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決定在全國十省市開展京劇唱段進入中小學課堂的試點工作,雖然廣東即將試點的20所中小學尚未公布,但消息傳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傳承民族文化為何獨尊京劇?15首曲目中為何過半是文革樣板戲的曲目?師資力量不足又將如何推廣?記者昨日進行了深入調查。
近日,教育部決定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甘肅等10省市開展試點工作,在音樂課程中增加京劇內容,而且不考慮其他戲劇項目,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國推廣,廣東將有10所小學10所中學試點。
目前,15首京劇教學曲目已經確定,根據不同年級確定不同的教學唱段,《窮人孩子早當家》、《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等「樣板戲」京劇唱段都入選。
記者獲悉,2月29日之前,廣東省教育廳將確定全省20所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學校。目前,教材編寫和光碟研製工作已經啟動。
爭議一:傳承文化傳統為何獨尊京劇?
「為什麼一定要學京劇啊?」 教育部消息一傳出,立刻引發爭議。教育部強推京劇的目的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但不少網友在網上質疑獨尊京劇與文化傳統的傳承背道而馳。
爭議二:15首曲子為何多是樣板戲?
在本次公布的15首曲子當中,大多數都是文革時期的樣板戲。有專家就指稱,內容多半表現暴力革命,敵我鬥爭,不應讓學生從小就接觸這些充滿仇恨和衝突的東西。
學生家長成女士就表示:她擔心樣板戲會把一些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東西植根在孩子心裡,對培養孩子寬容、博愛等現代價值觀較為不符。
不過,廣東京劇促進會的專家則認為,挑選這幾首曲子肯定是經過反覆斟酌的。
爭議三:中小學京劇師資是否跟得上?
其實,雖然京劇入學校引發大討論,但是在廣東京劇作為試點進入中小學音樂課堂,最頭痛的是師資問題。
記者了解到,廣東各中小學幾乎沒有專職的京劇老師,即便是要舉行一些京劇的排練,也只能從廣東京劇促進會裡邀請專業老師進行指導。
不過,似乎教育部已經料想到師資的問題了。據悉,為提高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教學水平,教育部將於下月組織開展試點學校教師培訓工作。
15首京劇教學曲目
一年級
《報燈名》
二年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三年級
《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甘灑熱血寫春秋》
四年級
《接過紅旗肩上扛》
《萬紫千紅分外嬌》
五年級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
《猛聽得》
六年級
《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七年級(初一)
《兒行千里母擔憂》
《猛志在胸催解纜》
八年級(初二)
《趁夜晚》
《這一封書信來得巧》
九年級(初三)
《智斗》
相關名詞說明: 樣板戲,正式名稱叫「革命樣板戲」,是文革時期(1966-1976年)的「文化怪胎」,文革把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都當做反動打入冷宮,令中國的文化藝術領域「萬馬齊喑」。在江青親自欽點主持下,選出一些傳統戲曲重新包裝,改曲填詞,使之充滿革命味道,符合當局標準后推出,全國效仿,謂之「樣板」。
首批樣板戲共八個,包括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海港》、《奇襲白虎團》,以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之後又推出第二批共四個,包括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和《杜鵑山》。在長達10年時間,這幾個戲頓成全國數億民眾唯一的「文化享受」。
部份革命樣板戲歌詞
《接過紅旗肩上扛》──《紅色娘子軍》選曲
接過紅旗肩上扛,接過先烈手中槍!
踏英雄足走,革命到底永不下戰場!
放眼看天下,風雷震八方!
燎原烈火旺,工農齊武裝!
誓把那南霸天北霸天,一切反動派統統埋葬!
照耀我們的是永遠不落的紅太陽!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紅燈記》選曲
好閨女!
提籃小賣拾煤渣;
擔水劈柴也靠她!
外外一把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
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