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趣味成語小知識系列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6-1 20: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1. 成語知識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

特點:
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
②意義的整體性。
③時間和空間的慣用性。
④形成的歷史性。
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來源:
①歷史故事
②寓言故事
③神話或其他傳說
④古典文學作品

一、關於成語的來源:
1、 寓言成語:如杞人憂天、愚公移山(主要出現在我國古代文獻,如《莊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韓非子》濫竽充數,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話傳說中的成語:如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海市蜃樓、天衣無縫、牛郎織女等 。
3、歷史故事成語,漢語成語中,來源於歷史事件名人傳聞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傳》《史記》《後漢書》有許多著名戰爭或歷史事件概括而來的成語,如草木皆兵,完璧歸趙,紙上談兵,破釜沉舟,指鹿為馬,這類成語要注意這個成語的主人公,考試會考到,(後面有專門練習)
4、名言警句成語如:自強不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切磋琢磨。
5、來源於宗教的成語:
(佛):立地成佛、借花獻佛、降龍伏虎、當頭棒喝
(道):雞犬升天、點石成金、靈丹妙藥、脫胎換骨、長生不老
6、來源於民諺俗語的: 投鼠忌器、唇亡齒寒、城門失火、秧及魚池

二、從構詞形式分析及內容特點分:

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兩截用對對子的辦法,聯在一起如:遠走高飛、四分五裂、低三下四、驚心動魄
2、數字成語
從一到十到百千萬 (含有誇張性)關於二打頭的補充如下 「二分明月、 二三其德、 二桃殺三、士 二姓之好, 不二法門、接二連三 、一石二鳥、 天無二日、 心不二用」
3、重疊成語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詞和動詞的重疊:鬱鬱蔥蔥、戰戰兢兢、吞吞吐吐
(2)ABAC式:間隔式的重疊成語 1、3 字重疊 2、4 同義 近義或反義相關的詞:善始善終、戒驕戒燥
(3)AABC 式:首字重疊,對後面的詞語起修飾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榮、滔滔不絕、搖搖欲墜
(4)ABCC式:後面兩字重疊,對前面的陳述與說明,如文質彬彬、得意洋洋、威風凜凜、生氣勃勃
(5)其他重疊:成語數量不多。僅列舉 ABCB:心服口服、以牙還牙、倚老賣老、微乎其微。ABBC:不了了之
4、成語中的近義詞 與反義詞
反義詞:深入淺出、前俯後仰、捨近求遠、前仰後合、前俯後仰、大同小異
近義詞:甜言蜜語、想方設法、胡思亂想、爭分奪秒、翻山越嶺、奇形怪狀
5、成語中的修辭
(1)比喻:如魚得水、如膠似漆、穩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湯
(2)誇張:度日如年、歸心似箭、一日千里、日里萬機、聞風喪膽、天崩地裂、雲消霧散、霧裡看花、冰清玉潔
(3)借代:汗馬功勞、巾幗鬚眉
(4)三個字的成語:鴻門宴、安樂窩|、鐵公雞、冷不丁、莫須有、東道主

6、容易寫錯的成語
換然一新( ) 變本加利( )鬼計多端 ( ) 輕歌慢( )舞 來勢凶凶 ( )免為其難( ) 弱不經風 ( ) 捨生取( )義 奮不顧生 () 名落深山 ( ) 迫不急待( ) 山青水秀 ( ) 隨聲附合( ) 永往直前 ( ) 仗義直言( ) 至理名言( ) 星羅其布 ( )名符其實 ( ) 如火如茶( ) 半徒而廢 ( ) 惹事生非( )
7、生肖 成語(動物成語)
鼠目寸光、牛刀小試、虎口餘生、兔死狐悲、龍飛鳳舞、畫蛇添足、老馬識途、亡羊補牢、聞雞起舞、狗仗人勢、猴年馬月
8、成語中的人體知識:心想事成、三頭六臂
9、成語中的花草樹木 :桃紅柳綠、柳暗花明
10、成語中的顏色:紅顏薄命 、燈紅酒綠、赤膽忠心、青紅皂白、黃粱美夢、潔白無暇、萬紫千紅

11、成語中的天文氣象知識
(天文)天長地久、日新月異、天經地義、月落星沉、大步流星
(氣象風 雨 雷 電 雲 霧 冰 雪 ) 風塵僕僕、雨過天晴、雷厲風行、電閃雷鳴
12、成語中的廣告應用 (活用成語)
(1)一毛不拔(某牙刷廣告 )
(2)臭名遠揚 香飄萬里 (某臭豆腐廣告)
(3)停電24小時 依舊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廣告)
(4)閑妻良母(台灣海龍洗衣機的廣告)
(5 )一筆勾銷(某塗改筆廣告)
(6)千軍萬馬難抵名筆一揮(派克金筆廣告)
(7)默默無「蚊」的奉獻(某電蚊香廣告)
(8)金獅牌自行車(樂在騎中)

13、成語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初出茅廬、入木三分、煮豆燃萁、破釜沉舟、紙上談兵、背水一戰、指鹿為馬、圍魏救趙、草船借箭、完璧歸趙、卧薪嘗膽、負荊請罪、毛遂自薦、聞雞起舞、三顧茅廬、望梅止渴、圖窮匕見
14、含「手」的成語
形容極為興奮:手舞足蹈
形容情誼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醫術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機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歸於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靈敏、手藝精巧:心靈手巧
形容十分喜愛:愛不釋手
形容技藝嫻熟或做事順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長命百歲、壽比南山、長命富貴 進步:更進一竿、更上一層樓
生意:日升月恆、金玉滿堂 鼓勵:再接再厲、堅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風順、一路順風、萬事大吉、萬事亨通
16、成語的四字性
前面已經說過,成語多由四字組成,少於四字或多於四字的比較少;尤其少與於四字的成語,相形之下更少。
因此日本人講漢語,就有「四字漢語」這種說法(見一九七八年版編著的《中學校現代國語》),也有的稱為「四字熟語」(見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義等編的《中學校國語》)。
不過他們列入「四字漢語」和「四字熟語」中的例語,在我們看來,有的不是我們所說的成語,因為我們沒有那種說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達」、「執行猶豫」、「質疑應答」之類。
又如他們把「春夏秋冬」、「前後左右」、「東西南北」也都認為是「四字熟語」,我們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這是氣象學名詞,「前後左右」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詞,「東西南北」是地理學上常用的方位名詞。
儘管這樣,成語之顯然有四字性是無可否認的。例如下列的成語,就它們的出處來看,都不是四個字,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些成語都是把非四字的話加以提煉、形成四字成語,試看以下成語與其出處的關係: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證,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孟子?公孫丑》上篇)
(4)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刻)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5)黔驢技窮: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題目是《三戒》,其中有一個小題為《黔之驢》。「黔驢技窮」就是從這篇文章敘述的故事中提煉出來的。
(6)敝帚千金:(或說「敝帚自珍」)「里語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曹丕《典論?論文》)
從上文看來,成語的四字性非常明顯。或者把比四字為多的話縮減為四字,如「明察秋毫」、「緣木求魚」,或者把兩句話合併為一句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
或者把一個用字較多的故事,編寫為四字,成為一個成語,如「刻(契)舟求劍」、「黔驢技窮」都是。
古人有些話,本來夠得上警句,可以成為成語。只是因為改變為四字,比較麻煩,也就只好把它放棄,作為引導語來用。
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意思很好,但因字數較多的關係,就沒能形成成語,我們只能視為警句,有時引入文章。
而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容易說,容易記,便可以成為成語。而同在《岳陽樓記》中的文句「百廢俱興」,因為是四字,就成了成語。
成語為什麼四字者為多,這大概是因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古代歷史《尚書》,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後來初學讀的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兩種即全為四字句。《四言雜字》《龍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這雖然是訓蒙書,也足以說明四字句之為人所喜愛、所樂誦。
不過把四字成語縮短為二字的也頗不少,如:
畫蛇添足---蛇足
東施效顰---效顰
墨守成規---墨守
杞人憂天---杞憂
囊螢映雪---螢雪
以上都是從四字成語縮寫為二字的例子。在某種場合,也許有宜於用二字者。又如「矛盾」、「推敲」之類常用的成語,都是來源於有名的故事,但都不是由四字成語精簡為二字的。這種與一般辭彙又有所不同,我們不妨認為是成語中之二字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4: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