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要不要出國?」是個錯誤的問題

作者:廣南子  於 2007-12-26 12: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在海外|通用分類:移民生活

我每次回國,很多學生包括我的一些親屬,一些好朋友的孩子都會問我「要不要出國?」我對他們的回答是,從我個人的經歷和我的觀察,我說,你們不要問這個問題,這不是個應該問的問題,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就是說,出國是一定要的,一定要出國!否則的話,現在在這個世界,你沒有出國的經歷,你受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如果你想真正成為一個人才,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你一定要出國,要有出國學習的經歷。時間長短是另外一回事,是否拿學位也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一定要出去。(出國學習)這是在美國本科教育里的一個基本要求,美國的本科教育,美國主要的,好一點的大學全部要求本科生至少要有一個學期在國外學習的經歷,這是他們作為受教育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很多學生他們去歐洲,去拉丁美洲,去專門講西班牙語的國家,專門為了更adventure,去到東歐的一些國家。當然,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想來中國。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這次來(北京)之前為了配合中美關係研討會,我們學校搞了一個活動,會議開始之前我們舉行了一個晚宴,我那一桌坐的都是美國學生,讓我非常驚訝的是什麼呢?那個桌上有七八個美國學生,有四五個能跟我用非常流利的中文對話,而且其中有兩個來北京住過8個月,他們說,這回我真正體會到中國文化,他說我在北京住過8個月,而且住的是北京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家,我說你怎麼能找到的!?他說他對北京的市井文化了解的比較透徹,而且他說話還帶點北京的京腔,兒音。後來他說現在我們學校(大學)開的中文課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了,太簡單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作為國際交流遍布世界各地,因為美國大學有要求。中國現在的高等教育94年到2005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統,從在校本科生的六萬,到在校人數兩千五百萬,而且學歷已經達到了23%,這是一個很大的發展,從原來的6%一直到23%,美國是達到了基本普及的程度。我昨天在人民大會堂高等教育廳談的時候,也談到了,中國過去這15年,6% 到23%,是非常大的可喜的進步,但是全國的範圍還有80%的高中畢業生上不了大學,別說上不了好大學,北京好一點,北京可以達到80%,但是同樣我們談到一個相鄰的省山東,山東教育搞得非常好但是山東的入學率只有10%到15%,那就是說十個有八個九個山東的孩子,高中的應屆畢業生,他們的成績是非常好的,上不了大學,而且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上不了大學,對他整個一生的命運影響的非常大。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GDP每年平均10%的增長,國力的增強,已經取代德國,變成了全世界第三大經濟國。高等教育的投入GDP占的比例還是非常低的,比發達國家的低,那如何還要增加投入呢?我們知道現在大學連高等專科都算上的話大約有3000所,比原來是增加了很多,但是中國人的基數太大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現在還遠遠沒有達到,所以中國的高教市場雖然現在有 2500萬人,但是還有很大的潛力,因為咱們這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機會上大學,那麼我覺得將來肯定有出國的機會,作為受教育的一部分,一定要去。不是去不去的問題,而是去多長時間,怎麼去,你到那裡去幹嘛的問題。

我知道你們很多人去那裡讀學位,我們那個時候去都是讀博士,現在也有讀碩士的,讀本科生的,還有局部的讀高中、讀初中的,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去那比較好呢?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難說的,很難一刀切的,要看你孩子本人的承受能力,經濟能力,因為這裡涉及到很多費用的問題,還有你未來的職業導向,但是不管你什麼時候去,有一些比較基本的要求,第一個首先語言方面,要花大氣力,達到一定的水準,不一定講的非常流利,你要掌握基本的聽和寫,到美國讀學位的話各個大學托福GRE都要有明確的要求,但是你們短期訪問什麼的,你要努把力,要 make sure你的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都要有,作為基本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第二個去之前要對美國整體的文化有一個了解,就是美國社會整體的運作,文化習俗,就是很多咱們認為非常Natural的事情到那邊是很awkward的,就是Basic culture這種literacy,對美國整體文化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另外一個你們去之前,要對你們去美國的目的有一個近期和長期的規劃,比如說你只是到那邊適應一下環境,將來目標還是回中國發展,這是一個道路,還有一個就是你去的目標是為了在美國有一段工作經歷,然後在那邊要是工作經歷好的話,就在那邊接著發展,不好再回來,這又是一種,或者說你到那邊讀完了之後,將來的目標是跨國公司做海鷗,兩邊飛飛跑跑,這也是一種,那你最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當然人生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你最好有一點規劃,這是比較好的,這樣的話你去了之後才能有比較強的針對性,就是說我這講的比較概括,當然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

但是話說回來,我是從一個人受教育者的角度講,最好有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咱們古人都是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假如你有經濟條件的話,有機會的話,還是要到世界各地多去看一下,看一下不同的民族。因為我是學地理的,願意travel。我覺得對培養一個人的心胸、心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非常主張學習只是一方面,要想辦法出去看看,包括出國旅遊的機會,假如你們有機會,到澳大利亞去看一看,到歐洲去看一看,不管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對於你們整個的人生閱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這是隋殿志教授在燕定美中教育總部發表的演講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7-12-26 12:31 編輯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5:13

返回頂部