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類具有一個卑微的名稱

作者:追求永生  於 2010-1-25 2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形像這詞使我們注意到我們卑微的地位。在舊約的上古世界里,這個名詞常用來表示一個塑像或小雕像——一個人或物的立體模型。根據這個普遍的用法,我們知道上帝稱亞當和夏娃為他的形像是什麼意思。他們是創造主有限的,有形質的代表。我們為這個描述感到驚訝,卻不要忘記它同時也表明我們的卑微。我們雖然是上帝的形像,但只不過是形像而已。

現今的世代,一個古老的謊言又逐漸盛行起來。許多團體用各種方式散播人類具有神性的教導。他們說:我們是創造主的延伸,有成為神的潛力。世俗的人文主義想盡辦法把人類高抬到與上帝同等的地位;馬克斯主義所作的也大致相似。一些異端宗教也表達類似的看法。近幾年來,西方世界因為東方宗教的滲透,使人類的神性這個說法越來越流行。

雖然這些教導四面八方圍繞著我們,但有一件事仍然很清楚。聖經堅持我們不是上帝;只是上帝的形像。我們不與我們的創造主同等;在我們裡面沒有一絲一毫的神性。我們只不過是個可以反應創造主的受造物罷了。

當我們注意到上帝用什麼材料來造他的形像時,我們身為受造物的卑微就顯出來了。不同種類的形像在上古的世界是很平常的。考古學家曾經挖掘出許多用石頭或貴重金屬做成的宏偉的雕像。可是他們也發現過一些簡單的泥雕像,它們通常是小而易碎的。

上古世界各種類型的形像引發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到底是哪一種形像呢?上帝造亞當的時候,他沒有使用金或銀,鑽石或紅寶石。亞當是用普通的泥土造成的:"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創世記27) 第一個人類不是一個光彩奪目,用鑽石鑲嵌的形像;也不是用貴重的金屬塑造而成的,他是一個泥像。

我們想要充分明白這幅人類畫像的重要性,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觀點與摩西寫作創世記的時代一般人普遍接受的看法大異其趣。摩西曾經在埃及的皇宮裡受教,當時的人是按照階級制度來劃分等級的。平民在最低層為奴,君王在最高層統治。這個體制的分類不只反映出一種利於社會經濟的需要,更是根源於埃及人對人類的看法。平民身居最低階級,因為他們有如塵土一般。法老位列眾人之上,因為他們是神。有些人卑賤如禽獸,可以輕易地被人取代。而另外一些人,特別是那些高官貴族,一點也不卑微,他們高居眾人之上,甚至可以成為上帝。

摩西在寫創世記的時候反駁這些錯誤的觀點。他對以色列人宣告:所有的人都是泥像的後代。從最偉大的到最低微的,人人都是從地上的塵土而來。與上帝相比,所有的人都是脆弱與卑微的。

在今天的世代,我們很難否認人類不過是塵土而已。疾病和死亡使我們成為一陣過眼雲煙,今天還在,明天就消失了。可是別忘了,摩西不是在描寫有罪的,受苦的人。在創世記這一段里亞當是一個完美而絲毫未受玷污的人。不過,即使在沒有罪和死亡存在的情況下,亞當和夏娃也還是脆弱的的泥像。

假如我們完美的祖先尚且是如此卑微的受造物,我們又好得到那裡去呢!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懷疑我們不過是有限的受造物呢?雖然事實如此的明顯,許多人仍然存心逃避它。他們讓自己沉浸在偉大的幻想里,想盡辦法來逃避聖經對卑微人類的描述。

當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踏上月球的表面,說出: 這是人類的一大步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驕傲。可是與前往太陽系任何一顆行星的航程相比,登陸月球只像在街上繞了一圈而已。而比起隔開各銀河間遼闊浩瀚的空間,月球只不過在一箭之地。太空探險的進展永遠不能證明我們的偉大無窮。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越多,就越體會到我們自己的渺小,我們的成就如此的微小,實在毫無可誇。

其實,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範圍都是如此。我們雖然在許多方面超越了我們的祖先,可是我們真正掌握的卻不多。我們的知識微不足道,我們的能力極為有限,我們的智慧也貧乏得可憐。為什麼呢?摩西早在創世記裡面告訴我們原因了:我們有嚴重的局限性,因為我們只是由泥土造成的形像。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5: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