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錢理群:如何對待從孔子到魯迅的傳統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6-2 06: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一】為什麼要讀經典,怎樣讀經典

  要用人類、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健全發展的人。

  如果今天我們口喊經典閱讀,年輕一代或者大眾,卻都不讀原著,只讀別人的解釋,這就會誤事,會造成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重的後果,說不定比不讀更壞。

  李零這本書實際上是他在北大的一個講稿。據李零介紹,他這些年一直在北大開「經典閱讀課」,引導學生讀他所說的「四大經典」:《論語》、《孫子兵法》、《周易》經傳和《老子》,像《孫子兵法》,他已經講了20年。這使我想起,我在北大也講了20多年的魯迅,而且在退休以後,還在講,在全國各地講,還到中學去開《魯迅作品選讀》的選修課,這也算是開「經典閱讀課」吧。

  為什麼要如此熱衷於「經典閱讀」?「經典」是時代、民族文化的結晶。人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這幾年我提出過一個概念:「作為民族精神源泉的經典」,當這個民族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可以到這樣的經典那裡吸取精神的養料,然後面對自己所要面對的問題。每個國家都有幾部經典,可以說家喻戶曉,滲透到一個民族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就文學經典而言,英國的莎士比亞,俄國的普希金、托爾斯泰,德國的歌德,等等,都是進入國民基礎教育,紮根在青少年心上,成為他們民族年輕一代的精神的「底子」的。具體到我們中國,我曾提出這樣的設想,要在中學(或者大學)開設四門基本經典的選修課:《論語》、《莊子》選讀,唐詩選讀,《紅樓夢》選讀,魯迅作品選讀。———當然,究竟哪些是我們民族「精神源泉的經典」,該在中學(大學)開設什麼基本經典選讀課,這都是可以討論的;但這樣的經典閱讀,實在是民族精神建設的一件大事,是應該認真對待的。

  而且,在當下在青少年中提倡經典閱讀,還有某種迫切性。青少年時期,讀不讀書,讀什麼書,都不是小問題。現在我們這兩方面都出了問題。首先是不讀書:一方面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除了課本和應考複習資料以外,沒有時間、精力,也無興趣讀其他任何「與考試無關」的書,老師、家長也不允許讀;另一方面,如果有一點課餘時間也耗在影視和網路閱讀上。———我並不反對影視和網路閱讀,並且認為影視和網路確實提供了閱讀的新的可能性,擴大了人們的視野,而且其明顯的愉悅性對青少年具有巨大的誘惑力,這都是應該充分肯定的,但其局限也是明顯的:有可能削減,以至取消了深度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因此如果以影視、網路閱讀代替經典文本閱讀,就會有很大的問題。這裡還有一個讀什麼書的問題。像魯迅所說,胡亂追逐時髦,「隨手拈來,大口大口地吞下」的閱讀———這頗有些類似今天的「快餐式閱讀」,吃下的「不是滋養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紅紙包里的爛肉」:當下中國讀書市場上這樣的「新袋子」、「紅紙」包裝,實在是太多了,沒有經驗的青少年特別容易上當,但吃下去的卻是「爛肉」、「酸酒」,仰賴這樣的「快餐」長大,是可能成為畸形人的。魯迅因此大聲疾呼:「我們要有批評家」,給青少年的閱讀以正確的引導。「經典閱讀」正是這樣的導向:要用人類、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糧來滋養我們的下一代,使他們成為一個健康、健全發展的人。

  近年來,我在和中學生和大學生的交談中,還經常討論到一個或許是更為根本的問題,就是「價值理想重建,信仰重建」的問題。很多青少年都為自己信仰的缺失,生活失去目標,人生動力不足而感到困惑。我總是引用魯迅的話作回答:不要去找什麼「導師」,要自己「聯合起來」,尋找自己的路。但我也總是給他們提出兩條建議。一是信仰、價值理想,都不是憑空建立起來,而是要有豐厚的文化基礎。這就要趁年輕,在校學習時間充分,精神集中,大量讀書,特別是古今中外的經典,以吸取最廣泛的精神資源,吸收得愈多愈廣,精神底氣愈足,就愈能在獨立的選擇、消化、融會、創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另一方面,信仰、理想又不是在書齋里苦思冥想所能構建起來的,這就必須有社會實踐;因此,我建議他們,在校期間,在以主要精力讀書的同時,適當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到中國社會底層,以了解真實的中國,和腳下的這塊土地,土地上的人民,土地上的文化,建立某種血肉聯繫,這就為自己確立基本的人生理想、目標,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我的這兩點建議,對討論經典閱讀,也是有意義的。它強調:閱讀經典,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是要從中吸取精神資源;經典的選擇與閱讀,必須有開闊的視野,不僅要讀古代經典,還要讀現代經典,不僅要讀中國經典,而且要讀外國經典,不僅要讀西方經典,還要讀東方國家的經典,不僅要讀文學經典,還要讀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經典,等等,絕不能將任何一個經典絕對化,神聖化,弔死在一棵樹上;而在閱讀經典的同時,還要閱讀生活這部「大書」,關心、參與現實生活的創造,在生活實踐中加深對經典的理解。集中到一點,就是不要為讀經典而讀經典,目的是要促進自己的精神成長,我們是為了「立人」而閱讀經典。

  這就涉及「如何閱讀經典」的問題。李零的書,正是在這一點上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李零說:「我讀《論語》,是讀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麼,要看原書。我的一切結論,是用孔子本人的話來講話」。這話說得很實在,卻真是說到點子上了。講經典,就是引導人們讀原典,一字一句、一章一節、一篇一篇,老老實實地讀。李零是學術界公認的古文字學和古典文獻根底深厚的專家,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將前人的研究成果,1990年代以來竹簡的新發現,以及自己的研究心得結合起來,查考詞語,考證疑難,梳理文義,進行文本細讀。然後,又以《論語》中的人物為線索,打亂原書順序,縱讀《論語》;再以概念為線索,橫讀《論語》。這樣,通讀,細讀,又橫讀,縱讀,聽他課的學生,讀過來讀過去,硬是要把《論語》過它三、四、五遍,這才叫讀經典,真讀,實讀。說實在話,北大學生能聽李零先生講課,是非常幸運的。我真有點羨慕他們。我在讀大學時就沒有這麼認真讀過,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因此,我今天來讀李零這本書,就有補課的性質。剛才吳思先生說他讀了李零的這本書,糾正了以前許多讀不懂或者讀錯的地方。我也有同感。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在講儒家的精髓是「和諧」,大談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說得很玄乎,我越聽越糊塗。這回讀李零的這本書,才弄明白:這裡「說的『和』是和諧,『同』 是平等」,「孔子不講平等,只講和諧」,「所謂和諧,是把事實上的不平等,納入禮的秩序,防亂於未然,比如闊老和窮措大,怎麼擱一塊兒,相安無事」。在我看來,李零的這一梳理,是比較接近孔子的原意的。弄清楚了原意,我也明白了許多事情。這也說明了兩點:一是弄懂原意的重要,道聽途說會上當;二是對經典詞語的解讀,還是有接近或比較接近原意和曲解原意的區分,不能隨便怎麼講都行。

  這也就證實了讀原典、原著的重要。我因此注意到李零這書其實有兩本,一本是《我讀〈論語〉》,是李零講課的講稿,另一本是:《論語》原文,再加上「主題摘錄」和「《論語》人物表」,最後還有「人名索引」。這樣的編排背後,是有一個理念的:作者、老師的講解,只是一個引導,最終是要將讀者、學生引向讀原著。這也是我在講魯迅課,寫有關魯迅的著作時,反覆強調的:我只是一個橋樑,我的任務是引起讀者、學生對魯迅的興趣,喚起他們讀魯迅著作的慾望,一旦讀者、學生讀魯迅原著,自己走進魯迅,我的使命就完成了,而且希望讀者、學生忘記我的講解,把它丟掉,這叫做「過河拆橋」。讀者、學生最終能夠自己閱讀原典,有自己的獨立體會、認識,而不受我們的闡釋約束,限制,這就達到了目的,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好的教學、寫作效果。

  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只聽宣講《論語》而不讀原著。很多講《論語》的書,發行量很大,上百萬冊,我關心的是,講解《論語》的書在發行上百萬冊的同時,是不是也發行了上百萬冊的《論語》原文?或者打一個大折扣,有十萬人讀《論語》,也是很大成功。我們常說需要面對大眾傳播經典,但大眾如果不讀經典,只讀別人的解釋,會有什麼後果?我就想起自己的教訓。我讀大學時,也讀魯迅的書,很多地方都讀不懂,很費勁,年輕人沒有耐性,就希望找捷徑。結果就找到了姚文元的一本解讀魯迅的小冊子,當時覺得讀起來很帶勁,也很貼近現實,於是,就把魯迅原著丟一邊,只把姚文元書里摘引的魯迅的文句抄下來,把姚文元解讀里的警句也抄下來,掛在嘴邊,到處炫耀,以為這就懂得魯迅了。一直到大學畢業,到了貴州邊遠地區,精神苦悶又無書可讀,手頭有部《魯迅全集》,就一卷一卷地讀起來,一讀,就發現上當了。魯迅的原意和姚文元的講解,是滿擰著的。但我的腦子已經被姚文元的馬踐踏了,我要走近真實的魯迅,先要把姚文元的「魯迅」驅逐出去,這可費了大勁。正是因為有過這樣的教訓,我就有了這樣的擔心:如果今天我們口喊經典閱讀,年輕一代或者大眾,卻都不讀原著,只讀別人的解釋,這就會誤事,會造成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嚴重的後果,說不定比不讀更壞。魯迅曾說,「選本」和「摘句」「所顯示的,往往並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選者的眼光」,而「可惜的是(選者)大抵眼光如豆,抹殺了作者真相的居多,這才是一個『文人浩劫』」。而我們現在是只讀解釋和解釋者的「摘句」,那就更是「浩劫」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2: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