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教授談如何教育孩子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26 18: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育兒心經|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首先,我同意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那就是對於有條件的家庭來說,應該對孩子施行超前教育。但是,我不同意孩子跳太多的年級,或是過早地上大學。孩子們應該和他們的同齡小朋友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一起玩樂。讓十三、四歲的孩子上大學等於剝奪了孩子們的童年。

我對教育孩子的準則是首先要分清什麼是最重要的學科。在所有理科的課程中,數學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的數學天資不是很低的話,比如說一個孩子的數學天資不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的話,我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應該盡量提前教孩子2~3年的數學課程,上小學之前最好就讓孩子學會一、二年級的數學,上一年級就可以學三、四年級的數學。從小打好數學基礎,將來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的課程就會相對輕鬆些。因為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物理學又是化學的基礎,物理、化學又能解釋生物學的很多東西。我對自己的孩子就是採取這種方法,我女兒的數學天資與同齡人平均水平差不多,我一直保持提前教她三年的數學課程。這樣她與同齡同學相比,數學就比其他同學高出很多。她上十年級時相當於中國的高一時就學了微積分、化學兩門理科的AP課程。AP課程是在美國高中里開設的大學課程,她在十一年級時又修了統計學、計算機語言、生物學等五門理科AP課程以及英文、西班牙語兩門文科的AP課程,同時,她又自學了一門環境科學的理科AP課程。這樣,僅僅在上十一年級期間,她就學了並且考了八門AP課程。由於她在十一年級結束前完成了數學和科學的全部八門AP課程,並且獲得全國最高的平均考試成績,使她獲得了2007年西門子全美AP首獎(全美國只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獲得全國首獎) 。

我兒子的數學天資很高,所以我提前教了他四到五年的數學,現在兒子剛上完七年級,已經學完了高中的全部數學課程。今年3月24日,他參加了有美國工程師協會資助的Mathcounts數學競賽,在德克薩斯州的比賽中,在參賽的6~8年級的288名競賽優勝者中脫穎而出,七年級的兒子取得德州第3名。接著,他又於5月中代表德州參加全美國的比賽,他和他的其他三名隊友一起,獲得了全國團體第一名,於2007年6月1日去白宮,獲得美國總統布希接見的榮譽。德州代表隊的四名選手中有兩名是八年級的,一名是七年級的,一名是六年級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名學生都是中國八、九十年代留美學生的孩子。

我強調了數學的重要性,這可能與我的工作性質有關,作為一名理論計量經濟學家,數學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如果您的孩子的數學天資低於同齡人的平均水平,您也不用過分擔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要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比如說有的孩子有演講天賦,有的孩子擅長音樂,比如彈琴演唱,那麼他們可以從事從事律師或者音樂生涯。總之,對非理科專業來說,數學並不重要。對這些學科來說我懂得不多,也就不妄加評論如何能做一名成功的音樂家或律師了。另外,醫學要用許多化學和生物的知識,數學對醫學也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最後,我想說一下家長們不應該只注重孩子們的學習,還應該鼓勵孩子們參加各種音樂、體育及社會活動。尤其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還要盡量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們一起玩。我女兒在2~4歲之間,一個使她很感興趣的事是去一些小樹叢找寶貝,我通常會先扔一些硬幣,但不告訴她是我扔的。當我們一起找到一些硬幣時,她激動極了。有一次她找到了3元多的硬幣,給媽媽買了個西瓜。直到她長大后才知道那些硬幣其實是我事先扔的,或是她邊撿我一邊偷偷地扔的。

還有一個我女兒、兒子小時候都很喜歡的遊戲,小時候他們與姥姥、姥爺一起住,我把兩個雙人床連在一起,挨著房間的牆角放。把全家的被子、枕頭都拿來堆到床上牆角處,讓他們往上爬,當他費儘力氣爬上去時,我把底下的被子抽出來,他們就掉到被子堆之中。當他們往外爬時,我再把別的被子往他們頭上蓋,他們玩得十分高興。

我想對所有有比較小的孩子的爸爸說一句話,不要把教育和撫養孩子的任務過多的推給孩子的媽媽去做。通常孩子的媽媽要承擔很多的家務活,父親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很多父親們可能會以工作忙為理由而推說沒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其實任何人都能抽出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如果你把和孩子一起玩當做一個任務或是一個負擔,你就總也找不出時間。但是如果你把它當做一件最愉快的事情,你就會盡情的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鐘。我本人工作一直很忙,身兼七個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國際雜誌主編或副主編的職位,其中包括英國皇家經濟學會計量經濟學雜誌主編以及美國計量經濟學雜誌和美國計量經濟學評論的副主編。每天回家時都很疲憊,和孩子一起玩就成了我最好的解除疲勞的辦法。平時不管多麼累,只要孩子說一聲:「爸爸能和我玩會嗎?」我馬上就會跳起來和孩子玩。

最讓我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是我兒子從小總把我排到他最喜歡的人的第一名,媽媽、姥姥、姥爺和姐姐只能爭第二名。有一次,姥姥問三歲的他能不能把媽媽排成第一名,兒子毫不猶豫地說「行」。姥姥很高興,又問他,那你爸爸排第幾呀?兒子答「排第零」。姥姥一時搞不清這是什麼意思,就問他,是「零」在前邊還是「一」在前邊。兒子說,「當然零在一前邊了」。結果我仍然排在他媽媽前邊。這件事既反映出三歲兒子對數字的敏感以及對問題反應極快,更說明你只有經常和孩子一起玩,不是總教他們學習,才會在他們心中取得最重要的地位。雖然我在孩子的心目中超過了孩子母親的地位,但是我夫人劉振娟在撫養和教育孩子上比我花的精力要多得多。夫人也是經濟學博士,但為了撫養和教育孩子,她放棄了大學講師(Instructor)的職務,做起了家庭主婦,我和孩子們都欠她很多。

我歷來主張家庭要民主,即使是對年齡小的孩子,也要尊重他們,把他們看成與你平等的朋友,而不是把孩子看成你的私有財產,隨便替他們做決定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最後,我想對還有小孩子的家長們說一句,一定要抓緊時間和孩子玩,等孩子長大了,他們就不願意和你玩了,到那時你就後悔不及了。
by 李奇教授:
英國皇家經濟學會計量經濟學雜誌主編(Royal Economic SocietyEconometrics Journal)
美國計量經濟學雜誌副主編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美國計量經濟學評論的副主編 (Econometrics Reviews)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3: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