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圖美文] 竹,氣節,中華文化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5-30 17: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中國竹與中華氣節

千百年來,中國人一向以竹為「清高自潔」的象徵。先賢們頌竹、畫竹、寫竹,把竹子譽為「寒歲三友」,彷彿竹子與國人的精神生活有著不解之緣。可以說,竹子是中國傳承精神孕育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氣節」。所謂氣節,大抵是指人們應有的高尚情操,也就是不媚權貴,不迎流弊,人窮志不短,位卑憂國恨。身處逆境,仍能恪守剛直不阿的人格。這種氣節,也隱含著對社會腐朽的批評,對清廉自潔、高風亮節的讚頌。

鄭板橋先生說:「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君子之豪氣凌雲,不為俗屈」。春秋以後,「士」階層興起。但是,在王權制度下,士人不僅未能施展「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反遭官僚壓制,以致仕途失意,使得許多文人對下層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竹子剛直不阿,青翠常綠,與士人的品性相吻合。愛竹的情結,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歷代以來,士人以松、竹、梅、蘭、菊等為寄託,松的常青、梅的高潔、竹的堅貞、蘭的洒脫、菊的孤傲,正與文人的品性相共鳴,與儒家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相吻合。

竹子內莖中空,令人不由聯想到君子「謙遜虛心」的美德;竹子的枝翠葉綠,易於生長,節節高升,包含了青春向上的活力。竹子所引伸出的「氣節」,也與儒家學說的「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斬而為箭,射而則達」相契合,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內涵。

自先秦以來,帝王以竹製為「符」,用以發布命令,旨在要求屬下像竹子一樣有禮有節、不折不扣地履行使命。張騫出使西域,身處逆境,仍不屈不撓,終於不辱使命;蘇武奉命赴匈奴,被幽閉十九載,面對利誘,一臉正氣;文天祥兵敗被俘,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體現了民族氣節。這些都是「竹衰不變節,花落有餘香」的竹品質。先賢以青竹為象徵,鑄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樑,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學人的品性。

居必有竹,古往今來也是許多人的愛好與追求。在古人眼裡,竹子具有凝重分量,體現居者的「雅」、「俗」品性。歷代以來,所謂「千枝翠竹遮映」、「東牆疏竹影」、「窗前竹勁風」等情韻,均是居室高雅的寫照,是一種「身與竹化」的審美境界。

by 龔玉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7 15: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