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母必須明白的老話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4-25 17: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育兒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當一些中小學生的父母拿別人孩子的好成績說事,以此教訓自己孩子時,不知這哥們是否捎帶腳把人家孩子他爸他媽拿來與自己比照一下。不信打賭試試,像這種動輒跟別人攀比,比得自己和孩子灰不溜秋的主,估計在社會上混得也好不到哪去。而那些事業有成之士往往孩子也是比較爭氣的。雖說如今不搞「有其父必有其子」 的株連那一套,不過輩輩相傳的老話在剝去其粗礪低俗的外皮后,竟然顯出幾分質樸無華的道理來。就拿父母的個人素質水平與子女成長的關係這方面來講,有五句老話做學生家長的還就不能不知。

    第一句,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父母素質境況對子女成才的影響。

    其一是遺傳作用,大凡成功人士,皆為人之精英,表現出思維敏捷、聰慧靈動,其子女肯定也不會蠢笨,這是生物學上的遺傳基因在起作用,由不得你不服。其二是環境的熏陶。在事業有成的家庭,小孩生下來,經常看到的是書、畫,聽到是朗誦、歌唱。往來親友話語中多是講學術做研究幹事業。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好學上進的性格,就悄悄在心田裡紮根了。古代的孟母就深喑此道,不惜三次舉家搬遷,終於在一所名牌高中旁邊住下來,孟子天天耳聞書聲,目睹白領,終於成長為萬世敬仰的國學大師。要是擱現在,在《百家講壇》長期開辦講座,名聲銀子盡收腰包,哪輪得上于丹這個小女子這兒得瑟,可見生長環境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作用不可忽視。其三,資源的活用。成龍大哥是世界大牌,因此祖明生下來名師早就恭候多時了,你還別小瞧那小公鴨嗓,愣是生拉硬拽的成了小龍。梅蘭芳大師的兒女也是從一發矇就有師叔師姑名角親傳,焉能不成氣候?更不要說霍英東的兒子傳承家業,李嘉成的兒子名冠香江,生長在掌控資源位列主流的人家,每天被人才和機會團團包圍,想不成功都難。而下層的子弟們生活在販夫走卒中,耳邊充斥著雞毛蒜皮的瑣碎和無聊,其境界走不出衚衕串子的圈子。

     有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大學生在山區碰到一個放羊娃,問他:長大了想做啥?放羊娃說:「娶妻。問:「取了妻幹啥?」答:「生娃。」問:「生了娃幹啥?」答: 「放羊」。逼仄的環境孕育不出胸懷四海的豪傑。其四,事業有成之人一般具有勤學苦鑽,拼搏上進,勇於挑戰,敢為人先的優秀特質和審時度勢、進退有據、不盲目、不迷信、不極端、不偏執的完美性格以及誠信優雅、豁達大氣、知性睿智的氣度,這一切不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的言行,也容易形成親子間敬而從之的良好局面。即使有些家長和孩子們溝通得不算太好,但敬畏之心使孩子會無選擇條件服從。相反,那些不學無術粗俗淺薄,鼠竊狗偷,萎瑣無能的家長在兒女們眼中是貶值的,由於兒女對他為人的不屑,導致不接受他的管理教育。其五,混得好的家長心態平和、寬厚,自身對人生的感悟接近哲人聖賢,教育起孩子來,有理有據,可圈可點,效果也是不錯。而那些不努力不經營,混天度日,一輩子遊走在社會邊緣,對主流階層充滿妒忌與憤恨的家長,除了釋放對現實的不滿和讓兒子替自己活出個樣來的發狠以外,估計也說不出多少有水準的東西。孩子對他們轉嫁責任的做法本來不屑一顧,對他們的偏激或無用的嘮叨更是嗤之以鼻,這樣的望子成龍能有多大的效果,還真看不出來。

    第二句,不瞎不聾不做家翁——給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間。

    這是老輩子傳授給准公婆的古訓。你想啊,新媳婦從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帶著截然不同生活烙印來到你家,若公婆天天瞪大雙眼觀察,不厭其煩教訓,實行二十四小監控。估計等不蜜月結束,新媳婦就得自請休停,要不幹脆點,一條白綾「自掛東南枝」了。古往今來,升級做了公婆的人常常裝聾作啞,寬容待下,以求得家宅平安,福壽延年。如今世道變了,兒媳婦們鹹魚翻身,再也不用看公婆的臉色了。可有些人的責任心依然那麼強,將監控的目標又鎖定在自己卵翼下尚未逃脫出來的兒女身上。天天瞪著銳利的眼睛,說著喋喋的話語,不顧兒女的厭煩,頑強的盡職盡責。於是,愈管愈差,豁個論堆,甚至子女與父母之間反目成仇,更有甚者將親骨肉監督成弒父殺母的冷血逆子。想想老祖宗說的話吧,耳目塞聽一點,責任心淡一點,給兒女們足夠的喘息餘地和廣闊的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習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體驗去感悟,不要事媽似的絮絮叨叨,包辦代替。事實上,越是較少得到照顧的孩子生存能力越強,越是嬌生慣養的寵兒,面對未來世界越是茫然無助。你可以代替他做事,卻代替不了他成長,更代替不了他作為一分子生存於這個世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嬌嫩到強大,從無知到豐富的動態發展過程。碰釘子,走彎路,出故障都是正常的,沒什麼值的大驚小怪。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誤時,或出手幫扶一把,或伸手點播一二,或乾脆不予理睬,讓他自己爬起來。切忌不要將孩子成長中出現的知識性性技術性問題當成道德品質的頑劣加以責罵,更不要不分清紅皂白,怒斥痛擊,使孩子對前進成長心存畏懼,從此變的懦弱和消極。孩子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主,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子成龍的母親節衣縮食,含辛茹苦的供莎莎彈琴,但莎莎把學琴看作是一種壓力和苦惱,千方百計裝病逃脫比賽,最後差一點神經錯亂。莎莎的父母花錢受累差點害了孩子,這個活生生的典型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興趣是成功的保證,孩子們只有對自己想做愛做的事才會產生真正的動力,才會有成效。

第三句:巧娘拙閨女--強勢父母陰影下孩子的無奈。

    常常有這樣一種情況:一些父母高智商有本事,但孩子卻並不出色,即使家長費盡心機,孩子好象下定決心讓父母傷心似的油鹽不進。這時會有人嘆息:「風水讓大人拔盡了。」「巧娘拙閨女嘛」。這種宿命的論調咋聽荒謬,仔細琢磨,還硬是琢磨出點道理來。不信,你且聽來。

    道理之一。娘巧,水平高,眼光高。對閨女那三腳貓的工夫自是看不上。乾脆就自己動手方合心意。於是閨女就被撂荒了。

    道理之二,在巧娘盛名之下,姑娘再巧也突不破人們的思維定勢,在巧娘大量粉絲的保衛下,在巧娘堅挺的票房面前,閨女只得落荒而逃。賭氣不幹這勞什子了。

    道理之三,巧娘自恃手段高強,對學員閨女嚴厲驕橫,橫挑鼻子豎挑眼,鼓勵少,貶斥多,弄得小女子自信消失殆盡,變得越來越笨。

    道理之四,巧娘太強勢,處處要比別人高一籌,即使是女兒也不例外的,都要雪藏在她的光影下,讓女兒而覺得高不可攀,,乾脆死了達到和超過巧娘先進水平的心。

     俗話說,不怕娘精,不怕娘傻,就怕娘半精不傻,半吊子。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說起來沒完。不知閨女家臉皮薄,一點就透。不知孩子心理嬌嫩脆弱,得婉轉著說。不知女孩孩如企業,聲譽如生命,逮誰跟誰數叨閨女的不通路,不開竅。閨女休惱之下,還不把針線笸籮砸了?有時候,我們真的希望我門的父母傻一點,不那麼咄咄逼人,不那麼好為人師,不那麼極端負責,不那麼眼光銳利。給孩子點喘息之機,給孩子點自我設計自我完善的空間,給孩子點成功的渴望與希冀。我們給巧娘家長的貼心提示是:

    一是,給點空間。人與人之間,包括夫妻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要有合理的距離,太近了,會讓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憋悶窒息。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更要給他們自己觀察,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自己提高的空間。不要把得太嚴,弦綳得太緊。否則,孩子就就會厭惡反感,失去興趣。

    二是,學會放開。不要事無巨細,樣樣弄得妥貼周到,不給孩子一點自己動手鍛煉的機會。不要怕孩子弄髒衣服,打碎碗,跌破頭,,放他去摔打去歷練,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參天大樹。不要怕他遲一次到,坐一次紅椅子,挨一次批評,該孩子自己打理的事情就要他自己負責,決不包辦代替。只有現在狠心,才有將來的放心。

    三是學會示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成功的體驗,需要成就感來支持。按教育心理學的原理,興趣來源於成功的喜悅,一次實踐成功,受到讚揚,他就會對此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做好工作的信心,就會一步步走向成功。巧娘幾十年的爐火純青,閨女哪裡會輕易趕上她?可為了閨女的自信,不妨裝一回笨,讓閨女贏一次,示一回弱,向閨女請教一二。在外人,尤其在那些有做媒癖好的婆子面前,有意無意地誇閨女幾次,誠如是,則汝女可教,而新秀可出,巧娘之品派牌資源愈加豐厚,品牌價值愈高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8: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