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他們"很中國"----在華外國人分階層調查報告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3-11 14: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隨著來華外國人數量的日益龐大,他們之間的差異化也日益明顯:「金字塔」或「橄欖形」頂端的外國人,有著令人羨慕的收入,過著富足的生活;「中間層」則和普通中國人一樣,朝九晚五,辛勤工作;而還有一些外國人則可能為了實現致富的夢想,在各種各樣的場所打拚,努力謀生。


  「塔尖」上的「三高」生活

高職、高薪、高享受

    肖克是一個「很中國」的敘利亞小夥子,7年前,他在中國當大使的父親勸他來中國感受一下,沒想到,當時極不情願的他,一來就呆了7年。

    7年中,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完了國際關係專業,在北京買了房,交了中國女朋友,他玩升級的牌技絲毫不弱於他的中國朋友。這位開著賓士、當著老闆的「老外」坦言,很多比他優秀的外國人正在被中國強大的魅力所吸引,來到這裡創業、淘金、生活。

    國家外國專家局新聞發言人劉永志曾如此總結外國人來華的趨勢變化:以前是退休的多,現在是年富力強的越來越多;以前是一般性人才多,現在是高級人才越來越多;以前是短期工作的多,現在長期工作的越來越多。

    而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外籍專家在中國可以獲得更符合自己工作的收入和發展。企業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學科高級人才等等,都是現在中國所亟需的。

    不少單位為引進高級人才,紛紛亮出優厚的條件。越來越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在面向國際高級人才時,開出了在普通中國人看來是天價的薪水,許多單位的薪酬水平和待遇,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外競爭對手。

    以深圳發展銀行外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法蘭克·紐曼為例,曾有某投資諮詢公司根據上市公司2005年年報所做的「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持股狀況綜合研究報告」顯示估算出,他的年薪是602.57萬元。

    其實,除了被聘用到中國企業的外國優秀人才,國外大型企業和機構派到中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薪水更是相當不菲。智聯招聘總裁趙鵬副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說,海外公司外派到中國的高管「年薪往往不會低於100萬美元,一些國際知名投資公司的高管甚至可以超過200萬美元」。

    肖克是沙姆國際旅遊酒店集團駐中國的首席代表,他沒有直接向記者透露自己的收入,不過言談中他講的「開著賓士,住著不小的公寓,基本什麼都買得起,即使是四合院也可以」,令人不會懷疑他薪水的豐厚程度。

    在北大讀書的加藤嘉一在北京呆了很多年,他向《環球》雜誌記者說出了來中國的原因:「現在所有的日本公司都很注重中國市場。因此,只有特別優秀的人才會被派往中國,他們來中國的待遇都很優厚,而且回國后大多都會升職。」

    不少外國人喜歡中國傳統里蘊含的「味道」。在北京,一些特別有錢的外國人會選擇買個四合院住,他們覺得這才意味著是來到了中國。北京的一些四合院現在最貴的標價甚至已經達到一億元,一般的也要幾百萬到幾千萬,但這些昂貴的住宅從來都不乏外國人問津。

    當然,由於有嚴格規定,購入四合院的業主絕對不能隨意拆改,即使打算安裝落地窗或加蓋廁所,都需要規劃部門審批。這些腰纏萬貫的買主只能「暗地裡」進行改造,增設了游泳池、衛星電視天線和地下車庫。



「綠卡」和投資

    允許外籍人才和投資者領取中國「綠卡」制度實施的3年中,既引進了先進技術,增加外商投資數額,又吸引了人才,填補了智力資源短缺。「綠卡」吸引了一大批中國缺口較大的現代通信、生物工程、電腦晶元製造等高新技術人才、熟悉國際金融和世貿組織規則的人才、既懂經營又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

    據悉,「綠卡」制度為外籍高層次人才和投資者提供了出入境和居留便利,也激發了他們引進先進技術、增加投資的熱情。美籍華人馬續翔取得「綠卡」后,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先進數碼無損探傷設備及技術引進中國;歐姆龍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日本籍總經理市川暢男在獲得「綠卡」后,對中國增加了近300億日元(約 22.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還有一些外商經諮詢后表示要追加在華投資數額,早日達到申請「綠卡」的條件。

    當然,一些在中國創業的洋老闆還是能夠感覺到在創業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儘管現在開辦公司的手續已經得到簡化,但還有一些規章制度會讓「老外」們暈頭轉向。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認為,在這裡創業「機會大於麻煩」,很容易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對於「商場文化」,肖克頗有自己的看法:「在中國嘛,還是要適應中國人的方式。」比如自己的賓士車,就是基於自己對中國社會的理解,要「有面子」。而肖克所屬公司身價40多億美元的老闆在國外開的也不過是一輛普通的標緻。

    就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文化這一問題,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辜正坤告訴《環球》雜誌:「在對待中國文化的態度上,外國學者經歷了從排斥到接受的轉變,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在華的一些外國學者逐漸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並開始鑽研中國文化。」

    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愛體現在很多方面:「現在有不少外國學者為了研究中國的古建築,長期生活在蘇州、杭州等地,中國相關部門拆除一些建築,一些外國學者甚至比中國學者更痛心;還有一些外國學者開始專門研究中國的國學和道教。」



工薪老外的「小日子」

    當然,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畢竟是少數人,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外國人,生活也並不是每天都是「酒吧、高爾夫、賓士」,大部分在華外國人的收入低於我們的想像,他們從事的職業非常多元化。

外籍教授的清貧生活

    羅大衛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副教授,在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教書的他在中國的生活,似乎可以代表一部分外籍教師的生活。由於地理位置和學校實力、管理的差異,外籍教師的收入水平參差不齊,但總的來說,都不是很高。羅大衛向《環球》雜誌記者坦言,自己要比在紐西蘭的同事收入低,而且由於住房緊張,清華大學分給他的住房只有60多平米,而除了自己的妻子外,六個孩子也在身邊,「太擠了」。

    由於北京房價增長較快,住在學校外的成本也很高,羅大衛一家聽了朋友的建議,選擇住在北京天通苑以北3公里處的一個小區里,每天上下班都要和中國其他上班族一樣擠地鐵。孩子們上學的花費也很貴,如果要上國際學校,6個孩子每年要花費12萬美元,於是,羅大衛送孩子們上的是便宜一點的當地學校,很多課程他還自己教。

    雖然生活似乎並不寬裕,但羅大衛卻也能樂在其中,他說自己不止一次地回答過關於為什麼會在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來到中國的問題——「生活並不僅僅是掙工資。」在很多年前,來中國就是他的一個夢想,來這裡看看正在發展的中國,感受這裡翻天覆地的變化,人的一生能有幾次這樣的機會?

    的確,對中國的喜愛和嚮往見證中國發展的歷程,幾乎是所有到中國來的外國人的「誘因」。

    當然,作為一名普通人,來到異國生活和工作,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苦難。肖克給《環球》雜誌記者介紹說,在中國的外國人中,流傳著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來中國,要哭兩次」:初到中國,由於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很多不適應,尤其是原來會說英語的中國人不多,賣外國商品的地方更是少,外國人會覺得很失落,於是要哭;但待一段之後,覺得這裡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久而久之還產生了很深的感情,於是走的時候又哭了。

韓國小老闆和印度瑜伽師

    來自韓國、印度等地的外國人在中國由於數量龐大,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談及自己的在華的生活,韓國人金熙濤津津樂道。來中國之前,他在韓國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1993年,金熙濤所在的公司選派駐華代表,公司的同事當時都不太願意來中國,而喜歡運動、勇於挑戰的金熙濤最後主動請纓來北京。

    剛來時,他便發現中國經濟的活力超過了他之前的預期。金熙濤慶幸自己是第一批來華「吃螃蟹」的韓國人,他在中國獲得了事業和愛情雙豐收。

    金熙濤和他的中國妻子唐蕊已經育有一兒一女,他們在五道口經營一個韓國料理店,同時代理一個韓國化妝品在中國的銷售。他們在北京各大高校設立代銷點並已經建立了一個化妝品銷售網路,隨著「韓流」席捲中國,金熙濤夫妻對自己的經營業績非常滿意,他們已經在北京韓國人居住較為集中的望京地區購買了兩套住房。

    韓國中小企業廳行政事務官白明浩告訴《環球》記者,目前約有100多萬韓國人生活在中國,其中60%是商人,20%是留學生,望京和五道口是韓國人在北京的聚居地,韓國商人在中國主要從事工業生產、開設餐廳或者商店,不過,其中30%韓國商人在中國的經營情況並不太理想。

    拉里比莫則是來自印度「瑜伽聖地」瑞詩凱詩的瑜珈教練,他雖然沒有像金熙濤那樣在中國贏得愛情,但他也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拉里比莫大學沒有畢業,感覺自己在重視學歷的印度沒有發展前途,便來到中國淘金。中國白領階層對瑜伽的熱愛讓他喜出望外,他已經在中國幾個大城市建立了20多個瑜伽培訓中心,而且事業還在不斷快速發展。

    拉里比莫告訴《環球》記者,在中國做瑜珈培訓所賺的收入比在印度要多三四倍,不斷進入中國的印度人主要擔任瑜珈教練或者經營餐館。

    據《環球》記者了解,一些發達國家的普通百姓也開始來中國尋找發展機遇。在北京,日本人大多聚居在以長富宮、發展大廈為中心的兩個地區,而德國人則喜歡居住在燕莎友誼商城、凱賓斯基飯店附近。


集結中國的「淘金客」

「偷偷」來中國

    在印象中的「老外」之外,我們偶爾會在媒體上了解到一些通過偷渡或者簽證過期仍然滯留的外國人的消息:他們的來華之路充滿艱辛,有的甚至走的是違法之路;他們的生財之道也各有不同;由於他們往往在暗處活動,具體的人數很難統計,也給地方的管理造成一些不便。

    智聯招聘副總裁趙鵬分析說,隨著在華外國人數的大量增加,或許已經形成了「金字塔」形或「橄欖」形,位於底部的就是這些幾乎「隱藏」的外國人。

    2007年,北京邊檢總站在北京口岸查獲的偷渡出境人數比上一年下降27%,而查獲的偷渡入境人數比上一年上升38%並創歷史新高,這是《環球》記者近日在採訪北京邊檢總站時獲得的信息。

    北京邊檢總站特勤隊三分隊的武玉峰,已經在首都機場工作17年多時間,經他查獲的偷渡者有300餘人次。他告訴《環球》記者,進出首都機場的外國遊客連續 10多年在快速增多,伴隨出現的偷渡現象也越來越複雜,偷渡者現在使用的很多假證件用肉眼無法直接判斷真偽,但要在大量旅客出入境檢查的短短几十秒內分辨出偷渡者就需要有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

    北京邊檢總站副總站長陳衍習接受《環球》記者採訪時說,從2000年開始,北京邊檢總站查獲的偷渡出境者數量在逐年減少,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查獲的偷渡入境者數量在迅速增加,首都機場現在幾乎每天都可以查獲偷渡入境者,他們主要來自世界上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或政治局勢不大穩定的國家。

    據被查獲的偷渡者透露,在某些國家,中介機構將代辦中國簽證的簽證費炒到了正常辦理費用的20多倍,購買一個「模擬」的「假簽證」就需要1500多美元。

謹慎的皮索羅

    麥卡明是北京某重點高校的非洲籍留學生,他給《環球》雜誌記者介紹認識了他兒時的夥伴皮索羅(化名)。

    《環球》記者在一家茶樓採訪了皮索羅,儘管茶樓悠閑的布置讓人感覺很放鬆,但皮索羅卻謹慎小心,和記者聊了半小時才談及正題。

    皮索羅2005年3月來到中國,他首先在北京語言大學學了4個月漢語,然後在中國收購手機、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和塑料花等生活用品並寄到非洲,非洲那邊的合伙人銷貨后通過銀行卡給他轉賬。他同時還做些小生意,當家教,中國幾個大城市他都去過。在他看來,中國人對外國人很友善,一些家長也樂於請他們給小孩教英語。

    皮索羅的簽證早已過期,像他這樣簽證過期但仍滯留在中國的人為數不少。他有時候回國就借用新來的「同鄉人」的護照,他說「非洲朋友圈」也經常這樣互相借用護照。有些外國人認為,中國人一般分辨不出黑人的長相差別,運氣好點就可以僥倖應付檢查。即使也有被邊檢查獲的時候,但他們被遣送回國后仍會想辦法辦理合法的簽證來中國。

    2007年10月帶團從非洲考察回國的中投國信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總經理呂海軍告訴《環球》雜誌,在中關村電腦市場賣1000到2000元的二手電筒腦,在非洲只要承諾保修1至2年就可以賣到400至800美元(約2800到5600元人民幣)。中國和非洲的一些產品存在巨大價差,給一些在華的非洲人提供了商機。一次呂海軍乘飛機去非洲,在機場登記檢查時,曾看見一位返非旅客的行李箱里裝滿了手機。

    皮索羅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偷渡來中國的「家鄉人」在逐漸增多。這些人一般家境貧寒,他們打算在中國掙些錢后再回國。由於沒有合法身份,他們一般只能在非洲商人開設的公司工作,主要從事接單、下單、跟單、出貨等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非洲商人給這些「偷渡者」開的工資很低,有時候商人之間會互相 「倒賣」偷渡者。這些偷渡者大多生活在廣州,因為廣州有很多工廠,中國與一些非洲國家間的商品貿易也主要集中在那裡。

    偷渡者中也有「混」得不好或者不服管理的。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包括搶劫或行騙,用假外幣騙兌人民幣是他們的慣用手法。

來源:2008年2月15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4期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3-11 15:03 編輯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1: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