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偉大的投資者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是個相對隱秘的存在,但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更為學究氣的芒格同樣重要。芒格的研究方向極為廣闊,但並非漫無邊際:正如很多偉大的投資者需要很多研究員為其提供關於概率論、物理學、行為經濟學的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芒格的開闊,讓巴菲特在價值投資領域的精深得到了更大的釋放。即使巴菲特本人也承認:「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本文選自芒格1995年在哈佛法學院的演講,它看似無關於投資,只談人會在何種情況下做出錯誤的判斷。但這正是一個偉大投資者(或企業家)最需要的,即如何讓自己不做太多錯誤的決策。
如果將商業歸結為決策與執行兩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在人們不斷強調執行力的今天(想一想六西格瑪、豐田的現場管理、以及ERP和 CRM的廣泛應用),對於決策本身的重視顯然是不夠的。的確,相對於可以被規範化的執行,以某種方式優化決策,並不容易。對此,芒格的方法是正相反的。其名言是:「我就想知道我會死在何處,然後我永遠不去那裡。」——他會小心翼翼避開潛在的錯誤陷阱,然後尋找出最優解。
在中國A股市場狂飆突進的今日,芒格這一12年前的演講就顯得歷久彌新:當所有投資者以「恐懼」與「貪婪」解釋資本市場上的一切非理性行為時,找到更開闊也更豐富的行為解釋框架,無疑有助於所有人重新審視自己和市場本身。
我對人類誤判這個主題很感興趣——上帝知道,我在誤判方面已經小有創造——但我不認為已經把我這輩子的誤判都「創造」完了。我想,談這個的原因之一是,我試圖解決一下這個我在哈佛法學院畢業時沒有解決的問題。
我意識到人類的非理性已有既定模式,但這種非理性如此極端,我毫無任何理論可以解釋和解決,不過我看到了它如何極端,也看到它具有一定模式。我剛開始創建我自己的心理學體系,小部分靠隨性閱讀,大部分則來自於個人經歷,我運用這個模式幫助自己安度此生。後來,我偶然讀到《影響力》一書,作者是一位名叫鮑勃 ·查爾蒂尼的心理學家。這本書現在已經賣出30多萬本,確實不同凡響。這是一本針對普通讀者的理論書,它填補了我粗糙體系中的很多漏洞。在這些被它填補的漏洞中,我想我已經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體系,該系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我願與你們分享。
1.低估心理學家稱之為「強化」或經濟學家稱之為「激勵」的威力
你可以說這個東西「眾人皆知」,但我也認為在與我同齡的人群中 ,我這一生都位於最能理解「激勵」威力的前5%之列。每一年,我都會驚訝地發現,我對此的認知都在不斷增加。
聯邦快遞的例子是我最欣賞的有關「激勵」效果的案例之一。該公司的內部系統有效運作的核心是:每晚,所有的包裹都必須從同一個中央位置快速運送出去,而且,如果整個運送過程不夠迅速的話,系統也就出問題了。但是在正常運轉之前,聯邦快遞經歷了一段糟糕的時期,他們試圖進行道德規勸,嘗試了世上一切手段。最後,一些人想出了妙招:他們按小時給夜班工人計酬。如果按照不同的輪班情況支付報酬的話,系統會運行得更加良好。你看,這個辦法生效了。
在哈佛,B·F·斯金納是一個真正將「強化」視為一個強大工具的人。他的實驗很有創造性,實驗結果是「反直覺」的,但這些結論都很重要。搞壞斯金納名聲的是一種我稱之為「拿錘綜合症」的東西:對於一個拿著鎚子的人來說,所有的問題都看起來像一個釘子。而斯金納是學術史上的一個極端。一些聰明人也會患上這種綜合症。稍後我們會探討一下為什麼人們會患上這種綜合症。
2.簡單心理否定
第一次給我極大觸動的事情,是我家一個朋友,她那有著超級健將體格、超好學習成績的兒子,從北大西洋的一艘航空母艦上駕機起飛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他的母親,一位心智健全的女子,從不相信他已經死了。當然,如果你打開電視機,就會發現,那些罪行顯而易見的犯罪分子的母親們,也從來都認為自己的兒子是無辜的。這就是心理否定。有時,真相太殘酷了,讓人難以承受。所以,你就扭曲它,將之變得可以承受。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這麼做。這是一種造成可怕問題的常見心理誤判。
3.由激勵導致的偏見,既存在於自己和其所信賴的顧問的腦海中,它創造了經濟學家所謂的「代理成本」
「偏見」存在於任何一個專業領域和任何一個人身上,並且會導致非常可怕的行為。我已經70歲了,但還從來沒有見過什麼東西距客觀真理只有一步之遙。要想見識激勵的威力、以及理性但卻可怕的行為的力量,如下例子可證:在國防部對在成本外再追加合同費用的做法已輕車熟路后,我們的反應就是在聯邦法律中認定此種行為就是犯罪,而且是重罪。
順便說一句,政府是對的,但這個世界——包括很多法律公司和其他地方——運轉的很多方式之一,便是在成本體系之外又增加額外費用。而人的本性,我稱之為「激勵導致的偏見」,極大地促成了這種做法的泛濫。
人類的思維就是這種方式,這一事實極大地證明了,發明了收銀機的人正是我們這個文明中最有卓有成效的聖徒——正是收銀機讓人難以實施不道德的行為,每台收銀機都是一個偉大的道德工具。
NCR的創始人帕特森(John Patterson)清楚這點。他有一個小商店,人們從他那兒偷東西,害他總是賺不到錢。後來,有人賣給他兩個收銀機,小店立刻就贏利了。當然,他關了商店,開始從事收銀機的買賣……
4.由錯誤導致的心理傾向所具備的超級力量:偏見來自於人們對前後一致和堅守承諾的傾向,包括對避免或迅速解決認知不和諧的傾向,以及對所有結論——尤其是對已公開表達或者來之不易的結論——自我確認的傾向。
人類的思想跟人類的卵子很相像。卵子有一個「關閉」機制。當一個精子進入后,它就「關門」了,其餘的精子就進不來了。人類的思想普遍有這類特徵。並不是只有普通人才有這種傾向,物理學院的院長也會有這種傾向。根據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著名物理學家)的說法,真正的創新、重要的新物理學理論從來沒有真正被舊理論的捍衛者們所接受。但新的理論,很少會拒絕以往的理論。如果普朗克所描述的人群有這種前後一致和堅守承諾的傾向,使得它們死死抓住固有結論,哪怕是已經出現了證明其不成立的證據,你就能想象你我都是其中一分子的這個人群將會有怎樣的行為。
當然,如果你公開了你的結論,就等於你把該結論重重打入自己的大腦。有很多學生沖我們大聲喊叫,但他們不是在說服我們,而是在強化他們自己正在的新思想,因為他們大聲喊出的正是他們打入自己腦中的。我認為正是教育機構創造了一種氛圍,使得這種情況大行其道……從根本上來說,他們是不負責任的機構。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被你所喊出的東西禁錮住大腦,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