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古代十大悼亡詩詞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5-24 12: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第一首——《詩經·唐風·葛生》之:百歲之後,歸於其居!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葛   生

  —— 詩經·唐風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於域。
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
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後,歸於其室!



【譯文】:
葛生長覆蓋住荊條,蘞蔓生在田野。
我的愛人葬身此地,誰來陪伴孤獨的居處?

葛生長覆蓋酸棗樹,蘞蔓生在墳頭。
我的愛人葬身此地,誰來陪伴孤獨的睡眼?

角枕燦爛啊,錦緞被子鮮明啊。
我的愛人葬身此地,誰來陪伴孤獨的白日?

夏季的天酷長,冬季的夜漫漫。
只有百年以後,到這兒共同居住!

冬季的夜漫漫,夏季的天酷長。
只有百年以後,到這兒共同居住!



【背景】:
這首詩被後人認為是『悼亡詩之祖』。關於這首《葛生》的主旨,歷代學者多有爭議。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錦衾」為收殮死者的用具,指出:「《葛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說。顯然,憑「亡此」、「於域」、「角枕」、「錦衾」、「其居」、「其室」、「獨處」、「獨息」、「獨旦」等詞語證本詩悼亡之旨,是有說服力的。

後世對這首詩評價極高,今人認為本篇「不僅知為悼亡之祖,亦悼亡詩之絕唱也」(朱守亮《詩經評釋》),又認為「後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詩傑作」,「不出此詩窠臼」(周蒙、馮宇《詩經百首譯釋》)。就本詩的藝術魅力和對後世悼亡詩歌的創作影響而言,這種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詩從葛藤寫起,或者正是墳墓之地,觸動情思,兩相分離各自獨處,倍感傷心。詩寫亡人的獨處無人陪伴,正是為了寫活著的人的孤獨無親,從而見出生前的相親相愛,同心同德,以致於發出死後同穴的悲號。詩反覆抒寫無法忍受的獨處的時日,都是為了表達當初同處和和諧美好。《葛生》可以被看作是中國悼亡詩的濫觴,那生死不渝的愛情絕唱,可以穿越時空,成為每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夢想與期許。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9 09: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