。對人類來說,油貴了,可以少開或不開,而肚子總挨餓卻是致命的。世界糧食問題不僅重要、複雜,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性。()

正像歐美國家有那麼多大胖子但非洲還有人在挨餓一樣,世界上也有糧食生產充足、忙著出口的,也有要靠國際救援的國家。發達國家還提出了使用生物能源的概念,但代價是:按美國目前的技術水平,1英畝農田所產玉米只能提煉875加侖燃料乙醇,一輛北美最普通的家用吉普加滿一箱油上下班只能開幾天,卻需耗用200公斤玉米,相當於非洲窮國布吉納法索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聽到這樣的對比,人們在擔心:全球糧食安全形勢究竟如何?人類該如何應對?()

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有57天,和1962年歷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與此相應的是糧價和食品價格的飆升,這對貧困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場災難。在布吉納法索,一個圓麵包的價格已由2005年4月的25西非法郎升至120西非法郎(1美元約合505西非法郎);在象牙海岸,一公斤牛肉的價格在短短几天內從1300西非法郎攀升到1800西非法郎。()

提到糧食危機的根源,很多人第一感覺是:因為全球變暖帶來的乾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增多,還有土地沙漠化嚴重導致耕地減少。俄羅斯《晨報》今年9月一篇題為《全球恐慌:地球面臨飢餓威脅》的文章已經提醒世界說,異常天氣正在頻繁影響農業生產,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等產糧國的收成今年都減少了。()

實際上,世界糧食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就能說清楚的。有專家認為,低儲備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導致糧荒頻發和糧價高企的禍根。整個冷戰期間,全球大規模糧食危機僅發生一次,而冷戰後卻已發生5次便是最有力的證明。二戰結束以來,全球糧食產量增速遠高於人口增速,但糧荒仍不時威脅世界糧食安全,關鍵在於人均糧食消耗的瘋狂增長:()

據統計,在過去45年裡,世界糧食消耗從每天230萬噸增加至每天560萬噸,增幅達149%。冷戰期間,敵對陣營各國為確保糧食安全,大量囤積儲備糧。上世紀60年代末,歐美主要國家糧食儲備可供其國民消耗80.9天,美國更高達103天。冷戰後,各國普遍認為保持大規模糧食儲備不經濟、無必要,導致糧食儲備的直線下降,並最終出現如《衛報》所言「糧食儲備危機」。()

事實上,這種「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全球糧食產量很不平衡,糧食安全真正受到致命威脅的,是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為代表的窮國。長期以來,2億左右非洲貧民依靠外來糧食供應維生。在糧食產量上,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居柯斷地位,僅美國一國,糧食年出口量所佔全球份額常年穩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麥更高達60%。世界糧食庫存急劇下降的消息並沒有引起普通美國民眾的注意。()

在華盛頓一家大型倉儲批發超市裡,《環球時報》記者問一位買雞蛋的女顧客,她感覺價格漲了一些,但說不清漲了多少。當記者告訴她美國農業部的預計是雞肉零售價格比去年上漲10%、雞蛋上漲21%,牛奶上漲14%時,她顯然感到很吃驚,畢竟糧食安全危機離美國人遠了點。()

美國專業人士對世界糧食儲備大量減少的反應是「危機已經開始」。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曾長期任美國農業部高級顧問,目前還是中國社科院的名譽教授。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於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需求上升等。()

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危機更加複雜化,因為即使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也無力改變水資源及人口的現狀,實現自動調整。他預言世界穀物的價格走勢,就像石油價格由低到高的發展一樣,正處於上升期的開始。「將糧食作物轉化為燃料是對人類的犯罪」,這樣的聲音超過了美國倡導的「發展生物能源」、建立「乙醇歐佩克」的聲音。美國本身就是世界頭號能耗大戶,已有分析人士擔心,生物能源的普及,將讓美國人再次忘記節約,汽
等能源消耗品「和人爭糧」會使全球糧食危機雪上加霜。()

布朗博士也認為,美國用於乙醇燃料生產的玉米等農作物的比例日益升高,是導致世界糧食價格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出口國和乙醇燃料生產國,但布朗說,在全球糧食危機面前,「即使美國也不能倖免,因為美國經濟與世界高度融合,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此外,糧食危機也將可能引發許多貧困的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動蕩。布朗最後說,如果把世界糧食形勢比成一輛汽
,美國以其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坐在了「司機的位置上」,美國有責任讓世界糧食之保持平穩,而不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對石油的依賴,卻釀成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全球糧食恐慌。()

很多專家也提到,農業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美國現有耕地面積1.9億公頃,由於生產效率高,農產品過剩,長期採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復耕,且目前多數土地每年僅一熟,而其氣候條件完全可一年兩熟,可見國際「糧荒」和糧價上漲其實仍處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國,尤其是美國手中,一旦它們決定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或提高糧食戰略儲備量,危機就會緩解。()

但人類不可能把解決糧食危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身上。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印度目前是一個由糧食「出口國」衰落為「進口國」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糧食生產上走的彎路,值得很多國家來吸取教訓。由於優越的氣候及地理條件,再加上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綠色革命」,印度在過去很長時間裡一直維持了糧食自給自足的狀態,但是自2005年開始,印度的糧食安全問題開始逐步顯現,糧食的產量也開始無法滿足國內人口的日常所需。()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於2006年7月首次從「小麥出口國」變成了「小麥進口國」,進口了300多萬噸小麥以緩解國內的糧食危機。2007年,印度又連續第二年從國際市場進口了小麥。印度農業委員會的一個官員告訴記者,辛格政府已經認識到糧食生產低迷「已經嚴重威脅到印度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糧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安全對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

印度出現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自新世紀以來對糧食安全問題漠不關心。在過去幾年裡,印度經濟連續維持了8%以上的年增長速度,但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每年只維持在3%左右的增長,農民因生活貧困而被迫自殺的事例屢見不鮮。儘管印度市場上尚未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但麵粉、食用油等產品的價格輪番上漲卻是不爭的事實。去年,一小桶色拉油是72盧比,現在漲到了85盧比(1美元約合39盧比)。麵粉的價格據記者觀察,也上漲了20%。()

一些印度學者在談到糧食問題時還提到,事實上,就印度而言,美國每年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印度推銷其農產品,而印度為了保護自身農業和農民的利益,拒絕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力圖實現糧食自給。對此,印度經濟增長學院的辛格教授認為,解決整個國際社會的糧食安全問題需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努力,在農業生產、種子培育、化學肥料等各個領域,西方發達國家都有著先進的技術和經驗,雙方共同合作才能讓更多的國家從糧食危機中解脫出來,這也是整個人類所面臨的共同任務。()

德國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專家威斯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全球糧食安全出了問題,發達國家應負責任,它們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加劇了世界「糧荒」,如為了給歐洲汽
生產生物燃料,結果大量的熱帶雨林被砍伐。近日,德國《法蘭克福彙報》一篇文章呼籲說,聯合國應該制定一份「糧食基本法」,以應對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197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文章說,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人們原本有理由舉行隆重的慶典,因為一個好消息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有充足的資源,人們已掌握了足夠的知識,滿足地球上60多億人口的健康飲食需求;()

但壞消息卻是:人們沒有這樣做。今年的「世界糧食日」把「每個人都擁有獲得足夠食物的權利」定為主題。該組織總幹事雅克?迪烏夫在「世界糧食日」說:「我們的星球有足夠的糧食為所有人提供充足食物,但今晚仍有8.54億男人、女人和兒童空著肚子睡覺。」在這種情況下,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應對糧食危機問題上,中國是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不僅想辦法不斷提高自身糧食安全水平,還把幫助其它國家發展農業當成「援外」的重點。從中國今年「世界糧食日」的宣傳活動中人們得知,中國農業部迄今已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框架下,向亞非等國派出援外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近900名,並計劃在未來5年內派出援外人員3000名。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1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