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財富怎樣在世界上製造貧困

作者:廣南子  於 2008-1-2 15: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濟觀察|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Michael Parenti 著
Xiao 譯
2007年4月24日
Countercurrents.org
存在著這樣一個奇怪的事我們不得不去做解釋:上個世紀後半葉眾多針對貧困國家的合作性投資、外國資助和國際貸款怎麼會造成如此劇烈全球範圍內的貧困?貧困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人口的增長。我們怎麼來解釋它?
   
上個世紀下半葉,美國投資家和銀行(和其他西方公司)在所謂「第三世界」的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貧困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投資。這些跨國公司是被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低價勞動力的高回報,幾乎不存在的稅額、環境約束、工人福利以及職業安全成本所吸引。
   
美國政府通過在這些公司海外投資的企業稅上的讓步來資助這種資金的流向,甚至給他們支付轉移費用——大量給那些在國內看到工作機會流失的憤怒的工會。
   
這些跨國公司將自己的本地業務推向第三世界並且迅速佔領市場。由本國納稅人大量資助的美國農業聯盟在其他國家大量囤積過剩產品並造成當地農民的低價拋售。正如Christopher Cook在他的Diet for a DeadPlanet所揭露的那樣,他們在第三世界國家徵收最好的土地用於農作物出口,通常單一作物要求大量的殺蟲劑,使得能夠滿足當地人口的有大量多樣性有機質的土地越來越少。
   
通過迫使當地居民離開他們的土地和剝奪他們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企業創造了過度的勞動力市場,那裡充斥著面臨著簡陋屋棚城鎮和為了獲得低微工資而艱辛勞動(如果他們能獲得工作的話)的絕望的人,而這樣的行為通常違背國家的最低工資法。

例如在海地,諸多的大型企業像Disney, Wal-Mart, 和J.C.Penny支付給工人每小時11美分。美國是少數幾個沒有簽署關於禁用童工和強迫勞動國際協定的國家之一。這種形勢滋生於有使用童工習慣的美國企業,從第三世界到美國本身,在那裡孩子們在12歲的狀況下需要承擔高頻率的受傷和災禍,而且工資經常低於最低標準。
   
通過廉價勞動力而節省出的收益沒有帶給其他地方顧客低價格的好處。企業從遙遠地區外購不是為了給美國消費者省錢。他們只為了增加邊際效應而外購。在1990年,由印度尼西亞童工以每一小時13美分每天12小時強度而生產的鞋的成本僅僅是2.60美元,但在美國仍然賣到100美元甚至更貴。
   
美國的外國資助通常和跨國公司的投資相互聯合。它資助跨國企業投資第三世界所需要的基礎建設:港口,高速公路,和鍊鋼廠。
   
給第三世界政府的資助附加著一系列條款。這些資金必須花在美國的商品上,獲得資助的國家被要求給美國公司以投資優先權,將消費量從國內生產的日用品和食物轉化到進口商品上,而這些創造了更多的依賴、飢餓和債務。
   
在接受資助的國家裡,大量的資金從來沒有見過光,而是直接轉到有盜竊習慣的公務員的私人保險箱中。
   
有些援助也來自於其他方式。在1944年,美國建立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這兩個組織投票的權利都由一個國家的財政貢獻所決定。作為最大的「捐贈人」,美國佔有統治性地位,緊接著是德國、日本、法國和英國。IMF和一群從富裕國家挑選出的銀行和財政部門運作聯繫緊密。
   
世界銀行和IMF原先被指望用於資助發展中的國家。而實際上發生的是另外的情況。一個貧困的國家從世界銀行借錢來建設他們某些經濟體系。它不可能償還沉重的利息,因為衰弱的出口貿易和其他一些原因,它必須再借,而這一次是向IMF。
   
但是IMF強加的「結構調整項目」(SAP)要求債務國給予跨國公司以巨大的稅收減免,減低工資,同時對於外國進口和收購不給予本地企業以任何保護。這些債務國被迫私有化自己的經濟體制,以令人震驚的低價格將國有礦產、鐵路和公用事業出售給私營企業。
   
他們被迫砍光他們的森林和剝奪式採礦,而無法顧及環境的破壞。債務國同時必須削減用於健康、教育、交通和食物的資助,花更少的錢在人民的身上只為了能夠拿更多的錢去還債。因為需要種植經濟作物來賺取外匯,他們甚至變得不能滿足本國人口溫飽的需求。
   
因此整個第三世界的實際工資下降,國家債務激增到幾乎得靠全部的出口收入才能抵償的地步,這隻能帶來進一步的貧困,使得債務國甚至不能提供給自己的人民足夠的物質需求。   

這裡我們解釋了這件「神話」。當然其實這完全不神秘除非你堅持涓滴下流(指富人財富會逐漸下滲到貧困階層從而使全社會都受益的資產階級經濟理論——譯註)的神話。為什麼在國外資助以及借款和投資增加的情況下貧困會加劇?答案是:貸款、投資和很多其他形式的資助不是用來消除貧困而是以損害當地居民的方式增加跨國公司的財富。
   
這裡沒有涓滴下流,只有從很多辛苦勞動中抽取的財富,而流向少數的有錢人。
   
在他們永久的混亂中,一些自由主義評論家斷定這種外國資助以及IMF和世界銀行的結構調整「沒有效力」;他們指出最終的結果是接納國更少的自給自足和更多的貧苦。為什麼有錢的成員國繼續資助IMF和世界銀行?難道他們的領導人沒有那些指出這些政策只能導致相反後果的評論家有頭腦?
   
不,笨的是那些評論家,而不是西方領導人或擁有大部分的世界並享受著財富和成功的投資人。他們推行這樣的資助和外國貸款項目是因為這些項目能夠起作用。問題是,對誰起作用?是誰收益?
   
隱藏在他們投資、貸款和資助項目下的目的不是提升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決不是他們的利益所在。而是為了國際資本積累服務,佔領第三世界人民的土地和當地經濟,單一化他們的市場,壓低他們的工資,通過大量債務作為契約束縛他們的勞動,自由化他們的公共服務部門,通過不承認這些國家的正常發展狀況來阻止他們成為貿易競爭對手。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投資、外國貸款和結構調整項目非常有效。
   
真正神秘的事物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分析是不可能的,是一個假想的「陰謀」?為什麼他們懷疑美國統治者在第三世界有意和精心策劃推行這樣無情的政策(壓低工資,違背環境保護,排除公共部門,削弱人類服務)?因為這些統治者在自己的國家推行同樣的政策!
   
難道現在不是這些自由主義評論家應該停止認為那些擁有大部分世界——並且想全部擁有——的人是「不勝任」或者「被誤導」或者「沒能看到他們的政策所造成的無意識的後果」的時候?當你覺得你的敵人不如你聰明的時候其實你自己並不聰明。他們知道他們利益的真正所依賴,而我們也應該如此。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