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斌胡紫薇的鬧劇給我這樣的大齡青年一個思考的機會,尤其是看完現場視頻之後,再看看《知音》上當年的文章,以及當年電視上做的訪談。昔日的種種蜜裡調油,在今天兩分鐘的電光一閃,致命一擊之下,滿足了一部經典恐怖片的全部要求。這種鮮明對照,比什麼教材、心得都直指人心,都觸及靈魂。在無數人飛馳向美好姻緣的高速公里上,突然橫竄出這麼一出,怕是任何人此時都會把剎車踩到底,利用ABS滑到路邊停下。一邊流下滿頭的白毛汗,一邊哆里哆嗦掏出根煙來點上定定神。
如果就此認為我要懷疑婚姻本身,那麼就是傻了。我想到的是應該更少關注電視和報刊,因為上面沒有幾個正常人。經常出現,而且樂於出現的都是娛樂明星、影視名人以及所謂的成功人士。圍繞他們自身,衍生出無數報道,包括他們的家庭、孩子、寵物、裝修等等等等。在我看來,無論是針對他們的報道還是針對這些衍生物的報道,都是徹頭徹尾的垃圾。最近十年以來,因為無新聞可報,無新聞能報,所以一切泛娛樂化,讓這些人和事佔據了媒體的主要篇幅。迄今為止,電視和報紙還是效力最強的媒體。那麼強大的工具,被用作娛樂,那是浪費。而娛樂用上那麼強大的工具,那麼就不是無聊乘二的關係,而是在人們面前長期進行催眠,展示出一幅和現實完全乖離的幻想。
這些人天天出現,讓人以為他們很重要,進而覺得他們的價值和生活模式值得嚮往。超女的空前火爆不是一個偶然,而是通過娛樂的十年教化,十年樹人,產生的必然結果。它讓人覺得世間除了站在聚光燈下,沒有任何更具價值的時刻。在一切社會工作中,沒有比成為藝人更受矚目的行當。這種認識有相當一部分是真的,因為媒體給人看到的效果的確如此。然而,無論是明星藝人,還是「成功人士」,大部分過的不是正常人的生活。一個終日出現在各種片場、招待會、發布會上的明星,究竟有多少可能過上正常的居家生活,有多少時間陪伴家人,教育子女?古時候,這種人叫倡優之輩。和今天一樣,人們觀賞他們,要付出費用。這一部分費用不單純是為了才藝而支出,它裡面包含了民眾對他們私人時間和生活的買斷。
但是出於娛樂的需要,這不堪一面被粉飾了,就像《知音》上的文章一樣,他們被描繪成擁有成功事業和幸福婚姻的人。即使少有波折,目前也正處於幸福之中。問題是,需要點一下名么?看看這個圈子裡的離婚率有多高?多少被傳頌一時的模範夫妻最後勞燕分飛?多少德藝雙馨的人士最後爆出驚天醜聞來?因此,這些人本不該那麼頻繁地佔據媒體,讓他們的生活頻繁在媒體上演。這種演出傳遞出極為錯誤的信號:生活就是這樣。
在媒體上,缺乏普通人基本的參照標準,它們絕對不會報道平淡似水的日子,也不可能報道一個沒有任何建樹的凡人。而90%以上的人不就是這麼過活的么?但是這種生活,這種平淡和平凡不被視為一種主流價值,不會被強力報道。一個男人一輩子賺錢養家,贍養老人,撫養孩子,這沒有任何新聞價值。如果要被報道,起碼得讓他先下崗,然後贍養的是和人私奔的前妻的老媽,撫養的是十幾個撿來的孩子和上百隻流浪貓。這樣才夠曲折離奇,才夠娛樂,才值得被報道。
如果以這些人,這些事作為參照,那麼生活就會完全失真。看到胡紫薇的小李飛刀一現,就會想到身邊手中是否藏著兇器。看到張斌360度迴環大劈腿,就會聯想到自己是否朝不保夕。可這些人都是畸人,和你又有什麼相干?你老婆要發飛刀,最多也就是去居委會。你老公要劈腿,怕也得先拿個社區卡拉OK冠軍再說。遠離電視和報刊,可以和這種人及其後面的價值保持合適的距離,不會把演出當成是生活的常態。
我現在很少參加別人的婚禮,禮到人不到。在紅包上面,我都會端端正正地寫四個字:百年好合。我依然有這種信心,因為我知道這一對人曾經好合了多少歲月,因此相信還會有一百年的時間。在我看來,任何一對送我結婚請柬的人,好合的時日都超過所有明星藝人所能經歷的總合。所以我說,看強人互咬是一種娛樂。付了費,卻只看到演文戲,言情戲,而沒有全武行,那才是真對不住自己呢。看了恐怖片,覺得懼怕家裡的衣櫃里有「東西」,這是常情常理。但是,如果看到天天那麼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別看電影了,因為你容易入迷,分不清電影和生活。
from 《槽邊往事》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1-4 15:1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