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薩暴亂:超越1840年的最大買單》中我們指出,台灣322公投、拉薩暴亂、抵制北京奧運會等一系列手段,目的是控制中國金融,讓中國為西方信用危機買單。現在第一單已經下來了,中國銀監會剛剛發布的《銀行控股股東監管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取消了對外資控股中國銀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規定,外資單獨控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0%,聯合控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5%),中國將成為有史以來國有銀行任憑外資控股的唯一國家,成為世界一體化過程中國民喪失經濟和金融控制權的第一個國家。該決定將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具有重大歷史分期意義的里程碑式文件,是中國將由此開始喪失經濟和金融主導權的歷史性標誌。西方國家終於在滿足中國人奧運夢想之前,率先滿足了控股中國銀行進而控制中國經濟的歷史夢想。面對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血色碑文,我們不禁淚如雨下,中國輸了!1840年以來一代接一代人的流血犧牲、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苦奮鬥,終究還是沒有跳出西方列強的魔掌,當初夾著尾巴逃跑了的帝國主義,現在夾著皮包又回來了,並且比當初逃跑前回來的更加風光,成為了可以控股中國金融和中國經濟的總老闆。
從去年9月美國國會通過決議要求中國銀行對美國企業完全開放,到現在中國銀監會發文取消限制,期間僅僅6個月時間,貫徹落實美國決議的效率之高,恐怕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當時美國國會通過了關於2個國家的決議,一個是伊拉克分治的決議,一個是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決議,目前,關於伊拉克決議的落實還沒個影子,關於中國的決議就變成了現實。兩個決議實施的不同結果,證明了美國21世紀外交政策的轉變是卓有成效的:用「美國鸚鵡」代替巡航導彈,更加有利於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此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就曾聲明,21世紀美國對外政策的重點,要從以軍事打擊和情報滲透為主,轉向以培養對方國家的學術政治精英(美國鸚鵡)為主,以此來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打開中國金融市場,就是21世紀美國鸚鵡外交最富成就的卓越勝利。
去年9月5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為當年12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中美第三次戰略經濟對話定下目標,就是要求中國取消對外資在銀行、保險及證券公司的持股限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通過控股中國銀行來彌補次貸危機的損失。這一點從當時美國銀行(原美洲銀行)首席財務官普萊斯的講話中反映的十分清楚,他告訴人們,2005年6月美國銀行投入中國建設銀行30億美元,短短2年後的今天,美國銀行在中國建設銀行的直接和潛在獲利已達到 320億美元,足以抵消該行在次貸危機中損失的近40億美元。普萊斯的講話人讓所有美國人都激動不已,僅僅參股中國銀行2年就有高達10餘倍的驚人回報,如果直接控股中國銀行,回報該是何等輝煌,恐怕將會達到百倍千倍!又一個新大陸展現在面前,面對這有史以來的最大金礦,盎格魯"撒克遜人激動的渾身發抖,國會迅速以404票贊成、4票反對的罕見結果通過了要求中國完全開放金融市場的決議。
決議通過的當天,美國前商務部長唐納德"埃文斯便率領龐大的華爾街遊說團飛抵上海,在上海摸清北京底細並做好周密安排后,9月9日奔赴北京。飛機一落地,龐大的華爾街遊說團便如同水銀瀉地般四散開來,按照各自專長和人脈關係,分別赴向商務部、銀監會等國務院相關部委,赴向中國人民銀行、工商銀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等國有金融機構高層,以及部分最高諮詢機構、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遊說中國徹底打開金融國門。華爾街遊說團的遊說,如同一張無形大網,將各種反對聲音一網打盡,接受了華爾街遊說團旨意的大大小小的美國鸚鵡,掀起了比《新大陸交響樂》更加激越的開放中國金融市場大合唱,其中最刺耳的尖嘯恰恰來自於金融界的幾個重量級人物,他們聲稱「世界一體化了,中國早晚都要取消金融管制,不如儘早取消」。這就如同在說「人早晚都要死,不如儘早弄死」一樣地荒唐,可就是如此荒唐的論調卻成為中國金融開放的主旋律,當12月美國財長鮑爾森率領美國代表團再次飛抵北京,準備舉行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時,中國學術界金融界發出的響徹天地的開放主旋律告訴他,不用再談了,美國的一切要求都能滿足。只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意外驚喜是,美國本來通過埃文斯提出的要求是,把外資對中國銀行的控股比例由25%提高到49%,結果卻是中國乾脆取消了全部限制,成為金融領域完全不設防的國家。
天朝上邦的寬容大度激發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樂觀性格,美國人一掃前兩次戰略對話的冰冷麵孔,第三次中美戰略對話自始至終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對話結束后,為防止國內揭露美國鸚鵡的民族主義呼聲改變金融完全開放的決策,美國調動核潛艇、航空母艦支持台獨搞322公投,同時策劃藏獨勢力發動暴亂,東西兩把匕首插向中國心臟,再內外夾擊,煽動世界輿論抵制奧運會,用奧運會警告中國,必須儘快宣告放棄金融控制權。雖然最終322公投未過半數,藏獨暴亂被迅速制止,抵制奧運會的運動也遭到海外華人反對,但是這連環三劍的奪命殺氣,終於迫使中國金融管理部門立刻發文向世界宣告了中國金融全面開放的決定,災難就這樣降臨了。
首先,銀行由外資控股,將徹底喪失國家經濟主權,變成完全的殖民經濟。如果把現代國家看作是一個大股份公司,銀行就是公司董事會,控股股東就是董事長,是國家經濟的真正主宰和社會政治的最終決策者。其他所有人,無論處於什麼位置擁有什麼身份,實際上都處於僕從的地位。國家國家,誰在經濟上當家,國就屬於誰家,誰就真正擁有國家。我國全部銀行資產約50萬億人民幣,按照巴塞爾協議8%的資本充足率規定,佔有這50萬億銀行資產需要4萬億資本,按照我國銀行資本充足率不過5%計算,實際上只需要2.5萬億資本,根據中國銀監會關於持股比例達到25%即屬於控股的規定,控股2.5萬億資本只需要6千多億人民幣,相當於9百多億美元,就可以控股整個中國銀行資產,進而控制整個中國經濟。而目前美國銀行(原美洲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中任何一家的自有資本都超過 9百億美元,從邏輯上來說,它們任何一家都有能力控制整個中國銀行業,進而控制整個中國經濟。
控股銀行實際上就是控制了整個國家經濟,絕非危言聳聽。在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虛擬化的現代金融條件下,銀行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而成為橫跨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以衍生品的創設和交易為主業,觸角伸向所有產業,網點遍布世界各地的現代金融巨無霸,無論它們的名稱是叫銀行,叫證券公司,還是叫其它什麼,其名稱所代表的傳統業務都降低到微不足道的程度,其新的主要業務,就是通過各種金融創新,不斷整合各種經濟資源,從對社會財富的重新定價和再分配中獲取收益。也就是說,我們社會中所有公司和個人的財富都集中到銀行,這些財富最終代表多少價值以及這些財富流向哪裡,完全由銀行決定,即便是全部財富都流向美國,政府也無能為力,不禁無能為力,甚至事先不得而知。這就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在財富分配上的根本區別,虛擬經濟中的財富形式虛擬化了,財富流動不再和實物相聯繫,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財富形式,會將一個國家財富洗劫一空而事先不被察覺,從而使金融戰取代傳統戰爭,成為國家之間掠奪財富的主要手段。並且這種掠奪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會引起被掠奪國家國民的強烈反抗,往往是幾個人喝著咖啡一商量,一個國家的財富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如果說實體經濟條件下的財富掠奪如同入室搶劫,所得有限卻會引起家人殊死反抗,那麼虛擬經濟條件下的財富掠奪就如同背後賣掉整個住房,洗劫一空卻不覺心疼。當初八國聯軍幾十年從中國搶劫了13億銀元,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殊死反抗,而2007年通過銀行股賤賣,外資一年就從中國掠走上萬億元,國人卻沒有任何反映,原因就是虛擬財富的流動大家都感覺不到,如果這上萬億財富如同當年日本鬼子那樣直接拉走實物,抗日義勇軍肯定會再次波及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