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二十四詩品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4-6 12: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史博覽|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二十四詩品》實際上是二十四首非常優美的四言詩,每品以十二句分題繫辭,描繪的是二十四種不同風格的詩境;它並沒有直接講到詩歌的創作方法與技巧,故而有後來的《續詩品》之作,而這種對不同詩境的描繪更多地是在讚揚其中所體現的精神品格。
       詩品中體現的了非常突出的老莊精神品格,幾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莊虛靜恬淡、超塵撥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隨處拈來如,「真與不奪,強得易貧。」「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忽逢幽人,如見道心。」無不滲透著淡泊曠遠,空靈澄澈的靈心妙性。


二十四詩品 [唐] 司空圖 著

1.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2.沖淡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3.纖穠

  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4.沉著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鍾。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6.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7.洗鍊

  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鍊冶,絕愛緇磷。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勁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雲連風。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9.綺麗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余水畔,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殫美襟。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11.含蓄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滿綠酒,花時反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12.豪放

  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虛得以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盡,相期與來。明漪絕底,奇花初胎。青春鸚鵡,楊柳樓台。碧山人來,清酒深杯。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

  14.縝密

  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遠,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痴。猶春於綠,明月雪時。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羈。控物自富,與率為期。築室松下,脫帽看詩。但知旦暮,不辨何時。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竹,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BD尋幽。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力之於時,聲之於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鵬風翱翔。道不自器,與之圓方。

  18.實境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悲慨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適苦欲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20.形容

  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雲變態,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21.超詣

  匪神之靈,匪幾之微。如將白雲,清風與歸。遠引若至,臨之已非。少有道契,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誦之思之,其聲愈希。

  22.飄逸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雲。高人畫中,令色氤氳。御風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如將有聞。識者已領,期之愈分。

  23.曠達

  生者百歲,相去幾何。歡樂苦短,憂愁實多。何如尊酒,日往煙蘿。花覆茅檐,疏雨相過。倒酒既盡,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動

  若納水輨,如轉丸珠。夫豈可道,假體如愚。荒荒坤軸,悠悠天樞。載要其端,載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
   
  「人」、「物」、「心」及「境」不是孤立的、對立的,而是融合的、貫通的,透過司空圖渾然天成的想象力與暗示力,兩境巧妙的相浹化為一體,與宇宙自然達到一個完滿和諧的境界,澄明恬然、挈幻歸真。

二十四詩品以「雄渾」居首而以「流動」為結束,雄渾者以「反虛入渾」為本義,流動者以「返返冥無」為本義,從虛無入實情,察無形而得明象,都無不是在如霧似煙般四周湧現一種靈境的表現。清人的一段畫論曰:「筆致縹緲,全在煙雲,乃聯貫樹石,合在一處者,畫之精神在焉。山水樹石,實筆也,雲煙,虛筆也。以虛運實,實者亦虛,通幅皆有靈氣。」正是在這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的化境間,詩人的情與象融合無間,緣心感物,應會神通,心與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種呈現於物而見於心的澄懷致遠的境象。  

  自從司空圖以來,詩歌美學所追求的那種形式之外的意境,就滲透到藝術美學之中。而這種形式之外的意境,也就是第一品中提到的「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也就是說藝術的美已不在局限於形式「象」的一面,而在於探求更深層次、超越其上的意味,並且以這種意味感動於人。象,是大自然或社會生活的整幅圖景。它不僅包括我們可見的孤立的有限境象,而且連不可見的但又客觀存在的事物。更確切的說,我們張目所見的世界是具體的、客觀的、實在的世界,但如果經過明心的映照,那將會蒙上一層靈性的妙悟與智慧的光芒,使觀看他的人能在這個具體的、客觀的、實在的世界之外,體會到一種更為生動、更富於意味的世界。對於司空圖來說,他顯然是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人、象視為「環」,而又把詩的本質與詩的精神視之為「環中」。簡言之,「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美學意義,正是指意境的表現,意境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描繪出來的,是超越事物實體之外的無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萬物與我們個體生命之間的共鳴。這種共鳴是虛無的、無物的,雖然它並不離物而存在。但它本質上是虛、是空、是無,於是我們只能在空無處見真美。正如詩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絕對不是教我們如何作詩,如何對句,而是陶冶詩人的胸次,先求得詩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鍊於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 09: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