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二十年留學之思考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26 16: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在海外|通用分類:留學生活

本人日前應邀為該刊第22期(9月號)「中國教育」專刊撰寫唯一的一篇關於「留學」的專文,全文共分五大段:1.為什麼要出國?2.自費留學浪潮的興起 3.為何「良」「莠」學生競相出國?4.什麼時候出國好?5.留學需要長遠的科學規劃。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
為什麼要出國留學?如果在二十年前問到這個問題,你一定會回答說,為了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事業,為了學好國外的先進技術,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1986年我申請去美國時就是這樣對領導說的。可是,慚愧得很,我到美國一呆就是二十一年,直到今年三月才歸國。為什麼要出國?二十年後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認真地問這個問題,也不會用這個問題阻攔你出國,因為在中國,只要是有經濟條件的家庭都在準備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如今,也沒有人用冠冕堂皇的大話掩飾自己的「個人主義」慾望。但是,從科學的教育職業規劃的角度提出這個問題,理性地思考留學目的還是很有必要的。

二十年前,我在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任職,研究所每年有公費名額派遣研究人員出國留學和進修。我當時任助理工程師,是技術人員而非研究人員,在科學院系統里屬於非主流。我擔憂,如果自己不找機會出去,未來前景不會很光明。於是利用在外地進修的幾個月時間,一頭鑽到圖書館里搞「地下工作」,從當時極其有限的資料里大海撈針地查美國大學的資料。經過幾個月的認真研究和準備,申請材料僅僅寄出十天就接到美國來的電話,邀我到美國大學工作。那時候,由美國大學出資到美國進修、留學的都統歸為「自費公派」留學。

出國留學需要理由嗎?當時一個月幾十元人民幣的薪水,相比於美國大學提供的上千美元的資助或「獎學金」,這個巨大的差別,使得二十年前的出國確實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理由也該出國,不是嗎?

那年我三十齣頭,在當時的留學弄潮兒中尚屬低齡。八十年代三四十歲出國留學很正常,美國大學里的同胞總是呼我「小高」。今天的留學生已經大大地低齡化,我在美國見到最小的留學生只有十三歲。現在,自費留學的特點是真正的自費,由父母自掏腰包。每年三四萬美元供孩子留洋成為經濟勃起的家庭樂此不疲的尋常遊戲。

由於中國現階段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的脫節,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得不到普遍發揮;國內教育及就業資源不足等原因可能是引發大規模留學潮的主因。如果說,二十年前,留學只為大學和研究所里的精英們獨享的話,而今,出國留學卻已逐漸成了街頭巷尾的話題和工薪階層的行動。

有人說,我們已經走過了人力資本的過程,過渡到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就是金錢,誰的知識越充足,誰就能發展經濟、佔領市場。在未來的社會裡,具備國際化的知識就意味著能在世界上立足,就有發言權!確實,在全球化大趨勢的今天,把紛紛將孩子送出國留學僅僅看成是家長們之間的互相攀比是沒有足夠根據的。

自費留學浪潮的興起
1981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外交部等七個部門《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請示》和《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時指出:自費出國留學是我國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自費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一條渠道。對自費留學人員和公費留學人員在政治上應一視同仁。可見,在此之前,自費留學是被歧視的,在那個講政治的年代,沒有「政治」待遇就沒有前途。但是,這個文件也規定了自費留學的範圍以及審批程序。對不在「範圍」內,又需「審批」的擔憂,使當年我在外地進修時,在兩三個月的課餘時間裡偷偷摸摸、神出鬼沒地躲在「見不得人」的地方,精雕細琢我的申請材料。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能理解「自費」留學者被歧視的窘境。好在,我幸逢「留學春天」的到來。將申請材料寄出後幾天,我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聽到了國務院關於鼓勵各種形式的出國留學的通知。一個不受學歷、年齡、工齡的限制,一個幾乎不需「審批」就可以自主地自費留學的時代從此開始。此後十幾年間,國家發布了幾個文件,正式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12字方針,停止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的工作,繼而甚至建立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這些措施都表現出國家政策由「嚴管」逐漸變為「放開」和「鼓勵」。自費留學生與公派留學人員的比例從之前的15%上升到目前的90%。自費留學生毫無疑問地成了留學生的主體。

80年代初期開始大量以國家公派為主體的留學生的目標是讀一個博士學位,這是國家需要和個人利益的較好結合,國家科學發展規劃需要大量的高科技尖端人才,留學生希望在國外較長時間,充分體驗和享受發達國家的文化科學技術與物質文明。80年代美國經濟滯脹,1987年華爾街股市暴跌把美國推到新一輪的經濟危機,留學生就業無望。對外國學生而言,畢業意味著失業,選讀學時很長的博士學位可以達到久居美國的目的。90年代初美國經濟出現奇迹,開始了長達10年的持續穩定的增長。美國的新經濟時代悄然出現,就業率快速上升,留學生也因此受益。原來滯留在校園裡的博士找到了工作,原來讀博士的轉碩士學位,迅速離開學校,步入就業市場。美國90年代初蓬勃的就業市場使一代代中國留學生特別是自費留學生體驗了讀碩士的投入產出比最大,歐美國家的碩士課程大多為一至兩年。中國強勁的經濟發展也需要更多的管理和其他多元化人才。據統計,目前六成以上的留學生選擇就讀碩士學位。

留學事業的發展,留學生規模的不斷壯大,不僅為中國帶來了高端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思想,還由此衍生出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為代表的與留學服務相關的新產業。「新東方」作為中國民營教育企業,以其獨特的優質教育培訓服務,藉助日益擴張的留學浪潮,成長壯大為中國教育培訓的巨人,在幫助很多胸懷留學夢想的學生打開了通向彼岸之門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的神話。新東方的應試技巧造就了許許多多的高分獲得者,讓胸懷留學夢想的學生的信心不斷加強,使被國外大學錄取的學生數量逐年遞增,留學生的規模不斷壯大。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7-12-26 16:56 編輯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