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兩會」又要到了,市場也不斷地在醞釀著變化。由於前期市場談「再融資」色變,而對於監管部門新批基金救市等利好政策如視無睹,近期股指一直躊躇不前,市場此時只有把希望寄託於兩會行情。那麼,兩會能否提振市場信心,後市將會如何演變?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歷年「兩會」前後的市場表現,以對後市做一個大體預測。
首先我們對歷年的「兩會」期間滬指表現做一個統計與分析。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開會時間 會前低點 會中表現 會後高點 會後漲跌幅
1995.3.3-3.18 524 5.9% 68 115%
1996.3.3-3.17 512 1.8% 739 +31%
1997.2.27-3.15 895 9.1% 1510 34%
1998.3.3-3.19 1125 持平 1422 20%
1999.3.3-3.15 1064 5.8% 1210 4%
2000.3.3-3.15 1227 -1.8 2114 26%
2001.3.3-3.15 1893 1.8 2245 11%
2002.3.3-3.15 1339 7.8% 1693 5%
2003.3.3-3.18 1311 -3.4% 1649 13%
2004.3.3-3.14 1307 0.4% 1783 5%
2005.3.3-3.14 1187 0.46% 1293 -2.99%
2006.3.3-3.14 1074 -2.02% 1757 2.46%
2007.3.3-3.15 2723 4.23% 4335 18.52%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1、歷年「兩會」之前到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從1個月到4個月不等),股指最低有15%左右以上的漲幅,80%以上的年份是有25%以上的漲幅。
2、兩會結束之日起的一段時間內,股指上漲的概率為92.3%,幅度從4%到34%不等;僅有02年兩會後股指下跌嚴重。
3、縱觀過去的13年,在「兩會」期間,大盤上漲了10次,下跌了3次,上漲概率為77%,不過不論上漲還是下跌,幅度均不大。
兩會期間以及會後一段時間內股指以上升為主,那麼受兩會行情波及較深的歷年三月股市行情又將是怎麼樣呢?
年份 2月收盤價 3月收盤價 當月漲幅(%)
2007 2881.07 3183.98 10.47
2006 1299.03 1298.295 -0.06
2005 1306.003 1181.236 -9.55
2004 1675.067 1741.623 3.97
2003 1511.932 1510.578 -0.09
2002 1524.701 1603.905 5.19
2001 1959.18 2112.775 7.84
2000 1714.578 1800.225 5.00
1999 1090.087 1158.054 6.23
1998 1206.53 1243.016 3.02
1997 1040.273 1234.617 18.68
1996 552.94 556.39 0.62
1995 549.26 646.92 17.78
1994 770.98 704.46 -8.63
1993 1339.88 925.91 -30.90
1992 364.66 381.24 4.55
1991 133.01 120.19 -9.64
從歷年滬指3月的表現看,1993年、1991年、2005年、1994年跌幅較大。其中,1994年、1993年、2005年的A股市場都處在大級別下跌浪中。但1991年A股市場規模很小,借鑒意義不大。我們注意到,在386 點至1558點、512點至2245點以及998點至今的三次大級別上漲浪中,滬指所跨越的3月份大多是上漲的,只有在1996年、2006年的3月分別上漲0.62和下跌0.06%。
為什麼中國股市會有如此鮮明的「兩會特色」呢?其實質性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會」的召開需要一個穩定、和諧、良好的氛圍,而在某中程度上管理層也刻意地塑造這樣的良好局面;
二、市場對「兩會」的可能出台的政策有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從而對大盤產生積極作用;
三、從市場角度來看,在「兩會」前總有主力製造出領漲板塊,帶領不斷上行。
每年「兩會」前後,「兩會」熱點討論的議題自然將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所涉及到的行業、上市公司會有所表現。興業證券表示,具體而言,投資者可參與趨勢確定的主題式投資。3月是重要的政治月,兩會此期間進行,振蕩中逢低吸納與兩會重要議題相關的主題概念,包括「醫改」受益股、大農業、創業板概念等
by 孫金平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3-1 18:3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